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血压流食(糖尿病高血压流鼻血)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如何护理

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如何管理,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孙颖表示,高龄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我国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56.5%,控制率是11.5%,高龄的高血压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心脑血管风险会增加,因此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仍需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孙颖说,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如果血压超过150/90mmHg,建议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性良好则可进一步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对于衰弱的高龄老人,血压管理可以适当宽松,建议血压超过160/90mmHg时开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50mmHg以下,尽量不低于130mmHg。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糖尿病健康管理师张紫薇介绍,吃太多精制米面等食物确实会使血糖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吃主食或吃得太少就能起到降血糖的效果,长期不摄入主食可能会引起“饥饿性酮症”,在主食的选择上建议选择粗细搭配,可以将精制米面等主食换成薯类、玉米、糙米等。

“有些水果含糖量确实比较多,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含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张紫薇说,“建议每天少食多餐,将水果总量控制在200克左右。”

近期天气转凉,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常因合并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痴呆或使用镇静药等而存在吞咽困难或长期卧床的情况,咳嗽反射降低,导致各种异物容易进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

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田瑛说,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异物或口咽分泌物移位,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的肺部炎症,最常见的吸入物是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主要发生在伴吞咽功能障碍的年老体弱者,患者表现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包括氧疗、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等。而高危人群应以预防为主。”田瑛说,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易导致误吸的原发疾病。对于有吞咽困难者,食物应以半流质或浓稠软食为主,汤和水等流食易引起呛咳、误吸。进食时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低头或头转向一侧,可抬高床头30至45度,每次吞咽少量食物,减少误吸。(记者侠克)

来源: 新华网

“互联网+长者饭堂”惠及更多老年人

让长者就近吃上可口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长者饭堂关乎广州160多万老年人切身利益,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的社区助餐配餐服务点已经达到952个,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已经享受到这一项福利。如何提升社区助餐配餐服务,让有需要的老人吃上一碗热饭,让老人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由广州市政协、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办的“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四期日前推出,专题聚焦“推动养老助餐配餐服务良性发展”。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这显示出党和政府对不断做实做好助餐配餐服务的决心。政协委员表示,应该通过细化政策标准、优化服务品质、强化发展长效、继续创新探索服务模式,推动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焦点一:对参与养老大配餐的企业给予奖励

不用买菜、不用做饭、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午餐,而且菜式丰富、价格便宜……自2016年以来,广州市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的社区助餐配餐服务点已经达到952个。

在海珠区江海街,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中心厨房,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由一家民办养老院承接运营,为有需求的长者设立了2个就餐点。就餐人数从一开始的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日均超过300人次。

好的服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成本。据了解,江海街的养老大配餐的收费标准为12元/餐,因配餐运营单位选用的食材新鲜、环保、精细,还赠送新鲜水果,导致运营成本较高。

对于长者饭堂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市政协委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研究,一致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政府对参与的企业有一定补贴,但是假如今后人工、物价等运营成本上涨,餐标不变,运营机构将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开展助餐配餐服务的积极性会降低。”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陈忠谦表示。

市政协委员简瑞燕建议,通过给予奖励、荣誉回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养老大配餐。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助餐配餐服务企业,实现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表示,政府部门正从多方面努力,确保企业的持续参与。其中,将加大对长者饭堂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水用电按照居民收费,积极引导慈善资金进入长者饭堂,全面落实就餐补贴、送餐补贴、运营补贴,其中对长者饭堂按照助餐人次给予每人次1元的资助,最高10万元,切实减轻运营企业负担。

焦点二:“互联网 长者饭堂”惠及更多老年人

位于越秀区梅花村街的长者饭堂,引入了快餐企业进行运营。附近不少老人一到饭点,就陆陆续续地来到该企业的门店进行就餐。

同样是越秀区,建设街通过链接互联网送餐平台,以政府、餐饮企业、送餐平台三方信息对接和协同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网上点餐和免费送餐服务。截至今年5月,长者用餐量达3000人次/月,网络配送需求登记的长者也从2017年10月初的1人增至75人。

