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入院护理记录(糖尿病入院护理诊断)

杞人忧天精舍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住院记录十一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日,按照大夫的计划明天就可以出院了。昨天我摘掉了胰岛素泵,身体一下子感觉到了轻松。大部分是心理因素,身体上多了一件物品总是感觉不舒服。泵摘掉以后下午两小时血糖检测在十左右,不算高。晚饭我按照计划吃饭半饱,只是感觉没有饥饿感就不再吃了。晚饭两小时检测血糖接近十四,大夫叮嘱晚上不要吃任何食物,早晨进行停止外源胰岛素后的测量。早上按照要求吃了专门为我准备的一个小馒头,要求进行五次血糖检测。8点半来了个实习护士,看上去有点紧张。我说慢慢来别着急。右臂上扎住橡皮筋,小心的把针头扎进皮肤,劲大扎穿了血管,血液流进取样管不多就不流了。我说没事换个胳膊再来,多练习就好了,左胳膊又来了一次,越发紧张了,不出意外又扎穿了。这次小姑娘着急了,对病友老赵说,麻烦你去叫一下护士老师。护士来了看看情况,帮我重新在右胳膊抽血。护士们走了后几分钟,我发现胳膊上出现很多处皮下出血,护士说是橡皮筋勒地时间过长导致一会儿就下去了。后面的几次抽血都是有一个男实习护士来了,那个小姑娘交班了。今天两条胳膊扎了六次,供两位实习护士训练抽血,算我为医疗事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检测结果明天应该出来。但是餐后血糖测量数值明显不如昨天好看,昨天餐前在五左右,餐后都在八左右,今天吃了馒头竟然又到了二十,后面两小时测量到了十四。吃了午饭我把降血糖的药都吃了,下午三点钟测量数值是十三。腹中四点半左右有饥饿感,但是血糖值不低。

大部分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我也是。据说有降糖新药,能够减少对内脏伤害。但是通过中国黑龙江大庆的医疗专家科研结果,积极通过锻炼和生活习惯干预,才是治愈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按照身体细胞的生长规律,男人完全治愈时间应该是八年。八年间需要的是恒心毅力,不仅要控制饮食,还要合适的运动。这个需要来偿还的因果,就是我生活不自律,每天毫无节制的沉浸在欲望里导致的。智者的觉醒是自然而然由内心发起,我这种凡夫俗子只能够是受到病魔摧残才能觉醒。

希望我的内心因此而觉醒。

糖尿病住院记录十二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二日,农历十月十九。二十四节气小雪第一天,今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普照,盘腿坐在病床上。-个护士拎着塑料袋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这位是我第三位病友来了,我没有出声捎了一眼,看着老人把自己东西掏出来放在了桌子上。我进医院的那天是立冬,今天已经是小雪了。自从星期天停止外源胰岛素使用,这两天,血糖吃饭前在7到10之间,饭后两小时测量数值在10到14。主治大夫的治疗方案有两个,一个是胰岛素加中药治疗,胰岛素调节血糖,中药恢复胰腺功能。第二种是西药加中药,也就是普通的降糖药和中药治疗。我问大夫那个更好一点,大夫说都是目前最成熟的治疗手段。那有没有纯中药的治疗呢?大夫说中药降糖速度慢,达不到指标要求,不推荐使用。为此我去网上搜了一下。纯中医治疗有和西医治疗不做讨论了,因为我是外行。那个更有疗效对病人更好,其实只有病人有发言权。

今天早上开始,我注射了14单位的胰岛素,大夫说每天只需一次注射,配合中药片剂和汤剂治疗,顺便学习了下怎么使用,护士说注射前先排气,看到针头有小水珠出现为止,注射时离肚脐远点,在周围消毒注射。早餐后两小时血糖测量为8.9,我觉得算正常,大夫说还不行。估计以后我就要和这个胰岛素针为伴,真正的生死相依了。

治疗糖尿病目前最有理论和实践的是中国大庆的研究。1985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与时任大庆油田总医院院长胡英华合作,大庆研究正式启动。从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的110660人中筛选出577名糖耐量受损(IGT)人群,这类人群处于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度的异常糖代谢状态。后期的随访统计,研究结果表示,经过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饮食 运动干预),IGT患者糖尿病累计发生率及患病率都得到了显著的下降,受试者2型糖尿病总发病降低了51%。

曾经被我们认为只能依靠的药物控制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实也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起到预防心梗、脑梗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作用。运动加合理饮食才是治疗关键,所以对于早中期糖尿病人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病友们有时间去拜读一下。我只是转了一部分数据。

