中医健康网

巨大儿的糖尿病(巨大儿 糖尿病)

浙江日报 0
文章目录:

孕期生下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管理很重要

2018-04-27 07:1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黄慧仙 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孙美燕

“我今天特别感动,碰到一位以前接诊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她把怀孕时学到的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的理念,都教给了患有糖尿病的爸爸。她爸爸通过这些方式,目前为止都没有吃过药就将病情控制得很好。”一见到记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四科主任陈丹青便分享了一段自己刚刚路上的经历。

落座时,陈主任手中拿着的一杯米棕色糊状食品又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这是我的点心,我虽然不是孕妇也不是糖尿病病人,但平时饮食也按照三大餐三小餐来吃,对预防高血糖很有好处。”陈丹青笑着说。

陈丹青所说的“三大餐三小餐”是妊娠期糖尿病营养理念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正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管理。

据了解,目前全国孕产期门诊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在15%到20%之间。对于这样的病人,做好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尤为关键。

因妊娠期糖尿病没管理好 民宿老板娘生了2个巨大儿

在陈丹青接诊过的案例中,有一位生过两胎的民宿老板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米55的身高,体重在120斤左右,40多岁,身材也并没有很胖,这是陈丹青对她的记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着普通的孕妇,几年间,生下的两个孩子却是巨大儿。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

这位民宿老板娘林女士是杭州人,如今她的大孩子已经上高中,二娃也已5岁。

“开店做生意平时应酬多,吃饭不规律,再加上她自己的饮食控制意识也不强,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陈丹青说,像这样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却又不注重营养管理的孕妇,其实是很危险的。“孕妇近期并发症易出现羊水过多,巨大儿,肩难产,难产,产后出血等情况;远期并发症来看,生下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肥胖、糖尿病、代谢性综合症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

既然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对于准妈妈来说,怎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呢?

陈丹青告诉记者,孕妇可在怀孕24~28周时,到医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三次抽血检验,从而判断自己的血糖指标是否正常。

“空腹的时候测一次血糖,喝下75克葡萄糖加300毫升开水一小时后再抽血检验一次,两小时后再检验一次。”陈丹青说,正常女性空腹时的血糖值一般在6.1毫摩/升以下,但孕妇由于体内高激素水平影响了胰岛功能,其空腹时血糖指标会比普通人低10%左右,正常指标应在5.1毫摩/升以下。

而孕妇在喝下糖水一小时后测出的血糖指标应低于10毫摩/升,两小时的指标则应低于8.5毫摩/升。在这三次检测中,一旦某一阶段的指标高出正常数值,便可以判断这位孕妇有高血糖的情况。

据悉,浙大妇院在示范化糖尿病一日门诊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妊娠期糖尿病专科门诊”。通过“糖耐量筛查”早发现异常,医师会进行健康宣教,医学营养门诊则辅助指导科学饮食、个体化运动,并要求孕产妇自身定期监测血糖,从而较好控制“糖妈妈”的血糖。

“如果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超标的话,我们医院就诊的孕妇就会收到提醒短信。孕妇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门诊来做进一步诊疗。”陈丹青说,相对来说,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肥胖,第一胎有妊娠糖尿病的二胎妈妈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更高。

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该如何做?

健康教育、医学营养管理、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自我血糖检测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的“五驾马车”。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控制怀孕期间的血糖,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入口的食物着手,做好饮食管理。

在陈丹青看来,除了学会食物交换份以外,还必须了解食物中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生糖负荷(GL),这些知识对于在饮食上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谷类食物中,糯米饭和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较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早餐比较喜欢采用白粥搭配馒头的吃法,这种‘主食搭主食’的方法其实容易使血糖升高,白粥搭鸡蛋的吃法会更好。”陈丹青说,在水果中,西瓜的GI也很高,平时在饮食搭配中也需要控制量。

那么,到底如何用食物的GI来控制血糖呢?陈主任也为我们支了几招。

首先,不要将粗粮细作。陈丹青举了个面包的例子。白面包的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后的面包GI就降低到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其次,遵循“简单就好”的原则。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谷粒能整粒就不要磨,如煮大豆粒的GI为41,灌装黄豆就只有14。“现在很多孕妇生活都比较精细,明明可以直接吃水果,却还是喜欢把水果榨成汁再喝,果汁的升糖指数会比单纯水果高很多,对于孕妇血糖的控制其实是有不利影响的。”陈丹青说。

在日常食谱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增加主食中的优质蛋白,在烹煮食物时急火煮、少加水,吃些醋等,都是降低每餐食物中升糖指数,从而起到控制血糖作用的方法。

“为了降低餐后血糖,每餐主食应少于100克,饥饿时则采用加餐的方式。主食中添加一些杂粮,减少米面的摄入,坚果和水果可作为放在两餐之间的加餐。”陈丹青说。

至于具体的食谱制定,还是需要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相应的公式测算出每个孕妈每天需要吃的量。

除了饮食,适量的运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很关键。

专家表示,患者可选择主要由机体中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运动,如步行、上肢运动、原地跑等。运动时间则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30分钟,建议餐后进行运动。

“妊娠中期是开始运动的最佳时机。如果既往没有运动习惯的孕妇,可以从每天5分钟或每周3次每次15分钟开始,再逐渐增加;如果以往经常运动的孕妇,则可以在原来运动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再逐渐进行调整。”陈丹青说。

9斤8两“巨无霸”宝宝顺产出生,“大胖娃娃”是喜还是忧?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近日,在嘉兴市妇保院产科,一名28岁的产妇顺产生下一个9斤8两重的男婴。这是嘉兴市妇保院近期出生体重最高的顺产巨大儿。生了个大胖小子,产妇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可市妇保院产科专家却有一些必要的提醒。