企业代表徐兴颖表示,经过试点运行,平台同政府、餐饮企业在协同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老年群体对互联网养老服务也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接下来,企业将通过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运用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推进“互联网 养老”。市政协委员倪静表示,建议及时对“互联网 长者饭堂”的新模式,研究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民政局共同制定更加详细的分餐、送餐工作规范,使参与企业有章可循。简瑞燕也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以专项检查形式,督促长者饭堂运营方按照现有规范开展助餐配餐服务。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处处长邓萍介绍,今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全力推动完善养老助餐配餐食品安全闭环管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指导并举,并计划逐步指导铺开“大配餐 视频监控”服务,着力构建“养老大配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焦点三:11个“共享”饭堂 日均服务长者近5000人次

在天河区,五山街道最早探索利用高校食堂开展助餐配餐服务,利用华南农业大学高校食堂,在确保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服务的前提下,采取错峰就餐的形式为长者开设长者服务专窗,推出“随到随点”“个性化收费”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一推出,便因为它不需要提前订餐而且品种丰富、选择多样得到了社区长者的喜爱。

紧接着,五山街又先后与省农垦总局、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五所等高校或企业合作,将食堂设立为长者饭堂,为社区长者提供服务。省农垦总局老干办主任潘林分享了“共享饭堂”的运营心得,该局实施了职工与长者错峰就餐的模式,长者就餐安排在12点前,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调整了餐品搭配,同时还增加了防滑的塑胶地板,做好老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石牌街、林和街、长兴街等也纷纷建立类似的服务点,目前全区共有11个,日均服务长者近5000人次。“天河区长者饭堂最大的服务亮点,就是发挥辖内高校食堂或企业食堂的优势,为周边社区的长者提供服务。”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区民政局局长张海玉介绍,天河区现共建有长者饭堂72个,2018年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50万人次。

市政协委员夏凤华表示,“共享”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其中一种趋势,在养老事业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尝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养老机构等,适当开放自有饭堂,推出长者专窗,为所在街道、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焦点四:长者饭堂成服务阵地 提供各类养老服务

越秀区六榕街是典型的老街区,全街60岁以上长者2.1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2.4%。在市、区民政局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街道建起了长者饭堂。

六榕街通过发挥长者饭堂服务阵地资源作用,联系辖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长者健康咨询小屋,为社区长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引医进门”,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六榕街长者饭堂运营方副总干事王永江表示,除了有上门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之外,他们还会聘请专业的营养师根据长者的饮食特点进行科学调配,同时提供具有保健效果的特殊餐,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全流食等特定膳食。

对此,简瑞燕认为,老人家在长者饭堂不仅仅能吃上“一碗热饭”,也通过这个平台与街坊邻里中的老人相识相聚。她表示,应该更注重拓宽助餐配餐服务内涵,通过“大配餐”凝聚老年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交往、享受各类养老服务的平台。

市政协委员廖如表示,长者饭堂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做好助餐配餐服务的同时,建议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内涵,尤其是推进健康检查、身体情况跟踪、家庭医生等服务,将其打造成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

让长者就近吃上可口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长者饭堂关乎广州160多万老年人切身利益,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的社区助餐配餐服务点已经达到952个,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已经享受到这一项福利。如何提升社区助餐配餐服务,让有需要的老人吃上一碗热饭,让老人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由广州市政协、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办的“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四期日前推出,专题聚焦“推动养老助餐配餐服务良性发展”。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这显示出党和政府对不断做实做好助餐配餐服务的决心。政协委员表示,应该通过细化政策标准、优化服务品质、强化发展长效、继续创新探索服务模式,推动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焦点一:对参与养老大配餐的企业给予奖励

不用买菜、不用做饭、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午餐,而且菜式丰富、价格便宜……自2016年以来,广州市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的社区助餐配餐服务点已经达到952个。

在海珠区江海街,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中心厨房,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由一家民办养老院承接运营,为有需求的长者设立了2个就餐点。就餐人数从一开始的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日均超过300人次。

好的服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成本。据了解,江海街的养老大配餐的收费标准为12元/餐,因配餐运营单位选用的食材新鲜、环保、精细,还赠送新鲜水果,导致运营成本较高。

