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乌龙茶(糖尿病乌龙茶饮料)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无糖饮料当水喝,男子突发糖尿病,专家:“0糖”敞开喝仍存健康隐患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周珊 刘姗姗

一顿速食外卖配上一罐气泡饮品,可以让人顿感惬意舒爽,但普通碳酸饮料普遍含糖量、热量较高,所以“无糖”“0糖”饮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宠。

这种0糖、0脂、0热量的饮料真的是减肥和降糖“神器”,可以敞开了喝吗?20日,江城专家提醒称,无糖饮料并非减肥和降糖的好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不仅可能增加食欲,存在肥胖的隐患,还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每天至少喝5瓶,白领代谢失控

今年30岁的孔先生一直单身独居,想着年轻身体底子好,他总是熬夜加班工作,还频繁参加一些交际应酬。虽然近半年来业绩攀升,但暴增的工作量也让他常常连早餐都来不及吃,中餐、晚餐只能点外卖,或参加应酬饭局。为了减压,孔先生喜欢上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气泡饮料,每天至少喝4、5瓶。

半个月前,正在出差的孔先生总觉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坚持到项目完工返回武汉,孔先生感觉全身疲惫乏力无法缓解,只好请假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就诊。

经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肾病内分泌科接诊医师谭金枚表示,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像孔先生这样,年轻且无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与长期劳累、高压、熬夜、口味重、喜食外卖等不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状态相关。近年来,随着“无糖”、“0糖”饮料的流行,许多人陷入饮食误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为避免病情恶化引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危及生命,谭金枚立即为孔先生制定了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并叮嘱他纠正饮食习惯,目前经一周对症治疗,孔先生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等各项指标已逐步恢复正常。但遗憾的是,年仅30岁的他已患上糖尿病,需要长期接受降糖治疗。

饮料刮起无糖风,受年轻人热捧

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江城多家商超发现,标榜“健康生活”的低糖或无糖饮料成为许多市民购买饮料的首选,此类饮品逐渐赢得货架“C位”,各大社交平台都刮起了一阵“无糖风”,各大饮料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无糖饮料。

在位于街道口的一家便利店内,4个两米高的冰柜被各色饮料填满,其中一些标有“0糖、0脂肪、0卡路里”字样的饮料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店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控糖”,特别是25岁左右的女性,因此店里无糖饮料的销量一直很不错,受欢迎程度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含糖饮料。

“减肥期间,总是特别想喝甜味饮料。无糖饮料用代糖替换蔗糖,但还是能喝出甜味,既满足了自己,心里的负罪感也少一些。”刚刚选购完一瓶无糖饮料的市民王小姐说。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显示有多页产品信息,每页有多种产品,乌龙茶、冰红茶、气泡水、苏打水、椰子汁等传统饮料均推出了无糖或零糖的系列。其中一款号称“0糖0脂0卡”的无糖饮料月销超过3万件,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国内某机构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无糖不等于健康,千万别岔着喝

对此,长江航运总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郭爱莉表示,不少人认为含糖食品是影响血糖升高、导致体重增加的因素,所以当无糖食品出现时,会更想尝试。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可以用无糖饮料来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事实上,备受大众青睐的“0糖”“无糖”饮食产品并非完全无糖,仍可能含有果糖、麦芽糖,这些成分一样可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食用过量后导致血糖升高;而富含甜味剂的“代糖”饮品,过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仅增肥,还影响胰岛素分泌。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牛力介绍,无糖碳酸饮料只代表里面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木糖醇、甜菊糖、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传统饮料中的蔗糖,虽然热量相对较低,但甜味剂可能刺激食欲和增加饥饿感。而这种饥饿感会使人对其他含糖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最终摄入过量食物。同时由于人工甜味剂甜度远远超过蔗糖,会使人对于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加工食品。所以,如果过量饮用此类饮料会带来肥胖隐患。

牛力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无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此外,有些无糖碳酸饮料里还含有磷酸,如果长期喝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还是对身体有伤害,特别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郭爱莉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食品时还应多看配料表,做好甄别,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每日饮水应不少于2000毫升,可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适量牛奶、豆浆等饮品。日常一旦出现骤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改变、皮肤感染、私处炎症、牙龈炎或者餐后恶心、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不论年龄大小,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多喝粗老乌龙茶可辅助降血糖!

茶里面含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和双糖的甜味我们是能喝出来的,但它们并不具备特殊功效;而喝不出来甜味的多糖,却具有降脂、降糖的功效。

茶多糖(TPS)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易溶于热水。这些年,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做了很多关于茶多糖与糖尿病的研究,结论就是水溶性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

例如,《内科学年鉴》刊登研究称,日本研究者对1.7 万余名40~65 岁日本人进行的长达5 年的关于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饮用6 杯(1440 毫升/天)以上的绿茶,可降低42%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美国营养学会会刊刊登研究称,一天喝4 杯以上茶(960 毫升/天)的女性,比不喝茶者患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

日本学者的研究也显示,饮用日本的淡茶(30 年左右树龄的茶树树叶)和酽茶(100 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树叶),分别对轻、中度慢性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的疗效。

中国关于饮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目前,哪种茶效果好、用什么样的水泡等对实际生活有帮助的研究课题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中西医结合茶治疗糖尿病初步疗效观察报告》指出,茶叶越粗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越好,有效率可达70%。在临床上应用树龄70 年以上的老茶树树叶治疗糖尿病,疗效明显。

就茶叶中茶多糖的含量而言,成熟叶要多于嫩叶,乌龙茶要多于绿茶和红茶。

中大五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专家:注意这些细节,“糖友”也能吃月饼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通讯员 姜鑫

中秋节快到了,市面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引得不爱吃甜食的人都想尝一口。可月饼虽小,热量却不低。通常,每100克月饼能量在300-500千卡,同时,月饼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较高,其中,脂肪也多为饱和脂肪(研究表明,饱和脂肪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每逢中秋,总一些好奇的群众有疑问,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月饼?

中大五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丛丽表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不能吃月饼;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们,能适当食用月饼,但要有所注意。

五仁月饼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五仁月饼中含有较多花生仁、核桃仁等坚果,其他高糖高脂的配料占比相对较少,可以适当食用。

无糖月饼相比其他月饼更适合糖友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无糖月饼只是不添加蔗糖,但月饼中的淀粉、木糖醇等都能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同时,无糖月饼中的各种添加剂大多属于高脂、高热量食品。因此,无糖月饼糖友们也不能多吃。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摄入热量,糖友们可计算出一天的热量,如果吃了月饼,那距离最近的一餐主食量需减少1/4-1/3,保证当天总摄入量不会超标。

月饼搭配热茶是不错的选择,如绿茶、花茶、乌龙茶等。茶水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能止渴、吸附油脂并帮助排出体外,有助消化的作用,并且可避免过多的热量引起身体不适。此外,也可搭配少量瓜果蔬菜等膳食纤维,能延缓消化、延缓糖吸收,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糖友们可以选择两餐之间的点心时间食用,分次吃,每次摄入100千卡以内热量(约为1/4个正常月饼)。普通人睡前尽量不吃月饼,容易消化不良,影响睡眠,尤其是本身胃肠功能紊乱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校对 | 何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