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能喝酒吗(糖尿病能喝酒了)
糖尿病人喝酒会有哪些影响?4大危害不可轻视
酒是很多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如应酬、亲朋好友相聚上,这些场合都免不了要喝酒,而很多人应该知道如果经常喝酒会给自己对身体带来伤害,特别是糖尿病的糖尿病人,在平时如果经常喝酒容易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发生。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赵玲在此前接受采访表示,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不建议喝酒的,比如在平时喝一些啤酒,啤酒当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喝了之后会引起血糖波动。还有大部分糖尿病人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喝了啤酒之后会对尿酸造成影响,所以糖尿病人为了健康着想一定要戒酒,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最好是远离。
糖尿病人喝酒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一、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
由于酒精在进入身体后是会通过肝脏分解的,而对于正常的人来说,适当的喝酒并不会给肝脏带来太大伤害,但是由于糖尿病人的肝脏解毒能力比较弱,如果在平时经常喝酒就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肝损伤,进而容易引起糖尿病肝病。
二、导致血糖不能稳定
由于酒精本身是一种高热量食物,如果糖尿病人没有控制的饮用就容易导致身体热量过多而让血糖不稳定,另外如果是经常空腹喝酒也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由于酒精在进入身体后会抑制肝脏分解糖原,就会让血糖一度下降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在低血糖过于严重的时候就会让身体分解大量酮体堆积在身体内,进而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会让患者出现昏迷。而且一次低血糖的发生比高血糖更严重,它会让身体的一系列器官受到伤害,更加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
三、刺激胰腺
有一些糖尿病对身体胰岛素分泌会出现障碍,如果长期的喝酒就会在酒精刺激下促进胰腺分泌,就很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出现。
四、会引发糖尿病肾病
由于糖尿病人会因为长时间的高血糖让肾脏更容易受到伤害,而长期喝酒会让酒精进入到肾脏,由于酒精进入身体是需要肾脏进行排泄的,如果长期喝酒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如果糖尿病人肾脏不是很好,这些酒精没办法及时排泄出体外,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肾脏发生病变而引发糖尿病肾病。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知道在平时要避免喝酒,才能够避免血糖出现波动或者让酒精给身体带来伤害,而如果自己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喝酒就要特别的注意,要尽量选择一些热量比较低的酒,可以选择红酒,另外尽量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容易导致低血糖,在喝酒前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食物,避免酒精造成低血糖,让低血糖给身体带来伤害。
警惕!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不要再大量饮酒
有的朋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天都会喝大量的酒,他们也知道长期喝酒对身体不好,特别是那些糖尿病患者来说。
那么,得了糖尿病,天天喝酒会S吗?
我将通过介绍糖尿病和酒来为你提供思路。
一 糖尿病作者:张奇,社会医学、健康科普研究员
审核:波波医生
糖尿病属代谢性疾病,是由糖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糖升高。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两小时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一)它的危害:
1、大血管病变:患脑血栓、冠心病风险增加;
2、下肢血管、微血管病变:如眼底视网膜病变,重者可导致失明;
3、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形成尿毒症;
4、周围神经病变:如肢体麻木、疼痛等。
(二)危害因素
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高血压、糖耐量受损、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肥胖。
以上危害因素都会引发和加剧糖尿病的情况。
酒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有危害。
(1)大量喝酒会造成以下的坏处
1.死亡:酒精会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血糖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
2.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
(2)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1.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2.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3.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4.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份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份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5.酒精性胎儿徵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各种伤害,包括胎儿畸形、胎死腹中、生长迟滞及行为缺陷等。
(3)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刺激敏感、有高犯罪率。
2.配偶与子女常成为暴力行为发泄攻击的对象。
3.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
4.亲友疏离,使酗酒者心理承担更大的挫折与压力,而更加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那么,糖尿病天天喝酒会死吗?
答案想必已经知道了。
首先,大量饮酒本身就会导致死亡;
其次,大量饮酒会引起肥胖,加剧糖尿病病情;
另外,大量饮酒还会损失身体机能,带来其他疾病,从而加剧糖尿病病情。
因此,个人建议糖尿病患者少喝酒、甚至忌酒。
四个不要做
- 不熬夜,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
- 不抽烟,降低烟草对身体功能的损伤
- 睡前不进食,保持饮食合理且规律
- 少喝、少吃高热量的饮料、食物
三个坚持做
- 坚持合理的体育运动锻炼
- 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最后,希望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远离疾病。
糖尿病患者不能饮酒?医生:满足6个条件可以喝,最后一条是底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提起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忌嘴”——不能吃糖、不能吃甜食,更不能喝酒。尤其是“酒”这个东西,不仅被医生点名,还常常出现在患者家属的“黑名单”里。
但真的一点酒都不能碰吗?其实不然!如果满足一些条件,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饮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糖尿病和酒,到底有没有可能“和平共处”?
