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书(糖尿病吃什么书籍)
糖尿病患者饮食该吃什么?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总会听到糖尿病患者问,我能吃什么?然而,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调整还存在一些误区,如饮食调整主要控制甜食和主食摄入,主食吃的越少越好;只吃粗粮,粗粮不甜,不需要限制;只要多吃降糖药就无需饮食调整等。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尤为重要,吃什么?吃多少呢?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呢?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一个简单可行的糖尿病饮食食谱制作方法[create Your plate]。这一健康饮食可有丰富的不同组合,能更好的适应糖尿病患者。
25%蛋白质 25%谷类及淀粉类 50%不含淀粉的蔬菜
25%蛋白质可选择:大豆、坚果、种子、鱼类、海鲜、鸡蛋、鸡肉、牛肉、猪肉等;
25%谷类及淀粉类:绿豆、玉米、土豆、大米、红薯、小麦、面条等;
50%不含淀粉的蔬菜:圆椒、仙人掌、胡萝卜、圆白菜、茄子、番茄、菠菜、凉薯、花椰菜等。
另外,还可以来点水果和饮料,水果一小份即可,也可以将水果替换成少许牛奶。饮料方面,需要喝低卡的如水、不含糖的茶或咖啡。
糖尿病患者吃多少呢?
从上我们可以很明确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但是吃多少呢?很多书上都是控制每日食物多少热量,但是每种食物多少热量,对于医生来说记住都很困难,何况是糖尿病患者呢?下面一个很形象的方法告诉糖尿病患者一天吃多少?
2个拳头大小的糖水化合物,如馒头、米饭、面条等;
1个拳头的水果:苹果、橙子、火龙果等;
小指厚,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质,如:鸡蛋、大豆、鱼等;
拇指第一节大小的脂肪;
食、中指大小瘦肉;
总之,糖尿病饮食需要遵从四个原则: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取均衡;适量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食多餐;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的比例1/5、2/5、2/5或1/3、1/3、1/3,通过减少分餐分量,增加饮食次数的方法可降低血糖波动。因此,只要我们科学饮食合理搭配,糖尿病饮食不在单一,仍然选择多多。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
糖尿病?这六味中药,养阴生津,升阳聚气,快来了解一下
说起糖尿病,其实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的引起是由于代谢紊乱造成的,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的高血糖,较高的血糖含量使得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激素作用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吃的多、喝的也多,体重却不增加,反而减轻,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也比较多,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国的中药医学历史上就有记载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以下要讲的六味中药,具有养阴生津,升举阳气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有需要的朋友还不赶紧来了解一下?
一、引起糖尿病的元凶最早在古书中记载的,其实并没有糖尿病这个概念。在古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出现这种症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个“渴”字,也就是说,喝了很多水之后还是不解渴。消渴症被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指的是肺,中消指的是胃,下消则指的是肾。
对于上消,主要病因在肺处。肺在五行当中属金,心在五行当中属火,口渴的原因就在于心火刑肺金,从而使得肺金干燥,缺乏水分。然而金是水的来源,肺金干燥,原本就缺水,又哪里来的水分去填充津液?因此这就造成了肺阴亏虚,主要表现症状为口渴想要喝水,可是喝完水之后却不解渴。
第二种就是中消,中消的主要病因在胃处。患有糖尿病的人一般脾胃都不好,每次吃东西时总是吃得很多,可吃完了之后很快就饿了,饿了之后再吃却感觉不到吃饱。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脾胃经常受损,暴饮暴食、伤脾伤胃。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所吃的食物中的糖分不能很好地被吸收,体内出现高血糖现象。而胰岛素又缺乏,不能分解如此高的血糖含量,大量的糖分不能被受体细胞吸收,游离在人体的外环境当中,所以大量的血糖成分经过循环系统随尿液一同排出。这一点也正是糖尿病患者吃了很多食物之后却仍然感觉到饿的原因。
最后一种就是下消,下消的主要病因在于肾。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部分糖分不能被吸收而是随尿液一同排出,以及感觉到口渴而喝了水之后却不解渴,这两种情况就奠定了糖尿病患者尿频的症状。患者在排除尿液之后仍然有小便的欲望。
其实以上三种类型,归结起来都是由阴虚燥热引起的。体内的阴虚燥热,使得津液缺乏,从而导致阴津的亏虚,阴津的亏虚又反过来作用于体内,产生了燥热。这样恶性循环起来,就会让糖尿病患者暴饮暴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这三种情况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循环、反反复复,一直困扰着糖尿病患者,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困扰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来治疗这种慢性疾病。
如今的糖尿病已向低龄化发展,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患糖尿病,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正在加入糖尿病的行列。根据如今的医学手段,糖尿病也并不是无药可治,其实说白了是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所致。如果想要缓解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则需要定期向体内注射胰岛素,并且不能间断。然而一针胰岛素的价格却并不便宜。
因此糖尿病患者中的大多数还是不能承担得起注射胰岛素的昂贵价格的。那么糖尿病就真的无法治疗了吗?其实不然。古书中很早就有记载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下面有几味中药,对于治疗糖尿病还是很有帮助的,可谓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1、生地。生地这种药材味甘,微苦,性寒。其“寒”的功效主要在于降血热。也就是说生地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热以及血热出血等症状。不仅如此,生地还入肾经,能够养阴滋肾,弥补肾脏中的真水不足从而为肾脏增添津液,达到生水的目的。让肾脏生出更多的津液以供人体器官功能的正常使用。
俗话说的金水相生就是这个道理。生地就是为了让肾脏培土生金,而金可以产生水,产生的水越多,阴虚干燥的症状下降得就越快。这些水分变成了津液,可以有效滋补阴虚、去火降燥,对于治疗糖尿病属于不可或缺的中药。
2、麦冬。根据医学记载,麦冬这味中药味甘,微苦,性寒,质地滋润。入口后会经过肺经、心经和胃经,具有清肺降火、养阴生津的功效。
