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胡豆吗(糖尿病人能吃胡萝卜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 如何科学吃主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基础性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糖尿病“找上门”,其中不乏年轻人。事实上,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给人带来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人的心脑血管、眼、肾、神经等造成慢性损害,引起功能障碍。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很多饮食习惯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必须严格对待主食。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吃主食?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吧。

什么是主食

据内分泌专家介绍,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主食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就是平时吃的米、面。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全面。主食是指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还包括土豆、山药等块茎类食物。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如果已经吃了土豆,是不能多吃米、面等主食的。

吃主食要定量

所谓的主食定量是指糖尿病患者每天所吃的主食必须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不能超过300克,偏胖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饭量。将这300克主食平均分布在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某一餐少吃甚至不吃,也不能多吃。另外,粗粮、细粮要搭配食用。

主食中全谷物、豆类要占1/3

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主食中全谷物、豆类占1/3。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患者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有可能,患者可以全部吃全谷物、豆类、薯类。那么,什么是全谷物?玉米、稻米、小麦等经过适当加工,都是全谷物食物,大麦、燕麦、高粱、青稞、荞麦、薏米等,经过适当加工也是全谷物食物。豆类则是指赤小豆、绿豆、豌豆、芸豆、蚕豆、豌豆等豆类。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要忌口,能吃的东西很少。其实,只要血糖控制得好,一些常见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比起正常人,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从上文提到的主食来说,糖尿病患者能食用的主食还是很丰富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能吃少数几种。

除此之外,红薯、紫薯等薯类食物以及含淀粉多的南瓜、板栗、红枣等,也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把什么食物作为主食,都要控制摄入量。

肾病不能吃豆制品?都是误会

饮食管理是慢性肾脏病治疗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很多肾脏内科医生都将其放在和药物治疗同等的地位,“管好嘴、迈开腿”不单对于糖尿病患者,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也甚为重要。不过,在肾病患者中还存在着三大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肾病患者只能吃素?一些肾友在确诊肾病后就自发吃起素来,肉蛋奶不吃。结果肾病没有控制好,反而很快就出现了贫血、乏力、精神不济、睡眠质量差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其实,动物蛋白质富含无机盐、铁、维生素B12、维生素B1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再差的肾功能每日补充1至2两精瘦肉也是必需的,如果确实不喜欢食用动物蛋白,那么每日应该补充适量的豆制品。

误区二:肾病不能吃豆制品?大家都知道,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大豆虽然是植物蛋白,但其蛋白含量非常高,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36.3克,多于同等重量的猪瘦肉和牛肉(分别含蛋白质16.7克和20.2克)。因此,其和动物蛋白一起被称为优质蛋白。

有蛋白尿的肾友,建议以优质蛋白为主,因此是可以食用豆制品的。但要注意的是,豆制品种类很多,黄豆、黑豆和青豆及其豆制品属于优质蛋白。而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属于淀粉豆,营养价值等同于普通粮食,肾友们选择时一定要注意。

误区三:尿蛋白越多越应该多补蛋白质?很多肾友认为尿中蛋白丢失多了,就应该多吃、多补。然而,随着蛋白质摄入增多,尿蛋白漏出的量也增多,肾脏呈现高滤过状态,肾脏负担加重,肾功能减退加快,也就是说吃的蛋白质越多、漏的越快、肾损伤越严重。

目前肾病患者推荐低蛋白饮食,即在保证足够热量(30-35kcal/kg·d)的情况下,限制蛋白的摄入。同时,随着肾功能的逐渐下降,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更加严格。慢性肾脏病第1、2期开始就宜减少蛋白摄入,一般推荐蛋白0.8克/公斤/天;慢性肾脏病3期,推荐蛋白0.6克/公斤/天,并补充复方α酮酸片;慢性肾脏病4-5期,病人应更严格限制蛋白,推荐蛋白0.4克/公斤/天,并补充复方α酮酸片。在蛋白饮食中,约50%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

文/刘翠萍(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人知道尽量选择粗粮,这样是否就不用限制量呢,这是个误解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我都不吃米面,基本都是粗粮、杂粮,怎么血糖仍然控制不好?

糖尿病人建议多吃粗粮,不要喝粥,这有没有道理?粗粮是否还要限制?其实有些人在理解上有误区。

糖尿病人首先在总热量上需要限制,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工作情况、活动量来调整,怎么计算总热量,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论述。一般人群,体型基本正常、轻体力活动,可按每公斤体重25-30千卡/公斤/日来计算。如果肥胖的人群我们要减少热量,有些人采取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1000千卡/日,甚至更低,具体因人而异,但要有时间的限制,不能长期进行。

糖尿病人在总热量限定的情况下,饮食的选择可以多样性,没有说糖尿病人什么食物绝对不能吃,总体原则还是均衡饮食。其实,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均衡饮食的,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当然,现代营养学和医学认为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可以采取特殊的饮食治疗方法,今天不做具体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是首先需要限制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食。其实主食也有很多种,除了米面之外,我们所说的”五谷杂粮”都含碳水化合物,都可作为主食。通常”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杂粮“也称为粗粮,分很多种,包括谷物类如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养麦等、杂豆类包括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植物的根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因为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都可以提供热量,也就是说都可以升高血糖,只是升高血糖的快慢不一样。除了升高血糖外,因为这些粗粮含有其它营养成分,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如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铁和B族维生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脂肪;高粱富含脂肪酸,还有丰富的铁等。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觉得糖尿病人对主食的理解应该更深入一步,不仅仅是限制米面,粗粮也要限制,不是越多越好。在总体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粗粮。

在食物的选择上我们有一些基本原则:

(1)尽量选择粗加工的食物:由于现在的米面加工过于精细,虽然口感好,但是谷粒和麦粒表面的营养素被去除,除了营养素被去除,使它在消化道很容易被吸收,升糖指数也明显升高。而相对来说,粗粮升糖指数更低,对胰岛素的刺激也少,血糖升高得更慢。

(2)食品的加工也很重要,烹调食物尽量简单,如果能生吃的食物,比如一些蔬菜,生吃比熟吃好,当然要洗干净,因为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如果需要烹饪,可尽量缩短时间。糖尿病人不太建议喝粥,主要是因为大米糊化变成粥其升糖指数增高,对血糖影响更大。

(3)各类食物应尽量选择含水、含汁液少的食物,有助于控制升糖指数。

(4)食物带皮吃更好:比如常见的水果蔬菜,在清洗干净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削皮。

我们多次强调了升糖指数对血糖的影响,但是升糖指数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情况下可能还会有些变化。比如食物的类型、结构、性状、烹饪的方法等都可能影响升糖指数:

(1)碳水化合物类型和结构:单糖比多糖具有更高的升糖指数;如糖果比淀粉更容易升高血糖。

(2)膳食纤维含量:食物中纤维含量多,可减缓消化吸收的速度,血糖升高减慢,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

(3)食物中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其含量增加可降低胃排空率及小肠消化吸收,升糖指数较低。

(4)食物的物理状态:如谷类颗粒越细,升糖指数越高;也就是说同种食物越精细,升糖指数也越高。

(5)淀粉的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越高;米糊比米饭升糖指数高。

总之,糖尿病人饮食的选择有些技巧,不能过于机械,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尽量避免血糖的波动即可,总体目标是使血糖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