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伤口(糖尿病伤口感染一直不愈合怎么办)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的小伤口

伤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常人受伤之后几天就会愈合,但是糖尿病与正常的人却有很大的不同。糖尿病患者受伤之后伤口很难愈合,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中的血糖较高,对于局部皮肤血液供应和状况都有影响,一旦出现小伤口,容易导致溃烂,且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下肢远端神经异常的情况,无法及时发觉伤口的恶化。糖尿病人的伤口往往比健康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愈合。即使是当时好了,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伤口内的细菌又会重新繁殖,引起伤口感染化脓。尤其是当伤口部位位于足部时,处理治疗不当,便会发展为糖尿病足,使患者行动不便、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致残。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的各个部位不要受伤,如果受伤之后最重要是要做好消毒工作,可以用碘酒消毒(不建议用酒精消毒),自然晾干暴露,不要接触水。另外受伤后不要使用我们经常使用的创可贴,如果伤口持久不愈合或者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怎样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外伤?

1. 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小伤口、水泡与皮肤溃疡,均应用消毒剂彻底消毒,然后无菌纱布覆盖。 2. 避免应用碘酒等有强烈刺激消毒剂,也不能用紫药水等深色消毒剂,因为药品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早期表现,也不能使用硬膏胶布(创口贴)、鸡眼膏等以免引起皮肤溃疡。 3. 伤口如果2-3天内没能愈合,或病情进一步进展,出现感染,表现“红、肿、热、痛”或有溃疡流脓表现,应尽早到医院就诊。(via 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小伤口也可能引起大麻烦!切勿小看糖尿病皮肤感染

今天的故事要从糖友李叔叔说起。李叔叔半月前感到左足瘙痒,足趾间长了几个小水疱,挠抓后水疱破裂,形成了小而表浅的皮肤破损。李叔叔也没在意,这天下雨淌水后,他的左小腿突然又红又烫,肿成了“大萝卜”,皮肤表面还有许多小脓点,疼痛难忍,连路都走不了了。此外他还出现了怕冷、发烧,血糖也跟着高了起来。

李叔叔急忙来到医院,这才知道原来他半月前患的是足癣,由于他没有重视,又接触了污水,皮肤的小伤口成为了细菌入侵的通道,引起了急性皮肤内网状淋巴管炎,即俗称的“丹毒”。

还有糖友因为自己抠了额头的痘痘造成皮肤小伤口,没过几天,就出现局部感染加重,前额及眼周肿胀疼痛,感染又使血糖应激性升高,导致糖尿病酮症。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皮肤感染即使是小小的伤口,也不可忽视,否则一不小心就酿成大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皮肤感染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防治。

糖尿病皮肤感染有哪些

皮肤是我们身体对外界的屏障,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而高血糖可以损害这些血管和神经,导致皮肤屏障能力减弱。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糖状态,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感染,严重感染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细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包括疖、痈、丹毒、蜂窝织炎等,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脓疱、脓肿,好发于头面、项背、下肢等部位。

真菌感染:包括手癣、足癣、甲癣、股癣、体癣等,可见皮肤水疱、糜烂、脱皮、瘙痒,好发于手指缝、脚趾缝、臀部、腹股沟、躯干、四肢等部位。

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常见,引起水疱、疼痛等。

如何防治糖尿病皮肤感染?

1.将血糖控制达标是根本

2.建议控制血脂,定期筛查下肢血管彩超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血管病变可引起血流减慢,远端组织供血供氧减少,可加重局部感染的病情。将血脂控制达标,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定期筛查下肢血管彩超,可了解下肢血管情况,有助于提前预防。

3.保养皮肤要细心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清洁柔润。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尤其是手足指缝、双脚、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及时发现红肿、糜烂、水泡等皮肤问题。一旦发现皮肤问题,怀疑有皮肤感染,应立刻引起重视,切忌自行挤压或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病情,糖友们应该尽早寻求医生帮助。

4.治疗皮肤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需外用抗真菌药物,难治性患者可选择口服真菌药物。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外用、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接受外科清创处理。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皮肤感染与糖尿病患者正气不足有关,通过扶正祛邪、内服外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对于糖尿病皮肤感染疗效显著。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