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突然检查出糖尿病(突然检查出糖尿病的原因)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提醒: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胰腺癌!3类人群及早到医院筛查

57岁的老李不抽烟不喝酒,唯独有个爱吃肉的喜好,几乎顿顿都要吃肉,连早餐也得吃点猪肉才满足,简直是无肉不欢。

因为爱吃肉,特别是烤肉、腌肉,老李的体型自然偏胖,也有“三高”问题,但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佳的时候,老李也只当自己是得了胃病,到医院检查。

结果这一查,却查出轻度糖尿病和胰腺导管腺癌!查出胰腺癌,老李十分讶异,连问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自己并没有感觉特别不舒服,也没有一般癌症患者有的坏习惯,怎么癌症就突然找上门来了?

一、胰腺癌发展迅速,常让人“措手不及”

胰腺在人体内是第二大消化腺,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功能,其实并非所有长在胰腺的癌症都叫胰腺癌,我们一般所说的胰腺癌是指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上发生的癌变,也就是胰腺导管腺癌,几乎占了全部胰腺癌类型的95%。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平均达到7/10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10万。根据河南省肿瘤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1.1%的增幅上升。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

1、早期难诊治

胰腺癌在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深藏在左上腹最深处,和肝脏、肠胃、胆等器官相邻,位于腹腔深处。

当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很容易误诊为慢性胃病而错失早发现的机会。再加上胰腺癌的发生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导致发现困难。

2、发展速度快、易转移

根据统计,一个大约2厘米的胰腺癌病灶,就有40%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淋巴转移,一旦确诊胰腺癌,70%~80%的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等,发展十分迅速,而2厘米肿瘤对肝癌来说还只是亚临床。所以,一旦确诊胰腺癌往往就已经到了中晚期。

二、坏习惯或是癌症“帮凶”

癌症的发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癌症都是因为坏习惯而导致的。

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比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喝咖啡等,在临床上发现,喜欢高脂肪饮食的人血脂水平更高,容易对胰腺的微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胰腺疾病。

1、一个坏习惯必须改掉

开头案例中的老李虽然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最终还是发现患了胰腺癌,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坏习惯,想要预防胰腺癌,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改,那就是长期高脂肪饮食。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堵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则会增加癌变风险。

加工肉类也属于高脂肪饮食的一种。英国癌症杂志曾刊登发表瑞典的一项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吃2片咸肉或1根香肠会使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0%。而就算摄入较少的加工肉食,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100克的加工肉食就会增加38%的胰腺癌风险,如果每天摄入150克的加工肉食,会增加57%的胰腺癌风险。

2、三类高危人群需及时筛查

除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想要预防胰腺癌还要注意筛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洪德飞特别强调,以下3类胰腺癌高危人群需要马上或定期到医院检查或筛查:

  • 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所以需要做好基因筛查,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
  • ②原本没有无糖尿病史的人却突然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这时候就要警惕有胰腺癌的风险;
  • ③慢性胰腺炎人群以及有胰腺癌病变可能的囊实性肿瘤等患者。
三、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救命

胰腺癌的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因此,学会辨别胰腺癌的症状,注意与普通疾病区分,才能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做到早诊早治。

1、中上腹饱胀不适、疼痛

这是胰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却极其容易跟“胃病”混淆。胰腺癌通常会导致胆管或胰管梗阻,影响了胆汁排泄,从而会导致胆囊和胆管的压力过大,患者就容易出现腹部饱胀不适和疼痛的症状。不过,胰腺癌导致的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胃病不同,一般是隐痛,而且在饭后疼痛的范围扩大、加剧。

2、腰疼

当胰腺癌影响到腹腔的神经丛时,患者就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而由于胰腺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疼的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平躺、仰卧姿势会加重腰疼症状,而侧卧或弯腰又能减轻疼痛,这也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3、黄疸

6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因为胰腺癌会影响胆汁的排泄,所以当出现黄疸的时候,除了要怀疑肝脏疾病外,还要警惕是胰腺癌的可能。

4、体重减轻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会有明显的体重减轻症状,而且和胃病导致的体重减轻不一样,胰腺癌患者通常是出现进行性的消瘦。

5、突发糖尿病

由于胰腺癌变会影响血糖的调节功能,因此,如果是突发的糖尿病,应该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大大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靠上腹部增强CT来帮助诊断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做好胰腺增强CT。

四、提醒:30%~50%的胰腺癌患者伴随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大约有30%~50%的胰腺癌患者都伴有糖尿病,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几年后被发现患有胰腺癌,由此可见胰腺癌与糖尿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过,目前的医学研究还无法确定究竟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癌,还是胰腺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这5类情况,要做好筛查: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50岁;突然检查出糖尿病而且血糖很高;没有肥胖症状;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不好。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夺走了无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要想预防胰腺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还应该注重体检,发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谣零零计划##2021生机大会#

