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跖行(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哪些)
防止并发症,5种检查不可或缺!关心糖尿病的朋友都收藏了
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糖友应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1
血糖
监测血糖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血糖即时水平,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具体的检测频率可以在平台对话框中输入:123)。
2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在做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可以协助判断胰腺β细胞的储备功能,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建议糖友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查时不必空腹。
4
尿糖、尿酮体检查
尿糖检查一直是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种依据。
当体内胰岛素缺乏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只好分解脂肪作为燃料,分解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叫做酮体的酸性物质,从尿中排出即为尿酮。
如果尿中检测出尿酮,提示胰岛素缺乏,血糖控制不理想。
5
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逐渐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
约30%-40%的1型糖友,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友,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即可诊断。
(3)心脏病变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或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检测。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四肢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5)周围血管病变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
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
(6)口腔检查
糖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糖友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作者:胡春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出现腿疼,多见于这三种情况,如何治疗,医生告诉您!
糖尿病人确实是容易出现腿疼,尤其是小腿和足部,出现这种原因往往有几种情况,比如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走路比较多,肌肉长时间的处于劳累状态就容易出现症状,另外糖尿病本身也会诱发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出现问题导致腿疼,该怎么办?咱们好好的聊一聊。管住嘴、迈开腿,这是控制血糖一个比较基本的策略。通过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体重,身体的代谢更加活跃,尤其是饭后1~2个小时以后,适当的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但有些糖尿病的患者,不想用药物去控制血糖,单纯的就是想依靠运动来把血糖控制下来,每天几乎是在三餐后都要运动很久的时间,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行走的步数可能超过3万步,而且为了控制血糖,几乎没有休息!
连续的、长时间的、过度的运动肌肉肯定会不堪重负,运动过程当中,肌肉产生的乳酸以及其他的代谢物质得不到很好的清除,持续的累积,患者肯定会有腿部的酸痛感。
应对:正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糖尿病的病人在餐后运动的时间没有必要太长,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适当的延长到50分钟,一小时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强求运动太长的时间。而且我们通常建议锻炼三天左右,要休息一天,给身体一个休息的机会,啥机器不停的运转也会有可能出问题,何况咱们人呢?是不是?
现在通过走圈、快走来降糖的糖尿病人非常多,建议大家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穿一双适合的鞋,这个鞋底要略厚一些,底要略软一些,这样也会帮助减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不至于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过度的刺激关节。在快走的过程当中,速度不需要太快,能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心率能达到自己最快心率的60~70%就可以了,每个人的最高心率是不同的,测算的方式是:220-年龄!
另外快走的场地也要注意,尽量要选择平的操场,不要选择那些崎岖的山路,或者是路面不平的水泥路,对于下肢的刺激也是比较大的,有可能诱发疼痛。
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的不好,或者是糖尿病的时间过久容易造成血管的损害,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情了。那么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血液就会越来越循环不畅,而在运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代谢的废物和杂质就不能被快速的带走,沉积在肢体的远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适、疼痛、发困以及酸胀感。
如果有一些糖尿病人还吸烟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
当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疼痛之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后再次出现疼痛,变成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应对:要到医院去进行血管彩超的检查,明确下肢血管是否已经出现了狭窄,严重的情况需要做下肢的血管造影,明确到底有多少个阶段,血管出现了狭窄,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血管CT检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明确完问题以后,要在专业的医生帮助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时要在内科医生的帮助下积极的控制血糖,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食,慢慢的将血糖控制住,把症状稳固在一定的程度。
出现血管问题的患者或者可以说所有糖尿病的病人都应该进行踝泵锻炼,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尽量减轻血管问题的程度,帮助我们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如果糖尿病人经常的出现腿部疼痛和抽筋,不一定是缺钙导致的,很有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导致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烧灼痛,刺痛和麻木是最常见的症状。另外很多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发展寿光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所以维生素b12缺乏也有可能导致症状。
应对: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12,可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帮助控制疼痛。而且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帮助支持健康的神经功能。疼痛如果比较明显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朋友们可以适当的口服镇痛药。针灸也能帮助神经痛的患者减轻一定的症状。
