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个性签名(糖尿病日文案)

欧洲时报 0
文章目录:

法国糖尿病患者签名请愿 终止对其职业“歧视”

【欧洲时报周文仪编译】法国仍有许多职业禁止糖尿病患者担任。400万名糖尿病患者1月9日发起签名请愿行动,要求在职业选择方面终止对糖尿病患者的“歧视”。这封请愿书的题目是“我有糖尿病,我选择我梦想的职业”,全文公布在jefaisunvoeu.fr网站上。请愿书指出:“今天,你有糖尿病,你就不能从事矿业工程师、船员、警察、空服员、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查票员等职业。”

法国糖尿病患者联合会(FFD)主席热拉尔·雷蒙指出:现行规定禁止或限制糖尿病患者从事某些职业,必须紧急修改。糖尿病是一种新陈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在糖分消化方面出现混乱,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失明或截肢。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二型糖尿病最常见(占病例的90%),逐渐发病,患者通常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亦即已经进入劳动市场的人。

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年轻人身上突然暴发,主要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脏细胞被摧毁。禁止行使某些职业的禁令主要涉及这类年轻患者。

雷蒙指出:“糖尿病长期以来在从业方面被认为是一个‘无能力’或‘不适合’的因素,因为认为糖尿病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但大部分的禁令是很久以前定下的,譬如不能担任矿业工程师“是60、70年前规定的,当时人们认为下到矿井里必须要有很好的眼力”。他说:“但今天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向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工具,譬如胰岛素注射笔或血糖检测器,患者可自行控制病情,而且可拥有几乎正常的生活。”

法国糖尿病患者联合会与年轻糖尿病患者协助协会提到了21岁的玛蒂尔德的例子,这个女孩考取了著名的综合理工学院,但在入学的医学检查过程中因糖尿病被淘汰。另一名空手道女冠军通过警校入学考试之后,因患有糖尿病而被认为“不适合”当警察。

雷蒙认为对糖尿病患者不应再有任何禁止担任的职业。他主张“酌情”评估,尽管他承认仍有一些职业很难让糖尿病患者进入。综合理工学院当天强调:玛蒂尔德的情况发生于2013年,但自2014年6月以来已经改变,学校现在“酌情”评估有关学生的情况。

法国糖尿病患者联合会的请愿书要求今后由一个跨部级工作小组根据“科技和医药的发展变化”,每年一次对禁止担任的职业重新评估。

(编辑:赵筱)

糖尿病控制不佳有迹可循!这7个症状,提示糖尿病正在加重!

文 | 艾中医健康说

编辑 | 艾中医健康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嗨,朋友!最近有没有觉得自己“甜得发腻”?别高兴得太早,我说的不是你人甜,而是你的血糖甜!糖尿病这事儿吧,就像你家里的WiFi信号,开始出点小问题你可能无感,但等断网了,你才发现它早就“暗中搞事”。今天我就来给你盘点一下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的7个“报警信号”,别等症状扎堆了才抱着胰岛素痛哭流涕!

1.喝水喝成了“水桶”,上厕所上成了“常驻嘉宾”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那种“自动喷水”的小玩具吗?恭喜你,如果你最近喝水多、尿也多,可能你就变成了它。这叫“三多一少”之一:多尿。血糖高得像你老板的KPI,肾脏被迫“加班”拼命排糖,顺带把水也带走了。结果你白天忙着找水喝,晚上忙着找厕所,睡个好觉都成奢侈品。

医生碎碎念:别光喝水不查原因,血糖超标的锅,水和肾可不背!

2.吃得像头牛,瘦得像根杆

是不是觉得“吃得多不长胖”是天选体质?醒醒吧,朋友,这可是糖尿病的另一大信号!胰岛素罢工,糖分进不了细胞,身体饿得嗷嗷叫,只能疯狂吃东西补充能量。但问题是,吃进去的全成了高血糖,脂肪和肌肉却被身体“拆东墙补西墙”给分解了,体重飞速下降,瘦得连亲妈都差点认不出。

医生碎碎念:这瘦可不是“健康瘦”,是“被掏空”的瘦!别等身体瘦成一具空壳才想起去医院。

3.眼睛模糊得像开了“美颜”滤镜

你最近是不是看谁都觉得“柔光梦幻”?别自恋,这不是爱情的魔力,而是高血糖在搞事。血糖高了,眼睛里的晶状体水肿,视力模糊得像刮了台风。更可怕的是,长期高血糖还能伤害你的视网膜,最后可能变成“看不见的爱情”。

医生碎碎念:视力模糊不是“老花眼”提前报到,可能是糖尿病的“红牌警告”。别拖,赶紧查!

