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糖尿病(电解质 糖尿病)
全身血都是甜的!16岁男生把自己送进了ICU,这个习惯害了他
“血糖124!逆天了,恐怖的数字!”不少见多识广的医生睁大眼睛,不由自主发出惊叹声。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市售血糖仪的测量上限是33.3毫摩尔/升,因此血糖超过33.3常俗称爆表,而垂危少年的血糖值竟是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20倍!
从医37年的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华燕吟表示,血糖飚过百确属罕见,能救过来真的不容易!
“爆糖”少年的血液几乎成甜饮
“120多(以为是血压)?还好么,什么?是血糖,那不得了了!”回想起一脸严肃带紧张的医生告诉检验报告结果时,小应(化名)母亲如临晴天霹雳,吓得身子发软,心“咚咚”一阵加速。
“平时身体一向好的,怎么会这样啊!”看到儿子躺在病床,睡着般对声声呼唤无回应,父母流着泪,十分惊恐与伤心。
进一步沟通后,我们得知了小应生病的原因。
小应是家中宝贝,平日里他最喜欢各种饮料、烧烤、外卖,像奶茶、冰红茶等饮品,他怎么喝都不过瘾,常常是一箱饮料一转眼就没了。同时,不管是正餐再加夜宵,也总觉没吃饱,年纪不大体重却飚至近200斤。
病态渐显。近段时间,小应胡吃海喝体重反而减轻,这让曾为其减肥大伤脑筋父母,误以为不懈催促终有收获;危险悄悄逼近,小应觉得格外地渴,尤其是病情爆发的前些天,他几乎到了嗜水如命般“牛饮”,一天的进水量竟有三四个热水瓶之多还觉不够。一反常态的还有以前胃口超好的小应,胃口越来越差,同时体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再后来,他开始恶心、呕吐,终于,20多天前的一个上午,小应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家人把小应送到附近医院急诊室。报告出来,医生惊呆了,从没见过这么高的血糖!124毫摩尔/升!同时据此推测,患者应该患病有段时间了。病情危急,抢救处理之后小应很快被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小应的血糖用专业的大型仪器都要先经过稀释才测得出来。血糖124毫摩尔/升什么概念?124毫摩尔/升的含糖量换算过来相当于2.2克/分升(百毫升),超市里卖的运动饮料,含糖量也就4.8克/分升(百毫升),也就是说,小应硬生生把自己的血变成了饮料!”一位内分泌医生解释说。
专家合力
罕见高糖病人转危为安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血糖如此高的危重病人。”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表示,到我院时该患者病情严重到可以说九死一生的程度,稍一耽误,年轻生命将转瞬即逝。
小应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的时,已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并且肺部合并感染,氧饱和度急转直下,他的肾脏也出现了急性衰竭,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血肌酐直线上升,血液中全是毒素,血压也开始往下掉。小应心率持续160次/分,四肢冰凉,体温却高达39摄氏度,命悬一线……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盛斌等采取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以维持生命等措施,然后将小应转进重症监护室。
专家们的努力终于使小应抗过最危险的时刻,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小应转入内分泌科后,医生们再接再厉,直至小应步履轻松,微笑着离开医院。
暑期
青少年要管住嘴,迈开腿
医生介绍,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比较隐匿,很多患者有时候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而正因为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很多人感觉不到身体的异常,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会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了,往往体内的代谢紊乱已经非常严重了。
眼下已是暑期,青少年尤其糖尿病人要管住嘴,适度运动。否则,狂吃少动,两个月下来,不仅仅是胖几斤的问题,小“糖人”或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张苗
通讯员:宋黎胜
监制:何莉
编辑:李昂、李永锡
实习:张铭栩、周婕
过分甜蜜就是苦了!
OMG!25岁姑娘血糖飙升至常人16倍!生命危在旦夕,起初症状像肠胃炎
浙江海宁一位25岁姑娘
血糖高出正常人上限值16倍!
意识模糊、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都惊了!
一查竟是得了这种病!
呕吐、腹痛到意识模糊被送急诊
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
“97.3毫摩尔/升!”当看到血糖计上这个“逆天”的数字,在场的医生都睁大眼睛,发出惊叹。
97.3毫摩尔/升是个什么概念呢?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应该在3.9至6.1毫摩尔/升之间,这意味着,血糖值达到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16倍多,而将血糖推至“登峰造极”的是海宁一位25岁的年轻姑娘小李(化名)。
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酮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小李被送进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接诊的内分泌科主任郑恂说,当时情况非常紧急。
12月11日下午,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房见到小李时,郑医生正在为她做检查。
小李老家在陕西,看上去有点瘦,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很少感冒。
可就在前几天,小李出现了口干、多饮的情况,她以为是吃了咸菜导致的口渴,所以也没放心上。没想到,后来小李就出现了呕吐、肚子痛的症状,“一天吐了十多次,连喝水都吐,太难受了!”