参考资料:

[1]《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患有胰腺癌》.大河健康报.2019-12-24

[2]《面对“癌王”,只能举手投降?| 世界胰腺癌日》.健康中国.2021-11-18

[3]《吸烟、酗酒、肥胖、熬夜……胰腺癌与这些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人民网.2021-08-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4岁女孩突然确诊糖尿病,妈妈崩溃!儿童患者增加,无法根治,最小仅6个月

来源:广州日报

说到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年人的专属,

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

儿童也占有很大比例。

近日,一位4岁的女孩竟然确诊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

严重可致命

4岁女孩春节时每天饮料、甜食不断

突然无精打采

露露(化名)是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

平时活泼好动,特别喜欢吃甜食,

尤其在春节期间更是每天饮料、甜食不断,

三餐的胃口也是好得很。

但是,这几天妈妈却发现她无精打采,

于是急忙抱着孩子来到

浙江杭州某综合性医院就诊。

医院急诊儿科接诊医生

详细询问了情况,

观察到露露呼吸特别深长,

追问妈妈露露最近有没有多饮多尿情况,

妈妈这才意识到露露近期

不但多饮多尿,还多食,

并且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了,

但之前还以为是长身体的正常现象

便没多加留意。

医生马上给孩子测了血糖,

结果竟然高达31.68mmol/L

(随机血糖正常值:3.9-11.1mmol/L),

远远超出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

进一步血气分析发现

露露不但患有儿童糖尿病,

还合并有酮症酸中毒。

这个消息,让妈妈万万没想到,

医护人员立即为露露进行

扩容补液降糖等处理,

并持续监测血糖及血酮变化。

那么,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何早期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

家长朋友们又该如何来预防呢?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是高血糖危象的一种,以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多发于1型糖尿病,也可见于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

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开始时比较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消瘦)。可具体表现为:

1

突然出现饮水量、排尿次数增加。

2

5岁以后突然出现尿频表现,尤其是夜尿频繁。

3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

此外,如孩子出现呕吐、腹痛、极度虚弱、乏力、肌肉酸痛、呼吸深大、食欲减退等,且“三多一少”的症状明显加重,可能正在提示孩子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1

感染要预防

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防止受凉感冒。一旦患病(如发烧、腹泻等)要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及尿酮体指数,遵医嘱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用药遵医嘱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孩子,要积极控制血糖,若需调整或暂停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迷信民间“降糖配方”。

03

合理饮食,生活规律

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质的原则,少吃糖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食物。引导孩子平时要做到起居有常、按时睡觉,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

04

适当运动,及时补水

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像散步、跑步、跳绳等,不可久坐不动。活动时更容易出汗并导致脱水,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因此应及时补水。

05

早期识别,及时就医

很多糖尿病酮症的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乏力、纳差、呕吐等情况,这就需要家长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一旦怀疑发生酮症,应及时就医。

儿童糖尿病发生率上升

此外据介绍,近年来

Ⅰ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

逐年上升

宁波大学附属妇儿医院

每年确诊的新发病患儿

达到100多例

最小的才6个月

据一位患儿妈妈介绍,她家孩子2岁不到,近段时间突然饮水量大增,奶量也明显增加,而且在多饮多食后,体重反而下降了。去医院后的检查结果也让所有人都吃惊:尿糖4+、血糖飙升到测不出来。最终,该患儿被确诊为儿童Ⅰ型糖尿病。

家长近乎情绪崩溃,医护人员开导说,儿童糖尿病并不少见,只要经过规范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一家人心情这才渐渐平复,开始积极配合胰岛素注射和饮食管理。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血糖逐渐正常,体重也长回去了。

这么小的孩子

又没有糖尿病家族史

也没有肥胖

怎么就突然得了糖尿病呢?

医生介绍,成人糖尿病以Ⅱ型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衰竭所致。儿童糖尿病有Ⅰ型、Ⅱ型和特殊单基因糖尿病等,其中90%是Ⅰ型糖尿病。

目前,Ⅰ型糖尿病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导致体内产生了破坏胰岛β细胞的细胞因子及抗体,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体内血糖越来越高,最终表现为糖尿病。

遗憾的是,Ⅰ型糖尿病目前仍然无法根治,但不断出现的新的管理手段可使血糖控制更加安全有效,糖宝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个精彩的人生。

医生介绍说,查出Ⅰ型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患儿的血糖。

来源:天天看余杭、余杭区二院、宁聚、新闻坊

体检空腹血糖正常,为何却被突然诊断为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血糖##体检##健康饮食#

编辑 丨刘洋 赵娜

审校 丨李娜 李玉乐

监制 丨彭斌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及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至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文部分图片由AI辅助制作,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科普内容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以免延误治疗。治病就医相关需求请于北京协和医院APP线上或线下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