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人便秘严重(糖尿病老人便秘吃什么药最见效果)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糖尿病与便秘的“隐秘连线”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

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连接二:水分的“蒸发之谜”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如何调理?让肠道重新“上轨道”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

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

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4. 调整用药,避免“副作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

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结语:让肠道“不再堵车”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

6个小技巧,轻松解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烦恼,赶快收藏起来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作为一种代谢性功能障碍疾病的糖尿病对身体功能的影响较大,范围较广。除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消渴症、头晕、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外,便秘也是糖尿病病人经常出现的一种不适症状,尤其在老年病人中经常见到。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年糖尿病群体便秘的形成原因及其6个生活小技巧。

关注我,每天分享最权威的健康知识信息。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会出现便秘?

1.疾病因素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会出现便秘症状,其原因在于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水平状态,严重损害了体内肠粘膜上皮的细胞,导致其功能受损,进一步引发肠道脱水,导致肠管内的食物残渣干结,从而造成粪便排出不畅。

此外,众所周知,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同时也会引发自身神经系统病变,如糖尿病足等的出现,同样的,糖尿病也会影响控制胃肠功能及消化系统肌群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不良,排便不畅。

2.药物因素

降糖药物的药理机制大多数是对胃肠细胞进行靶向干预,其后果自然是对胃肠功能造成一定的紊乱。通过阅读常见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的说明书也不难发现,多数降糖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问题。

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

3.饮食因素

众所周知,之所以便秘是因为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大便中所含的水量,固然有大肠等调节作用,但是所进食的食物中本身所含水量较少,也会导致大便的干结,甚至有部分患者认为少吃饭就能降低血糖水平,而采取限制进食的量,导致所形成的食物残渣较少,从而降低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导致肠道对食物残渣过分的吸收其水分。

4.活动因素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伴有糖尿病足的患者中,因为脚部有踩棉花感,肿胀及反应较为迟钝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行身体锻炼的意愿和兴趣。身体机能的锻炼减少,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最重要的是会减缓肠道蠕动,导致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

6个缓解老年糖尿病病人便秘的小技巧

1.做好血糖控制

因疾病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便秘,最主要解决方式是严格控制血糖,让身体不出现全身高血糖状态,减少对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毒害作用。

具体可通过加强与老年糖尿病人群的沟通,告知其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的危害,在知识水平和疾病态度上重新认识糖尿病疾病,努力提高老人对自身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社区医疗团队或临床医院医疗团队一起制定详细的、科学的、高效的降血糖策略,以便能够有效地落实采纳这些策略。

2.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并非指让糖尿病患者拒绝服用降血糖药物,而是在服药后,可嘱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吃药后进行腹部按摩,刺激肠道蠕动;同时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些肠道益生菌制剂或者促进消化功能的益生菌奶制品等。

3.饮食方面

要建议老年糖尿病群体多多进食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红薯,紫薯,芹菜等。膳食纤维本身不被肠道消化,不富含营养物质,但是却可以增加食物残渣体积,刺激肠胃蠕动,其有效的吸水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大便的干结等。

4.排便习惯

要知道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排便习惯的养成。如每天早上清晨是肠道蠕动最频繁的时刻,可以在清晨进行排便反射的建立。

5.心理护理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其并发症的困扰对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着实带来许多的不便,家庭成员可以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在某一时间段发生便秘时,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鼓励老人多多训练排便,减轻其心理负担。从内心深处不惧怕便秘。

6.运动训练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锻炼,自然不建议一些高强度,用时长的方式,而是建议一些比如饭后散步,清晨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帮助其增加肠道蠕动,改善其临床便秘症状。

总之,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其便秘的并发症对老年晚年生活着实带来很多的不便与不适,需要一同与老人一起参与到便秘的健康管理中去。

往期老年护理精彩文章:

1.一天俩水果,远离糖尿病?

2.家中老人得了糖尿病,怎么锻炼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3.老年人得了骨质疏松,要喝牛奶来补钙?这是个误区你要明白

4. 谨记这5条,让家中老人远离老年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患者遇上便秘,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选药?

大便解不出,无法“放空自己”的那种痛苦,没有便秘过的人是不会懂的。当老年糖尿病患者遇上便秘,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这种顽固的便秘,如何合理选用药物治疗呢?

糖尿病患者更易便秘

1、高血糖导致胃肠蠕动缓慢。研究表明,首先血糖升高导致胃液分泌减少,易发生胃软瘫;其次血糖升高导致结肠部位的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结肠反射消失,导致结肠慢传输,引起便秘。

2、肠道菌群失调。糖尿病本身及降糖药物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致使肠道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加,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最终引发便秘等肠道疾病。

3、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蛋白质呈负平衡,以致腹肌和会阴肌张力不足,排便无力而至便秘。同时高血糖通过渗透作用排出过多水分,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易致便秘。

糖尿病便秘常用药物有哪些

1、营养神经药物。如弥可保、凯那、唐林、维生素B1等,可改善神经信号受损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自主神经损伤。

2、胃肠动力药。胃动力弱的患者可使用吗丁啉或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加强肠肌张力,但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乳果糖。

3、渗透性缓泻药。增加肠道水分、软化大便的乳糖类泻药,如乳果糖,一次 10-20克,一日一次,口服,起效可能需 24-48小时。但糖尿病患者慎用大剂量。

4、益生菌。双歧杆菌类活性菌如培菲康,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及排便具有重要作用,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5、中药制剂。如四磨汤、六味安消、麻仁润肠、复方芦荟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6、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开塞露、多库酯钠等,主要功能是润滑肠壁,利于粪便排出,但开塞露只能治“标”,作为“应急措施”,不宜长期使用,尤其是孕妇和儿童。

7、便秘新药。5-HT4受体激动剂,如普卡必利,可增加肠道高振幅推进性蠕动,改善内脏的敏感性。其副作用主要为腹痛、腹泻,但症状较轻,特别适宜于已经用过渗透性泻药和肠用纤维素仍无效的患者。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刘秀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李娟、杜光对此文亦有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