糖尿病人出现疼痛的家庭措施●踝泵,在前面已经说到了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建议糖尿病人没事的时候就做一做,每天没有固定的数儿,300、500不嫌多,500、1000不嫌少。
●每天习惯性的泡一泡热水澡,或者用温水泡泡脚。糖尿病患病时间比较久血糖控制得不好或者已经出现了神经病变,在进行泡脚的时候一定要测好温度,尽量不要高于45度,否则容易导致烫伤,因为很多时候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以后,对于温度的感觉会变差,非常容易导致烫伤。
●夜间睡眠的时候尽量将下肢抬高15~20度左右,这样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可能带来的肿胀与疼痛。
●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适当的喝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饮品,比如姜茶。在姜当中含有一定的抗炎,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适当的喝一些这样的饮品,可以很好的起到食疗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控制血糖不能单纯的依靠运动,这是要通过饮食控制、药物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综合在一起,才能起起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单纯的依靠运动,在长时间过度的运动当中,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如半月板的损伤,关节的损害,韧带的损伤,当这些损伤出现以后,由于糖尿病的存在,治疗起来往往效果不好,而且因为不能运动,导致血糖控制也变得愈发艰难。
同时糖尿病人也要明确,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以及神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当疼痛不是特别严重,通过物理措施能帮忙缓解,那说明还可以自行控制,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具体怎么办在文章当中已经给大家做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我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糖尿病腿疼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健康科普排位赛##生命召集令超能团##423头条知识节#@生命召集令@头条健康@头条辟谣@头条圈子@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下肢乏力、发沉、麻木、酸胀,警惕间歇性跛行
(▲ 图源网络)
您有没有这种经历:步行一定时间或距离后感到下肢乏力、发沉、麻木、酸胀及束带感加剧,导致不能行走,休息片刻后恢复?如果您出现过这种情况,要警惕间歇性跛行!
一、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图 | vx公共图片库)
间歇性跛行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累及下肢动脉时的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上间歇性跛行症状主要有三大类,即神经源性、脊髓源性、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因外源性压迫因素导致脊神经根或(和)马尾、或下肢周围神经干受到病损,行走时下肢疼痛麻木,休息后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可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因脊髓本身的病变或由于脊髓受到外来因素的压迫,在步行一定时间或距离后感到下肢乏力、发沉、麻木、酸胀及束带感加剧,导致不能行走,休息片刻后恢复,称为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因下肢中小血管的病变,导致下肢末梢缺血,当病人行走一定时间或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迫使停步休息片刻后疼痛得到缓解,称为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二、间歇性跛行的治疗原则
目前,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纠正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
(图 | vx公共图片库)
ACC(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把运动治疗列为间歇性跛行的首选治疗方法,并明确提出:对于间歇性跛行的PAD(周围动脉疾病)病人,应该在专职康复人员的指导监督下进行运动平板或无坡度踏车锻炼,疗程为每周3次,每次持续1h,至少连续6个月。
▍纠正危险因素
人们在治疗间歇性跛行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高危因素的控制,而这些危险因素却可以影响PAD(周围动脉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因此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也是间歇性跛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图 | vx公共图片库)
☉ 间歇性跛行患者需要纠正的危险因素:
● 吸烟:吸烟会大大增加PAD(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可将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时间提前10年,而且吸烟的PAD病人截肢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2倍。因此,戒烟是治疗间歇性跛行非常关键的措施。
● 糖尿病:对于间歇性跛行病人,虽然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循环系统整体是否有益还未明确,但是可以显著减少发生微小血管并发症的概率。
● 高血压:ACC/AHA指南推荐,PAD(周围动脉疾病)病人的动脉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以内。
●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并加速其发展,使血管管腔进一步缩小,最终发生肢体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
▍药物治疗
盐酸氟桂利嗪作为临床常用的药物,是一种高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能起到扩张血管的效果,有助于缓解血管痉挛,促进患者机体微循环,进而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
▍手术治疗
通过前述的运动疗法、纠正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绝大多数间歇性跛行病人都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只有不到 10%的跛行病人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成为重症肢体缺血,此时必须考虑立即行外科手术干预。
三、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临床应用
龙海市第一医院收治间歇性无力性跛行伴眩晕患者12例,分别给予调节血压,同时给予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
经10~14天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出院后继续应用氟桂利嗪等巩固治疗,经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病情均无反复。
▲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使用
总结
若确诊为神经源性、脊髓源性或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请积极进行运动治疗、纠正高危因素,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
参考文献:
[1]杨友全,林成君. 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理[J]. 颈腰痛杂志, 2002,23(1):76-78.
[2]郭伟.间歇性跛行合理治疗方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31(12):1069-1071.
[3]杨志强,陆曦.间歇性跛行伴眩晕12例报告[J]. 福建医药杂志,200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