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型糖尿病 是遗传的吗(2型糖尿病会遗传吗)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中国首个糖尿病遗传风险评分模型见刊 破解分型困局

中新网长沙6月25日电 (林捷)糖尿病患者的精准分型,一直困扰着临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三十余年持续探索的基础上,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通力合作,构建出首个可用于糖尿病分型诊断的中国人群遗传风险评分(简称C-GRS),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26日发表在欧洲糖尿病会刊《Diabetologia》。

研究结果A type 1 diabetes genetic risk score discriminates between type 1 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已经发表于《Diabetologia》。

该项目基于超过2000例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200例对照样本,系统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识别出多个与1型糖尿病高度相关的SNP位点。根据这些数据,团队构建出一个真正意义上服务于本土的评分体系——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评分(C-GRS)。

研究显示:当患者的C-GRS评分高于1.211时,该个体95%的可能性为1型糖尿病;而评分低于-0.407时,则提示该个体95%的可能性为2型糖尿病。此外,与欧洲人群开发的GRS模型相比,C-GRS在鉴别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判别能力,凸显出开发本土化遗传评分模型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目前,C-GRS已在香港中文大学超2万例糖尿病队列中成功完成验证,结果显示该工具能够显著提高对糖尿病类型的判别能力。为全面验证该模型在临床初诊中的适用性和分型效能,研究团队将牵头全国8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计划纳入超过3000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

研究团队期待,随着中国人群模型的建立,未来C-GRS也有望通过便捷的基因检测服务,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应用,实现糖尿病分型由“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升级;同时通过与AI辅助诊断工具结合,更好地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对复杂糖尿病个体的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及时的治疗决策支持。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截然不同。1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则是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治疗策略更为多样,且有接近一半的短病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治疗后达到有效缓解。

根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队前期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近2/3是成人发病,约1/6合并超重或肥胖,且有约1/6并非急性起病。加之肥胖的流行,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患上2型糖尿病,使传统基于年龄和BMI等临床表现的分型方法“失灵”。此外,约1/4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携带胰岛自身抗体,进一步加大诊断难度。

在精准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下,遗传学研究正在为糖尿病的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欧美人群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遗传背景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科学家提出“遗传风险评分(GRS)”这一工具,通过整合多个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个体患病风险进行量化,从而辅助糖尿病的精确分型。

然而,这些评分模型大多来自欧洲人群,但其遗传背景与中国人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对1型糖尿病贡献最大的HLA区域多态性,中国人群与欧洲人差异很大,欧洲构建的风险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敏感,甚至失去作用。于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了一套专属于中国人的遗传“解锁工具”。(完)

2型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型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条创作挑战赛#2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代谢紊乱,特征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管理或预防这种病症。

遗传因素

遗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的风险将增加40%;如果双亲均患病,风险则增至70%。目前已确认多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标记,如TCF7L2、PPARG等基因突变,这些基因通常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和/或分泌。

生活方式因素膳食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饱和脂肪,以及纤维摄入不足,可以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体重和肥胖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另一个关键风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超过25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三倍以上。

缺乏运动

缺乏体力活动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风险。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环境和社会因素

研究还发现,社会和心理压力、睡眠质量不佳以及暴露于某些环境化学物质可能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和管理

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身体活动、改善饮食习惯、维持健康体重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展涉及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可修改,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此外,对于已经发病的个体,通过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会遗传吗?专家: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糖尿病会遗传吗?11月6日下午,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很多研究都显示,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发布会现场(记者姚赟 摄)

郭立新介绍,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背景更强一点。后天的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

什么是环境因素呢?首先就是生活方式。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是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而且随着肥胖的加剧,糖尿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另外是运动,如果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保持身体的机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或者增加体内肌肉量,减少脂肪量,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手段。

郭立新称,提倡避免久坐,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前期,可以进行及时的干预,能够阻止糖尿病的进展,“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我们坚持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