4.伤口“赖着不走”,感染“逮着不放”

有些人摔了个小口子,抹点药膏就好了,但你呢?伤口愈合得比修地铁还慢。糖尿病让你的血管和免疫系统都“罢工”,血不循环,免疫力拉垮,细菌乐得开“派对”,伤口就成了它们的“狂欢现场”。

医生碎碎念:别指望伤口自己慢慢好,糖尿病患者的小伤可能酿成大祸,别等感染了才抱头痛哭。

5.手脚麻得像触电,走路像踩棉花

有没有觉得最近走路像“踩云朵”?或者手脚麻得像被插了电?别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在修仙,这其实是糖尿病对你的神经下手了。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轻则麻木,重则疼痛得怀疑人生。

医生碎碎念:麻木、刺痛、灼烧感,这些可不是小事儿,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后悔药可不好买。

6.皮肤又黑又厚,颜值“踩急刹”

如果你脖子、腋窝、关节处的皮肤又黑又厚,像是没洗干净,先别急着狂搓,这是糖尿病的“签名”——黑棘皮症。胰岛素抵抗让皮肤细胞“发疯”增生,结果就是这片“暗黑地带”。

医生碎碎念:黑棘皮症不是“懒得洗澡”,是胰岛素在“猛敲警钟”,该查血糖了!

7.情绪比过山车还刺激,心累到怀疑人生

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就像开了“随机播放”,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暴躁得像火山爆发。血糖一高一低,身体跟着折腾,情绪自然也跟着“翻车”了。而且糖尿病还容易让人疲倦,总觉得浑身没劲儿。

医生碎碎念:情绪不稳、总是疲劳别硬扛,糖尿病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还有你的心理健康。

糖尿病控制不好,后果有多严重?

糖尿病控制不好,不仅仅是血糖高的问题,它还会“一拖三”:拖出心血管病、肾病、眼病这些“好兄弟”,分分钟让你从轻症变重症。再不管,糖尿病足、截肢、失明这些“狠角色”迟早来敲门。

医生最后的唠叨

好了,说了这么多,估计你也看明白了。糖尿病控制不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这7个症状就是它给你的“最后通牒”。别装鸵鸟了,赶紧去医院查血糖、调药、改生活习惯!记住一句话:糖尿病不是“绝症”,但它是“作死症”——不作就不会死

最后,送你一句话:血糖不是你的人生主角,但你的人生不能被血糖支配。吃得健康、动得勤快,糖尿病也能“乖乖听话”!


参考文献

《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Mayo Clinic: Diabetes symptoms - What to watch for.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头条深一度#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教育改变明天”,一起了解糖尿病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2006年起,该日成为了正式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全球已有5.5亿糖尿病患者。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要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为目的。这不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还需要糖尿病患者自己学习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吧。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哪些?

1.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

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可骤然发生,事先无任何先兆或症状。DKA和HHS的临床表现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仅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且血糖≥16.7 mmol/L。

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血糖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1. 静脉血浆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1)空腹血糖:至少禁食过夜8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2)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3)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采集的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可为糖尿病诊断提供线索。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OGTT试验是一项检查葡萄糖代谢功能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典型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可以明确诊断。

2. HbA1C

HbAlc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3. 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主要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产物,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4. 毛细血管血糖

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可以方便快捷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是自我血糖监测的主要手段。

如何在家完成毛细血管血糖?

1.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 通常采集指腹侧面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进行检测,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在紧急时可在耳垂处采血;

3. 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 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 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 使用后的针头应置专用医疗废物锐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血糖监测知识多懂一点

1. 血糖监测时间点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血糖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2. 读懂自己的血糖

正常的空腹血糖在4.4-7.0mmol/L范围内;非空腹血糖≤10.0mmol/L是正常的血糖。如果任意一次测量的血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