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道感染(糖尿病尿道感染性酮症治疗方案)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友尿路感染,可能该换药了

糖尿病俱乐部

糖友尿路感染

可能该换药了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不停地找厕所、有时还会急得尿裤子、小便时“下身”火辣辣地痛,这就是尿路感染的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尽管所有人都有可能发生尿路感染,但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比例更高,甚至有些患者就是因为出现尿路感染后才初次发现自己血糖高。

最近门诊遇到的周女士,就是一位糖尿病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她要求我开些处方“消炎药”,当问及她哪里不舒服时,她很难为情地说“总要上厕所,小便时下身痛”,她还疑惑自己已经很讲卫生了,为何还会得这样的毛病。在她看来,这种感觉就像是得了“性病”一样难以启齿。

由此可见,尿路感染不仅给患者身体上带来痛苦,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

糖友为何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主要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1.糖尿病患者尿糖排出增加,尿糖升高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导致尿路菌群失调,出现尿路感染症状。

2.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自然易发生感染。

3.某些降糖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通过促进尿糖排出来降低血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容易滋生细菌,发生尿路感染。

4.男性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畅、淋漓不尽,也可导致细菌滋生。

5.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尿液潴留,滋生细菌。

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在糖尿病饮食和规律运动的基础上,应用降糖药物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空腹血糖在4~6毫摩/升、餐后血糖在5~8毫摩/升比较合适。但对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身体基础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范围可以宽松一些。控制好血糖不仅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也可帮助尿中葡萄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围,自然就减少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避免应用能增加尿糖排出的药物

如果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就要看看自己服用的降糖药物中有没有促进尿糖排出的药物,可以暂时停用这类药物,有助于尿路感染的消除。

多饮水、稀释尿液

平时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3000~4000毫升可以有效稀释尿液,同时也稀释了尿中葡萄糖的浓度,并能起到冲洗尿路中细菌的作用,是最便捷、最简单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积极治疗易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疾病

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目前治疗的药物很多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建议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积极服药治疗。另外,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也要积极治疗,目前内、外科均有治疗手段。

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般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或者头孢类抗菌药物。在应用抗菌药物后3天左右,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改善;慢性尿路感染症状改善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一些。如果应用3~5天后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尿路感染反复出现,就应该行中段尿细菌培养,以明确哪些抗菌药物更敏感,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

其他

尿路感染期间建议暂停性生活,内衣和袜子要分开洗,内衣要放在阳光下晾晒,暂时禁食辛辣食物等。

专家名片

宋利格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同济大学医学院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同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研究专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同济医院临床培育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JBMR、Bone、Endocrinology和JBMM等杂志。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年会、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年会、全国糖尿病年会上口头交流,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Webster Jee travel awardee”或“Trainee travel award”等奖项。

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包括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

网上预约挂号

专家门诊

图 | 以上为版权图

媒体 | 家庭用药

文 | 内分泌与代谢科宋利格

编辑 | 赵思思

校审 | 谢壮丽

糖尿病尿路感染?一张方益气滋阴、通淋利尿,缓解糖尿病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病较慢,但容易反复发作,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反复感染会对患者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今天就来给大家从发病原因和调理思路上面,详细跟大家说说!

1、糖尿病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是由什么引起的?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会出现尿糖等现象,更有利于细菌繁殖,导致感染。

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糖尿病会合并有血管病变以后,会导致血流缓慢,导致机体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也会容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等现象,导致尿液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在口服达格列净片以后,也会出现尿路感染。

2、糖尿病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应该如何调理?

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在中医上属于“淋症”的范畴,多为湿热下行,渗入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或肾阴亏虚所为。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清热利湿、养阴益肾的思路,用来缓解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医案,患者徐某,男性,时年63岁,患糖尿病已有4年之久,近一年以来,频繁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尿检发现有白细胞和红细胞,经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炎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经常反复反复发作,生活上有诸多不利,于是前来就诊。

经刻诊发现,患者神情疲惫,气少懒言,伴有乏力、多饮、尿频、尿痛等症状,夜尿频繁,可多达4~5次,头晕目眩,且下肢有轻微浮肿,观其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查其空腹血糖14mmol/L,尿糖( ),红细胞( ),白细胞( )。

这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膀胱湿热,需要养阴益气通淋。于是处以下方:黄芪、泽泻、山茱萸、生地黄、怀牛膝、车前草、黄柏、猪苓、菟丝子、琥珀末、茯苓、白茅根,水煎服,连服15剂,原达格列净片仍照服。

半个月后,患者前来复诊,自述头晕目眩、多饮多尿的症状已经减轻,尿痛的症状基本消失,夜尿减少1~2次,下肢浮肿改善。空腹血糖降为9.7mmol/L,尿糖( ),白细胞( ),红细胞( ),于是效不更方,继续连服21剂,达格列净片仍照服。

后又前来复诊,诸症渐渐消失,查其血糖空腹6.1mmol/L,尿糖正常,查其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均未检测出。于是再开15剂,让患者继续服用,用来巩固疗效。

一年后随访,患者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尿路系统感染,血糖也控制得不错。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用药思路;方中黄芪、生地黄益气健脾,滋阴生津;山茱萸、菟丝子温补肝肾;怀牛膝活血化瘀、利尿通淋;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车前子、白茅根、琥珀末利水通淋;黄柏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

由于这个患者气阴两虚,所以治疗中主要以益气养阴、匡扶正气、通淋利尿为主。

不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严格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特别是对于糖尿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一定要注意防止复发,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使用,切勿自行使用,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人出现此症状,有可能是尿路感染,要抓紧治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如眼病、肾病、心血管病等,这些可能都为糖友熟知,但糖友们却常常忽略了下半身的问题——尿路感染,这和糖尿病也脱离不了关系。

哪些糖友易尿路感染?

血糖控制不良。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糖波动较大、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患者易患尿路感染。由于这些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很高,葡萄糖为大量细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从而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糖尿病病程长且高龄段的人群。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来说,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而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增多,致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

女性患者。由于女性尿道的生理特殊性(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合并糖尿病肾病者。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糖友尿路感染如何预防?

一、控制好血糖。糖尿病尿路感染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所以,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首先要有效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标准。

二、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咖啡等。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三、注意多饮水。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四、注意个人卫生。女性糖友要注重阴部及肛门部位的清洁;勤洗外阴,勤换内裤;及时小便,切忌憋尿。

五、加强盆底肌群的训练。糖友们每晚睡前可在床上做抬腿运动和肛门会阴收缩运动,这些活动可促使松弛的膀胱基底和尿道筋膜力增加,预防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