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除了少吃糖(糖尿病患者少吃)
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吃水果?少吃糖就不会得?很多人都信了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
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
得了糖尿病
通过吃药、饮食调整等
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但很多人都对糖尿病存在着一些误解↓
误区1: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不一定!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有遗传易感性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远离糖尿病。专家比喻,遗传因素只是装上了“火药”,是环境因素扣动了“扳机”。
误区2:少吃糖就一定不得糖尿病?
错!糖尿病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多吃糖未必得糖尿病,少吃糖未必不得。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以有效利用,血糖也不会升高。反之,若因多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则少吃甚至不吃糖,也会有糖尿病的发生。想不得糖尿病,只少吃糖肯定是不行的。
误区3: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那可不一定!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确实要更大一些,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带越长,离糖尿病的距离就越近。但这并不等同于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
如果瘦人有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一样可能患糖尿病。而且患糖尿病的瘦人不在少数,糖尿病更青睐胖子,但对瘦子也不嫌弃。预防糖尿病,人人有责,无论胖瘦 。
误区4: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
错!儿童糖尿病患者中确实大多为1型糖尿病。但近些年罹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常进食高脂肪高糖类高热量快餐食品和大量含糖饮料、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或玩游戏、活动少、肥胖等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已成世界上很多国家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各国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
误区5: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和水果了?
肯定不是!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总量,这些还是可以适度摄取的。但切记千万不要吃多,可作为加餐,放在两次正餐之间食用。可优选升糖指数较低(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草莓、哈密瓜、桃等。
误区6:糖尿病人不能喝粥?
错!糖尿病患者当然可以喝粥,但需掌握一些技巧。喝粥确实影响血糖,但影响相对短暂。喝粥后,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
推荐的喝粥技巧:少喝纯米粥;煮粥时加一些豆类或杂粮;别煮时间太长;放凉再喝;搭配蛋白类和蔬菜类食材一起食用;先吃菜再喝粥;限量喝粥,放慢进食速度慢慢喝,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变化;接受胰岛素或促泌剂治疗者谨防低血糖。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幅度较大时,谨慎喝粥。
误区7:“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
肯定不可以!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很多无糖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在体内逐渐分解为葡萄糖。无糖食品不可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有糖无糖是相对的,不要被表面的名称或概念所迷惑。
误区8:喝酒降低血糖,可以长期喝酒?
不可以!某些患者少量饮酒后确实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成为可以长期喝酒的理由。糖尿病人饮酒会可导致低血糖,尤其当空腹饮酒时。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者。低血糖危害更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酒精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长期过量饮酒显著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痴呆等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最好忌酒,若无法做到,一定少饮。
误区9:血糖高无症状,可以不吃药吗?
大错特错!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糖,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促进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糖尿病的危害就在于并发症。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死角。糖尿病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而非缓解症状,即使症状缓解,仍需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属于预防性治疗,是着眼于未来的治疗。
误区10: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不一定!这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但若控制得当,糖尿病人照样可以健康长寿。
所以,患了糖尿病不用害怕,只要肯努力,积极控制好糖尿病,长寿不成问题。
来源/工人日报(ID:grrbwx)
责编/陈晓冰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
优质内容随时看!
患糖尿病就告别甜食了?专家教您怎样提升舌尖的幸福感
【来源:新华网】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了,还谈什么幸福感?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传播活动”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只要保持均衡合理的膳食习惯,适量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监测好自己的血糖,糖尿病患者也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食,拥有充满幸福感的生活。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不仅如此,糖尿病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困扰,许多人因糖尿病而经历痛苦与焦虑。伴随病情的恶化,许多患者面临着失去工作能力、家庭负担加重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围绕常见的糖尿病饮食误区,何丽给出了指导建议:
误区一: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实际上: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办法“消化”血液中的葡萄糖。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饮食、身体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指望靠控糖预防糖尿病是不现实的,应从多方面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误区二: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了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能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适量摄入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或者少量摄入甜食都是安全的。对于喜欢吃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的食物,可以保留甜味口感,同时不增加能量摄入。但要注意,一些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淀粉,会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因此不能过量摄入。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只需控糖,无需控油盐
实际上:高油高盐饮食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其危害不亚于高糖饮食。欧洲糖尿病协会2017年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盐分的量超出正常范围后,每增加2.5g(相当于小半勺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65%。而高油饮食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糖的摄入外,还要注意口味清淡,控制油和盐的摄入量,每日烹调盐用量不宜超过5g,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
误区四:将血糖水平控制得越低越好
实际上:对于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到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程度就可以,即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血糖过高和过低都不好。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惜采取断碳水戒碳水的饮食方式,或者过多使用药物,造成血糖太低,甚至导致低血糖症,而长期低血糖会对神经系统、血管和内脏造成危害。低血糖可以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低血糖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平时出门时可随身携带一些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当出现轻微低血糖症状时吃一点,可以有效缓解低血糖,改善整体身体情况。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患糖尿病就告别甜食了?专家教您怎样提升舌尖的幸福感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了,还谈什么幸福感?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传播活动”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只要保持均衡合理的膳食习惯,适量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监测好自己的血糖,糖尿病患者也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食,拥有充满幸福感的生活。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不仅如此,糖尿病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困扰,许多人因糖尿病而经历痛苦与焦虑。伴随病情的恶化,许多患者面临着失去工作能力、家庭负担加重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围绕常见的糖尿病饮食误区,何丽给出了指导建议:
误区一: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实际上: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办法“消化”血液中的葡萄糖。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饮食、身体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指望靠控糖预防糖尿病是不现实的,应从多方面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误区二: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了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能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适量摄入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或者少量摄入甜食都是安全的。对于喜欢吃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的食物,可以保留甜味口感,同时不增加能量摄入。但要注意,一些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淀粉,会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因此不能过量摄入。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只需控糖,无需控油盐
实际上:高油高盐饮食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其危害不亚于高糖饮食。欧洲糖尿病协会2017年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盐分的量超出正常范围后,每增加2.5g(相当于小半勺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65%。而高油饮食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糖的摄入外,还要注意口味清淡,控制油和盐的摄入量,每日烹调盐用量不宜超过5g,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
误区四:将血糖水平控制得越低越好
实际上:对于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到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程度就可以,即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血糖过高和过低都不好。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惜采取断碳水戒碳水的饮食方式,或者过多使用药物,造成血糖太低,甚至导致低血糖症,而长期低血糖会对神经系统、血管和内脏造成危害。低血糖可以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低血糖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平时出门时可随身携带一些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当出现轻微低血糖症状时吃一点,可以有效缓解低血糖,改善整体身体情况。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