“巨无霸”宝宝顺利出生

2月初,超预产期两天的刘女士突然有了产兆,赶到市妇保院急诊后直接转入分娩室。看着她如山坡一样高耸的肚子,医护人员心中不禁警铃大作。果然,宫高腹围等各项检查数值均显示:宝宝体重超八斤。

要知道,新生儿出生的平均体重为3000克(即6斤),正常范围在2500~4000克(5~8斤),体重大于或等于4000克,就称之为“巨大儿”。巨大儿极易发生肩难产,肩难产是一种产科急症,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产伤(骨折、神经损伤)等等。

巨大儿一般都实施剖宫产,但刘女士已经宫口开全,宝宝呼之欲出。来不及剖宫产,胎头眼看就要出来,助产士们迅速聚集分娩室、产科、新生儿科等专家组成抢救小组,为刘女士实施顺产。

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随着胎头娩出,出现了肩难产迹象,所幸在抢救小组的协同作战下,宝宝后肩松动,很快就出来了。

然而,刚出母体的宝宝皮肤颜色青紫,四肢软,没有自主呼吸!抢救小组立即实施清理呼吸道、保暖、正压通气等措施,大约30秒后,一声响亮的“哇哇”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宝宝哭出了声,皮肤红了,有了自主呼吸,心率也正常了!

至此,体重4940克即9斤8两的“巨无霸”宝宝成功出生。

去年出生“巨大儿”256个

与其他婴儿相比,刘女士的宝宝明显大了一圈,就像满月的孩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呢!”刘女士一家都很高兴,但是医生却提醒他们:“巨大儿”并不一定是好事。

“对于母亲来说,孩子过大,顺产可能导致产道裂伤、产后出血、顺转剖等危险,而剖宫产会有麻醉带来的危险,手术过程中产妇容易出现出血、损伤、感染等险情。对胎儿而言,很可能出现窒息、肩难产,也增加了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发生率。同时,巨大儿进入儿童期后容易发胖,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嘉兴市妇保院分娩室护士长吴红艳表示。

在我市新生儿中,体重9斤8两并不是最重的。据了解,去年在市妇保院出生的4000克以上的新生儿有256名,发生率4%,最重达到4850克。早在2019年3月,市妇保院还曾有过一名体重5150克(10斤3两)的顺产巨大儿。

如何预防生出巨大儿?吴红艳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孕期饮食。“准妈妈孕早期因为妊娠反应往往食欲不佳,到了中期,食欲就会有所好转,胎儿的发育需要妈妈补充充足的能量,但不意味着妈妈可以放开吃。主要是限制米、面、薯类食物,不要贪吃含糖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进食过多可导致血糖过高,诱发妊娠糖尿病。要少吃多餐,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食物品种应该多样化,以蔬菜、豆制品、瘦肉、鱼、蛋、奶为主。孕中期后可以每天吃五六顿,每顿最好八分饱。同时,脂肪供给要适量,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

除了饮食控制,准妈妈还应坚持运动。“不要整天待在家里坐着或躺着,最好参加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保健操,以消耗掉过多的热能,避免营养过剩。”吴红艳表示,“另外,定期产检尤为重要。多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及时筛查和发现妊娠期疾病,做好糖尿病筛查。要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进程,当发现胎儿发育过快时,应该及早去医院做一次糖耐量检测和营养咨询,合理调整饮食,避免隐性糖尿病的发生。”(图片由市妇保院提供)

来源: 读嘉新闻客户端 文字记者:​施兰 通讯员:陈美芳 张绩 编辑:徐丽萍 责编:钱姬霞

生了两个胖娃娃,妈妈却得了糖尿病?巨大儿妈妈易患糖尿病,应注意监控血糖

李女士在医院经过治疗控制了血糖,并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

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讯(通讯员 雷静 王霞)湖南宁乡37岁的李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孩子出生时都胖乎乎的,大宝体重4kg,二宝更是体重高达5.6kg。没想到在一次就医过程中,李女士被检查出血糖高达17.5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告诉李女士,生出巨大儿的妈妈是糖尿病潜在的患病人群,要特别注意监控血糖,以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危害。

李女士1周前因为左眼视力明显下降同时畏光流泪,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检查出左侧眼底明显积血,同时还发现血糖竟然高达17.5mmol/L,超出正常血糖值近3倍,医生建议其先控制血糖。

听从医生建议的李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就诊。通过咨询询问医生得知,李女士之前生育过一儿一女,大宝16岁,出生体重4kg,为顺产,二宝11岁,出生体重高达5.6kg,由于胎儿过大,只能选择剖腹产。怀二宝时,李女士整个孕期体重增长了近25kg。李女士的丈夫表示,李女士从事餐饮行业,平时也特别能吃,每顿饭的饭量特别大,一直能吃能睡,也就没当回事。近1年来,李女士有明显的口渴多饮等症状,此次因为眼部疾患意外发现血糖明显升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内分泌科一病区经过治疗,李女士的血糖得到了控制,后续将转眼科进一步治疗。

内分泌一病区张弛主任介绍,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4.0kg的新生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孕妈妈生育巨大儿。生出巨大儿的妈妈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远远大于正常人群,这种妈妈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潜在的患病人群,也容易患上肥胖症和三高类疾病。

张弛主任提醒大家,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应该要控制体重的增长速度,限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防止巨大儿的产生。李女士是否患过妊娠期糖尿病已经无从考究,但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朋友们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就要考虑诊断为糖尿病,进行相关的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糖尿病的急性及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