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糖尿病检查(查有没有糖尿病应该查哪几项)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应该去医院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并发症较多的慢性基础疾病,每个人在患病早期的症状各不相同,有的人多尿多饮,有的人视力下降、皮肤瘙痒,还有的人可能仅仅就是体重增加!不管是哪种症状,一旦身体有不舒服,怀疑得了糖尿病,就要马上去医院做个筛查。
以下是针对糖友比较全面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
体质指数BMl=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数值在18.5-24 kg/㎡是正常范围。
检查目的: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帮助搭配饮食。
2、血糖
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宜<10.0 mmol/L
检查目的:了解血糖水平,提供确诊糖尿病的依据。
3、血压
血压应该控制在140/80 mmHg
检查目的:如有血压异常,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4、血脂
总胆固醇<4.5 mmol/L
甘油三酯<1.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 (男性)
高密度脂蛋白>1.3 mmol/L (女性)
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
检查目的:如血脂异常,需使用降脂药物。
5、尿微量蛋白/肾功能
一般来说,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应小于30毫克/克,肾功能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检查目的:了解肾脏情况,了解有无肾脏早期并发症。
6、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友致盲的主要原因。
检查目的:了解有无眼底并发症。
7、下肢动脉
糖尿病容易促使下肢动脉形成硬化斑块,引起下肢缺血缺氧进而乏力、发凉、疼痛、破溃等。
检查目的:了解下肢血管状况。
8、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
方法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实验。
检查目的:了解胰岛细胞功能状态,有助于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和它相关的检查项目还有很多,建议大家要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我是稳糖君,不定期为大家分享稳糖干货,希望糖友们都能够稳定血糖,乐享生活!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登录稳糖APP,那里有更多的专业老师和糖友们分享控糖经验。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糖尿病?
临床上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隔夜空腹(禁食8-10小时)次日早晨测的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的第一口开始计时到餐后2小时进行的血糖测定值。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空腹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溶液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需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采血前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是目前为止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正常成人(孕妇除外)的血糖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发生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不仅预示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还提示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肿瘤、痴呆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糖尿病起病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明显不适。如果只检测空腹血糖的话,部分空腹血糖正常但其他血糖指标异常的人群可能不会被及时发现,还有部分患者,虽已出现空腹血糖受损但无不适症状,所以并没有在意。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展为糖尿病,需要通过OGTT进行检测。 根据血糖数值再加上专科医师的临床判断,糖尿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管理。一旦确诊糖尿病,需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等多方面专业的指导。 (via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