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乏力浑身没劲(糖尿病乏力浑身没劲儿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友浑身没劲,不一定是累的,可能和这3种情况有关

糖尿病病友疲劳、乏力,浑身没劲,不一定是累的,很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1.血糖高了

血糖升高:当空腹血糖升高到8~10mmol/L以上,超过了肾糖阈,出现了尿糖,人体就会感觉浑身没劲。

血糖波动大:对于血糖反复波动的患者,会不自觉打盹,饭后也会犯困,有时坐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这些都是糖尿病控制不达标的典型症状。

2.出现了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的下降。缺乏维生素B12,比较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疲劳。

因为B12可以帮助身体携带氧气到各个器官,没有足够的氧气,人很容易就会疲乏,甚至感到肌肉无力。

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使血红蛋白减少,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因此,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血糖正常,但仍然乏力,需要及时查体,是否存在维生素B12缺乏。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需及时就医。

如果你经常有疲乏无力的表现,一定要重视,及时做相关检查。

糖尿病患者为何总是疲乏无力?可能和这5个原因脱不了干系!

文 | 文说健康科普

编辑 | 文说健康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昨晚睡得还不错,但醒来还是像被“掏空”了一样,整个人软趴趴,连抬手倒杯水的力气都快没了?

更离谱的是, 这种疲乏无力感,怎么睡都补不回来!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那很可能是身体在“偷偷搞事情”,这背后的真相,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1. 血糖忽高忽低,身体跟着“坐过山车”

你知道吗?血糖稳定,人才有力气!

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动不动就像坐蹦极——

高了,血液变得“粘乎乎”,氧气和养分运送变慢,细胞饿得打瞌睡;低了,大脑直接“断电”,整个人虚得不行!

这就好比手机电池,充电过度会发烫,电量耗尽直接关机,人体也一样。血糖忽高忽低,身体当然累得跟狗一样!

2. 胰岛素不给力,细胞“吃不饱”

别以为血糖高就意味着能量多,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其实饿得“前胸贴后背”!

为什么?因为胰岛素是开门让糖进细胞的钥匙,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要么分泌不足,要么作用变弱,结果就是——

糖进不去,细胞没能量,身体就像“断电的灯泡”,自然提不起精神!

这就像餐厅里食材堆成山,但厨师罢工不做饭,顾客只能饿肚子,能不没劲儿吗?

3. 代谢“失调”,肌肉流失,越发无力

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还会搞乱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让肌肉悄悄流失。

肌肉是人体的大“能量工厂”,肌肉少了,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点力气都没!

尤其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腿脚无力,走几步就累得不行。这时候,别光想着躺平,多做点力量训练,留住肌肉,才能找回活力!

4. 慢性炎症作祟,身体“悄悄发烧”

糖尿病患者体内往往有慢性炎症,这是一种“隐形的内耗”。

免疫系统长期处于低等级警戒状态,身体就像电脑后台一直在跑程序,悄悄消耗能量,让人疲劳不堪!

试想一下,你的手机后台偷偷开着几十个应用,电量肯定嗖嗖地掉,人也是一样,能量被炎症悄悄消耗,自然精力不济!

5. 糖尿病并发症在“捣乱”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不仅疲乏,还头晕、腿麻、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要警惕了!

糖尿病会伤害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病变、贫血、甚至心血管问题,这些都会让人感觉疲惫!

尤其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协调,让人觉得怎么休息都不解乏。这时候,千万别硬撑,赶紧去医院查查,看看是不是并发症在搞事情!

那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想要告别疲乏无力,关键是稳住血糖,养护身体!

怎么做?这几点很重要!

✅ 血糖管理必须到位!
规律监测血糖,饮食、运动、药物三管齐下,避免血糖忽高忽低,让身体少受折腾!

✅ 保证蛋白质摄入,留住肌肉!
别觉得“吃蛋白质是健身房壮汉的事”,糖尿病患者更需要蛋白质,鸡蛋、鱼、豆制品都别少!

✅ 适量运动,提高代谢!
别整天窝在沙发上,哪怕是饭后散步20分钟,都能帮助血糖平稳,让身体“活”起来!

✅ 保持好心情,减少内耗!
压力大、焦虑、睡不好,都会让身体更疲惫,学会放松,睡个好觉,比啥都重要!

结尾:健康,不是“拼命”换来的!

朋友们,咱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健康不是靠“硬撑”来的,而是靠科学管理和良好习惯养成的!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别忽视身体发出的“疲惫警告”,因为这可能是血糖失控或并发症的信号!

赶紧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多运动,稳住血糖,你会发现,身体的精气神儿,又回来了!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赶紧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吧!健康知识,越多人知道,越少人受罪!

参考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2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2022.

中国糖尿病学会. 《糖尿病诊治指南》, 2023.

糖尿病病友浑身没劲,不一定是累的,可能和这3种情况有关

在当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慢性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无力,而这种疲劳感并不总是由于过度劳累所致。

实际上,疲劳可能是血糖控制异常、糖尿病并发症、营养不良与缺乏运动等因素的直接表现。

一、血糖控制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感往往与血糖水平的波动有关。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感与血糖水平的波动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关系可以从生理和生化的角度来解释。

首先,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身体的主要能源。在健康的个体中,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转化为能量。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糖无法有效地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能量不足,身体因此感到疲劳。

高血糖时,由于葡萄糖不能有效进入细胞,细胞必须依赖于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这个过程不如葡萄糖分解高效,产生的能量较少,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和疲劳感增加。同时,高血糖还会导致体液渗透压的变化,引发细胞脱水,进一步加剧疲劳感。此外,高血糖还会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低血糖时,由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大脑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反应迟缓、肌肉无力和疲劳。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特别高,当血糖过低时,大脑的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低血糖时疲劳感尤为明显的原因。

血糖的波动,即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和下降,会导致身体不断调整生理状态以适应血糖水平的变化,这种持续的调整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使得患者感到持续的疲劳。频繁的血糖波动还会导致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的长期高水平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感与血糖水平的波动密切相关,这种疲劳不仅是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结果,也是身体对血糖异常状态调整的间接结果。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是减轻疲劳、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二、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当不仅会引起疲劳,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理机制和代谢途径。糖尿病本身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首先,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引起微血管和宏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和神经病变,这些病变是由于小血管受损,导致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宏血管疾病主要涉及心脏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病变,这是因为大血管壁增厚、硬化,血流受阻。

高血糖还会导致细胞内的糖化作用增强,产生高级糖化终产品,这些物质会损伤细胞并激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血管和组织。糖化作用还会影响到身体的蛋白质功能,包括胶原蛋白,这会影响皮肤、结缔组织和其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糖尿病还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血糖高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对抵御感染至关重要。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也可能受损,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不畅,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这可以引起疼痛、麻木和其他感觉异常,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者可能影响心跳、血压、消化和泌尿系统功能。

肾脏也容易受损,因为肾脏的过滤系统(肾小球)会因长期高血糖而受到损害,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衰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这些并发症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并且往往是慢性发展的。因此,及时诊断和管理血糖水平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营养不良与缺乏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也会影响他们的能量水平。

不当的饮食可能导致营养失衡,比如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和下降,从而导致疲劳。

运动不足会减少肌肉质量和耐力,进一步降低能量水平。

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提高身体的整体能量水平。

四、心理健康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理压力,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加剧疲劳感。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要高于普通群体,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劳和缺乏动力。因此,管理心理健康是提升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可能与血糖控制异常、并发症、营养不良与缺乏运动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为了减轻疲劳,需要综合管理糖尿病,包括合理调整饮食、增加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水平以及关注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应当与医生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疲劳感。

此外,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