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到底有多复杂?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血糖调节异常,而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绝不仅仅是“醉”。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影响肝脏的糖原分解,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
这听起来似乎是好事,因为血糖可能会下降,但别高兴得太早——这种下降是不可控的,尤其是在空腹或饮酒过量时,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引发昏迷。
更麻烦的是,酒精还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代谢,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忽高忽低。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过大比长期高血糖更危险,因为它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医学数据告诉我们什么?一项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16亿糖尿病患者,其中45%的人对饮酒的危害认识不足。更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每年因为饮酒导致低血糖死亡的比例高达5%。
但有趣的是,少量饮酒(例如每天小于10克酒精)甚至可能对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产生保护作用,这也是近年来医学界争议的焦点。
能不能喝?满足6个条件再说
虽然糖尿病患者饮酒有风险,但并不是完全“零容忍”。
如果你真的想喝酒,必须满足以下6个条件,缺一不可,尤其是最后一条,更是底线。
1. 血糖控制稳定糖尿病患者分两种:一种是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在目标范围内;另一种则是血糖动不动就“翻车”。
显然,只有第一种情况下,医生才会勉强同意你适量饮酒。
提示: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还是老老实实戒酒吧!
2. 没有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比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如果你已经有了并发症,特别是肾脏功能受损,那酒精无疑是“火上浇油”。
研究表明,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这种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让病情雪上加霜。
3. 选对酒种,控制量喝酒时,酒的种类和饮用量非常关键。优先选择低酒精度的红酒或啤酒,尽量避免喝烈酒。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不得超过15克。换算一下,大概就是:
· 红酒:约50毫升
· 啤酒:约200毫升
· 白酒:约15毫升
注意: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酒量,过量饮酒的后果可能比不喝更严重。
4. 饮酒时不能空腹空腹饮酒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因为酒精会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空腹状态下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医生建议,在喝酒之前最好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馒头或粥,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5. 避免与降糖药物同服很多降糖药物(例如磺脲类药物)会加重酒精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如果你正在使用这类药物,最好完全避免饮酒。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医生提醒:如果你不确定药物是否与酒精相冲突,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
6. 必须有家人陪伴这一点是底线。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因为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如果无人陪伴或监测,很可能在昏迷时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所以,哪怕你满足了前面5个条件,也一定要确保家人或朋友在身边,一旦有异常,能够及时送医。
医生的真实案例:一杯酒,差点要了命
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老张(化名),患糖尿病多年,但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某天聚会时,他禁不住朋友的劝酒,喝了两杯白酒。结果回家后,他感到头晕、冒冷汗,家人测血糖发现只有2.8mmol/L,属于严重低血糖。
由于送医及时,他捡回了一条命。
事后分析,他喝酒前没有吃东西,而且当天还服用了磺脲类药物,导致酒精和药物“联手”诱发了低血糖。
这件事给老张和他的家人都敲响了警钟。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误区
谈到糖尿病喝酒,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些误区,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错误认知:
1. “喝点红酒有益健康”很多人听说红酒对心血管好,就觉得可以放心喝了。但红酒的“益处”只适用于健康人群,且前提是每天饮用不超过50毫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的风险远大于红酒的益处。
确实,少量饮酒可能暂时降低血糖,但这种降低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更重要的是,酒精会干扰胰岛素和药物的作用,长远来看对血糖管理百害而无一利。
3. “无糖啤酒更健康”无糖啤酒的确减少了糖分,但酒精含量并没有降低。
而且,一些“无糖”饮品为了提升口感,可能会添加其他甜味剂,这些物质同样会影响血糖。
总结:糖尿病患者喝酒,真的值得冒险吗?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血糖的稳定是治疗的核心目标。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任何形式的饮酒都会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尤其是低血糖的威胁不容小觑。虽然满足6个条件后可以适量饮酒,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无虞”。
在医生看来,不喝酒永远比喝酒更健康。
如果真的想喝,那就请务必严格遵守上述条件,并在饮酒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毕竟,健康无价,而一时的酒兴却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慢性病报告》
3.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