小李起初以为她得的是急性肠胃炎之类的疾病,还在家附近的卫生院挂过盐水。
第二天,小李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室。
抽血报告出来后,医务人员也很吃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化验单上有很多指标异常,尤其是血糖、肌酐等指标。
“血糖高,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血肌酐上升、横纹肌溶解,提示代谢紊乱非常严重,病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医生介绍。
小李入院后,医生对她采取补液、胰岛素降糖等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她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了。
小李到底得了什么病?
经过诊断后,原来小李得的是比较少见的暴发性I型糖尿病,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情况。
据介绍,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的,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郑医生表示,“暴发性1型糖尿病目前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起病前大多有流感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经过积极治疗后,小李的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血糖接近正常范围。遗憾的是,由于小李的胰岛功能丧失,不得不终生进行胰岛素治疗。
“暴发性1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郑医生介绍,一般来说,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隐匿,很多患者经常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
这几种生活方式易致病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最新的糖尿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的糖尿病发布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郑医生认为,除了家族遗传外
最关键的就是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医生总结了几点,
赶紧对照一下你有没有“中招”!
01 吃得多 动得少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吃快餐店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喜欢将饮料当作水喝。
出门坐车或者开车,平常很少运动,天热就打开空调,很少出汗。
02
不吃早餐 夜宵“恶补”
这是上班族的通病,早上起得晚,空着肚子去上班,晚上找朋友吃一顿夜宵。殊不知,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网络图)
一日三餐是生理需要,如果饮食不规律,血糖一直波动,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
03
熬夜、精神压力大
熬夜、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一旦内分泌系统受损,患病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网络图)
04
喜欢吃含糖的食品
多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另外,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医生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年轻时候开始,而身体的保养,更需要提早进行。
医生说:“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体内的代谢紊乱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很多人以为,
糖尿病患者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
其实合理制定饮食菜单,
少食多餐,
才是“控糖”的关键!
责编:刘倩
糖友可以用生酮饮食来控制血糖吗?看完你就懂了
什么是生酮饮食?生酮饮食是采用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模式。生酮饮食营养成分比例正常状态下,三餐吃进的糙米、五穀饭、等醣类食物,是身体新陈代谢主要能量来源。如果醣类不够,会先消耗蛋白质,再不够就把脂肪转变成热量,而且过程中还会产生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酮体,它替代葡萄糖作为能量原料,这就是生酮饮食。
一般人身体的胰岛素,可调节酮体对身体的危害,因为酮体而中毒的机率并不高;但是,糖尿病人因为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足,进行生酮饮食就很危险了,过多的酮体堆积在体内,可能会引发酮酸中毒。
生酮饮食被证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它允许身体维持低水平但健康水平的葡萄糖水平。同时,大量正在进行的研究提示其可能对1型糖尿病患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由此看来,由于低糖的摄取,更能够降低血糖的指数,从这两个好处来看,对于符合生酮饮食适应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生酮饮食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 低血糖昏迷。糖尿病人不敢吃碳水化合物,又没有调整药物,就可能易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话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 酮酸中毒。因为血液酸度上升,电解质不平衡,影响呼吸、氧气交换,连带影响肺功能,最严重可能致命。
- 已经有糖尿病肾病变的人,用生酮饮食控制体重或血糖,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甚至洗肾。
- 有痛风问题的糖尿病人,生酮饮食中吃太多油脂也会妨碍尿酸排出,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 酮体产生的时候经常有脱水现象,造成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心肌容易收缩不良。
- 动物性蛋白质吃太多,会阻碍钙质吸收,提高骨质疏松的机率。
- 变老、伤心脏。有些人会把生酮饮食当成大量吃肉的借口,如果用高温炸烤烹调,会产生糖化终产物(AGEs),造成身体氧化、老化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糖尿病人如果要采用生酮饮食,一定要咨询糖尿病医护团队,例如需不需要调整药物;并且监测肝、肾功能;也别忘了补充水分,以免电解质不平衡。站在糖尿病专家的立场,均衡饮食才是正道。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如有任何问题想咨询专家,欢迎后台私信南方健康。
#清风计划##南方健康超能团##科学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