麦冬经过肺经之后,能够有效清肺去火,达到滋养肺阴、清除肺热、降低肺燥的效果。由于麦冬的这一功效,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干咳肺热、祛痰润喉来使用。
麦冬经过心经之后,可以有效缓解阴虚,另外还有除烦安神的功效。对于那些心虚阴虚、心神不宁以及受到温热病干扰的人很有帮助,还可以降低口舌干燥以及对人的睡眠也很有好处。
3、人参。对于人参这味中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用人参来滋补肾脏。的确是这样,在中医药学当中认为,人整个身体的元气来自于肾脏,肾衰则元气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人参作为滋补养肾的常用药材,能够为人体大补元气,从而生化人的动力之源。
人参作为一种中药,味甘、微苦,性微温,主要经过人的肺经、心经和脾经。人参经过人的肺经和心经的作用与麦冬相似,主要作用就是清肺降火、安神养心。而人参作为一种大补的中药,对人脾经的滋补固然不会比肺经和心经少。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而脾作为生化之源,在滋补之下,脾肺之气自然很足。不仅可以补脾益肺,还能够治疗脾肺之气衰弱的症状。据说在人元气衰竭、脉微欲绝的情况之下,仅用一点人参都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体的治疗大有帮助。用人参来治疗糖尿病,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
更多的是,人参不仅可以使人的元气充沛,还能够让人的气血更加旺盛,对于人体津液的补充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人参经常用来作为救脱扶危的药,不仅可以弥补人的气血不足,治疗气血亏虚,还能够滋生津液、安神增智,对那些失眠、健忘、以及经常心神不宁的人也有很好的疗效。人参真不愧是治病的良药。
4、玄参。其实玄参这味药材自身的特性与作用效果与麦冬的疗效有相似之处。玄参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是对于人的肺经、胃经和肾经有很好的滋润效果,保持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玄参进入人的肺之后,能够清肺去火、滋肺养阴。对于那些由于燥热而引起干咳的人群很有帮助,食用之后可以达到润燥止咳的功效。另外玄参经过人的肾经,能够滋肾阴、降肾火,产生津液对人的肾脏进行润燥,可用于治疗由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而引起的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身体潮热等症状。
其实《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关于玄参这味药材的知识,书中提到玄参是润燥清阴、止火清肺的药物。而糖尿病的引起,就是由于阴虚干燥引发的。因此,使用玄参这味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玄参经过胃经之后,对人的胃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胃中津液的产生,达到清热润燥的目的。对于那些由于胃阴虚和胃阴不足而导致的口干舌燥、大便燥结等症状的人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此也看出了玄参的医疗效果,对于治疗糖尿病其在必选之列。
5、茯苓。对于这第五种中药,与人参的作用类似。茯苓味甘淡,性平,进入人的心经、脾经和肾经。能够有效治疗心虚和脾虚以及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和健忘失眠等症状。具有宁心安神、滋补心脾的功效。在这一点上,与人参滋补气血的疗效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仅如此,茯苓还可以入肾经。茯苓进入肾经,主要用于缓解人的水肿,其中不论是寒证、热证、虚证还是实证,都可以用茯苓来治疗。因此用茯苓来治疗阴虚干燥固然可以。况且茯苓性平,不会由于寒热过度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初期用茯苓来治疗糖尿病是很好的选择。
6、金银花。对于金银花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这种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应该属于家居必备的药物,所以大家对金银花的治病疗效应该也很清楚。
金银花,味甘,性寒,进入人的心经、肺经和胃经。金银花主要是用来清热解毒的,清热可以理解,那么解毒是为什么呢?又是哪里来的毒素呢?其实在前面就已经说过,糖尿病患者由于阴虚干燥而饮用诸多凉水,寒热交互使得体内产生毒素。
使用这种清热的药物可以去除体内的燥热,但是毒素仍在体内堆积。因此,想要解毒,金银花就发挥了功效。既可以清热,又能够解毒,一举两得,让产生的毒素及时排出,以绝后患。因此,用金银花来治疗糖尿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使体内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经受慢性损害而导致功能障碍,影响人体的健康,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糖尿病的治疗还相当漫长。因此如何预防糖尿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事实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人免于诸多病魔的困扰。对于那些经常暴饮暴食、喜欢油炸类食品、喜欢吃不干净的地摊食品的人群来说,患上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得多。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慢性疾病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一个健康生活的表现。那些由于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精神恍惚、经常熬夜引起的睡眠质量不足以及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不吃早饭导致的胃病的这一类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很大。糖尿病一旦患上之后,如果不改掉之前的习惯,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然而对于那些早睡早起、经常锻炼的人来说,有时候感冒发烧对于他们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经常锻炼、作息规律,身体素质强、免疫力高、体内抗体丰富,因此那些病魔根本就不会找上他们。即便找上了他们,由于他们有强大的抗体可以抵挡这些病毒,患上疾病的风险也会很小。
所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有多么重要。只有做好了这些,我们才能远离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过上一种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总结综上所述,糖尿病对人的危害很大,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都不能免于糖尿病带来的病痛折磨。其中有六味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这种症状。这六味中药分别是生地、麦冬、人参、玄参、茯苓和金银花,六味中药熬成的玉液汤能够益气生津、固肾止渴,疗效显著。
最后。笔者想问大家,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中药有同样的医疗效果,可以帮助滋补养阴生津、升举阳气呢?有知道的朋友欢迎你们在下方进行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