再次感谢中国的医生和科学家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头条创作挑战赛#​#糖尿病防疫科普#​#你会选择抱怨生活还是改变自己#​#什么是幸福的人生#​#我的生活日記#​

糖尿病患者的住院问题

生活实例

2004年李伯单位体检,发现血糖11.2mmol/L(正常小于5.6mmol/L),血脂也明显增高,医生给李伯下了糖尿病的诊断,鉴于李伯初次诊断糖尿病,医生建议李伯住院治疗,全面了解一下身体情况,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李伯也可以好好利用住院的时间,学习一下自己比较陌生的糖尿病知识。但是李伯感觉自己身体好好的,能吃能睡,不需要住院。住院都是有重病,实在不行了才需要住院,自己好好的,没事住什么院呀,自己在家吃吃药把血糖降降就好了。随后的日子李伯确实也没感到有什么大碍,庆幸自己不住院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好日子不长,2008年以后李伯因为手脚麻木、恶心呕吐、眼底出血反复住了3次院,2009年又伴发了心肌梗塞,好在抢救及时,要不险些送了命。

张姨拿着自己的血糖化验单,神情沮丧,糖尿病的“帽子”就算是戴上了,这下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什么都没意思了,从此自己就不再是一个健康人了,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病人,病人就应该住院,只有住院感觉才安全。经过10天左右的住院观察治疗,病情控制的很理想,医生说张姨的糖尿病属于糖尿病早期,病情比较轻,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可以回家通过自己的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门诊看病就可以了,不需要长期住在医院,完全可以过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张姨却担心出了院,自己的血糖高了或是低了怎么办?在医院有什么情况都会有医生和护士来处理,到家以后要是出现意外情况那该怎么办呀?所以很不情愿出院。

医生的话

李伯的无知大意,有病不住院,门诊有时看病病人多,与医生交流时间短,部分检查不容易进行,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使李伯过早地掉入了糖尿病并发症的“苦海”,还险些“报销”了自己。李伯如果一开始住院治疗,获取一些糖尿病的入门知识,全面了解一下身体状况,降血糖的同时,再加上降血脂、抗凝血等方面的治疗,相信李伯的并发症会来的更晚一些。所以说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是受害于疾病,而是受害于无知。

像张姨这样第一次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以后害怕、恐慌这很自然,通过住院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情绪。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住院这十来天的时间,通过和医生、护士、病友之间的交流,掌握一些糖尿病知识,这样回到家中,就算有“险情”发生,自己也有对付它的武器,可以给自己当医生,大多数“险情”都可以自已排除,少数不能排除的“险情”再去住院解决,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一辈子住在医院。

糖尿病是个特殊的“家伙”,不像感冒拉肚,只要自己在家调养吃药,就能祛除病痛;也不像阑尾发炎,必须住院,来他一刀才能了事;而糖尿病必须家庭治疗和住院治疗相结合,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应该住院,住院都要干些什么呢?

3种情况要住院

两个第一:一个第一是第一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第一次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目的是为了全面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糖尿病的分型,了解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病变,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病人则学会观察病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另一个第一是第一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包括所有1型糖尿病和部分重症2型糖尿病病人。医生决定最佳的胰岛素剂型和剂量,病人则要学会血糖监测,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自行调整胰岛素用量。

两急一慢:两急包括,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昏迷者;急性应激情况,如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感染、手术、外伤、中风、大出血、分娩、心肌梗死等特殊情况。这两急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抢救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往往有生命危险,所以不宜门诊或家里治疗,应该住院,目的为缓解症状,抢救生命。一慢,有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合并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痛性神经病、顽固性腹泻、足部坏疽、心血管病变等。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病情,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病人则进一步学习应对相关并发症的知识。

高低不稳:长期血糖居高不下或是反复低血糖,或是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波动很大,治疗效果又差的糖尿病患者。目的是全面检查及严密监测,医生患者共同努力,找出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消除导致血糖波动的各种诱因,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住院同时别忘学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病、学习同样重要。住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平时感兴趣的、不懂的、无暇顾及的许多问题,此时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通过与医护人员和病友的交流,可以对饮食、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及血糖监测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学会早期识别糖尿病的一些“险情”,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能够早期及时识别它,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地让自己脱离“险境”。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还可以学到专业、正规、细致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充分了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有些病友自己总结的防病治病的小窍门、小方法,有时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同时,患者还可利用住院这段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戒烟、限酒,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总之住院期间随时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找人现场解决,千万不要放过这个好的学习机会。

糖尿病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旦戴上,想摘掉可就难了,就要终身相伴。只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秉性,不要让自己触犯了“戒律”,不给唐僧念咒语的机会,这样就算有糖尿病这个“紧箍咒”戴在头上,自己也就不会有什么苦头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