对于长者饭堂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市政协委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研究,一致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政府对参与的企业有一定补贴,但是假如今后人工、物价等运营成本上涨,餐标不变,运营机构将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开展助餐配餐服务的积极性会降低。”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陈忠谦表示。

市政协委员简瑞燕建议,通过给予奖励、荣誉回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养老大配餐。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助餐配餐服务企业,实现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表示,政府部门正从多方面努力,确保企业的持续参与。其中,将加大对长者饭堂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水用电按照居民收费,积极引导慈善资金进入长者饭堂,全面落实就餐补贴、送餐补贴、运营补贴,其中对长者饭堂按照助餐人次给予每人次1元的资助,最高10万元,切实减轻运营企业负担。

焦点二:“互联网 长者饭堂”惠及更多老年人

位于越秀区梅花村街的长者饭堂,引入了快餐企业进行运营。附近不少老人一到饭点,就陆陆续续地来到该企业的门店进行就餐。

同样是越秀区,建设街通过链接互联网送餐平台,以政府、餐饮企业、送餐平台三方信息对接和协同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网上点餐和免费送餐服务。截至今年5月,长者用餐量达3000人次/月,网络配送需求登记的长者也从2017年10月初的1人增至75人。

企业代表徐兴颖表示,经过试点运行,平台同政府、餐饮企业在协同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老年群体对互联网养老服务也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接下来,企业将通过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运用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推进“互联网 养老”。市政协委员倪静表示,建议及时对“互联网 长者饭堂”的新模式,研究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民政局共同制定更加详细的分餐、送餐工作规范,使参与企业有章可循。简瑞燕也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以专项检查形式,督促长者饭堂运营方按照现有规范开展助餐配餐服务。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处处长邓萍介绍,今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全力推动完善养老助餐配餐食品安全闭环管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指导并举,并计划逐步指导铺开“大配餐 视频监控”服务,着力构建“养老大配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焦点三:11个“共享”饭堂 日均服务长者近5000人次

在天河区,五山街道最早探索利用高校食堂开展助餐配餐服务,利用华南农业大学高校食堂,在确保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服务的前提下,采取错峰就餐的形式为长者开设长者服务专窗,推出“随到随点”“个性化收费”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一推出,便因为它不需要提前订餐而且品种丰富、选择多样得到了社区长者的喜爱。

紧接着,五山街又先后与省农垦总局、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五所等高校或企业合作,将食堂设立为长者饭堂,为社区长者提供服务。省农垦总局老干办主任潘林分享了“共享饭堂”的运营心得,该局实施了职工与长者错峰就餐的模式,长者就餐安排在12点前,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调整了餐品搭配,同时还增加了防滑的塑胶地板,做好老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石牌街、林和街、长兴街等也纷纷建立类似的服务点,目前全区共有11个,日均服务长者近5000人次。“天河区长者饭堂最大的服务亮点,就是发挥辖内高校食堂或企业食堂的优势,为周边社区的长者提供服务。”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区民政局局长张海玉介绍,天河区现共建有长者饭堂72个,2018年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50万人次。

市政协委员夏凤华表示,“共享”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其中一种趋势,在养老事业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尝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养老机构等,适当开放自有饭堂,推出长者专窗,为所在街道、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焦点四:长者饭堂成服务阵地 提供各类养老服务

越秀区六榕街是典型的老街区,全街60岁以上长者2.1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2.4%。在市、区民政局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街道建起了长者饭堂。

六榕街通过发挥长者饭堂服务阵地资源作用,联系辖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长者健康咨询小屋,为社区长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引医进门”,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六榕街长者饭堂运营方副总干事王永江表示,除了有上门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之外,他们还会聘请专业的营养师根据长者的饮食特点进行科学调配,同时提供具有保健效果的特殊餐,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全流食等特定膳食。

对此,简瑞燕认为,老人家在长者饭堂不仅仅能吃上“一碗热饭”,也通过这个平台与街坊邻里中的老人相识相聚。她表示,应该更注重拓宽助餐配餐服务内涵,通过“大配餐”凝聚老年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交往、享受各类养老服务的平台。

市政协委员廖如表示,长者饭堂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做好助餐配餐服务的同时,建议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内涵,尤其是推进健康检查、身体情况跟踪、家庭医生等服务,将其打造成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