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酸病人食谱(糖尿病人尿酸高严重吗)

生命时报 0
文章目录:

血糖、尿酸都高怎么吃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痛风科主任 赵 伟 □主管护师 张 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当高血糖患者又合并了高尿酸时,“吃”就更加令人困扰,比如高血糖建议多吃粗粮,高尿酸致痛风发作时又说吃细粮好;高血糖推荐多吃蔬菜,高尿酸又说“菠菜、菜花不能吃”。究竟这些说法对不对,应该如何吃,才能兼顾这两种疾病呢?

糖尿病合并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给予高度关注,总的原则为限制总热量,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

1.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粗粮的确比细粮升血糖的速度要慢,但并不能长期仅吃粗粮,以免造成胃部损伤,建议粗细搭配食用。由于细粮中的嘌呤含量低,所以临床建议在痛风急性期发作时吃细粮。稳定期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主食应注重粗细搭配。

2.有些蔬菜虽富含嘌呤,但与痛风的发病率增加无关,也并不会明显增加尿酸水平。相反,摄入蔬菜与血尿酸水平及肾结石发病风险的降低有关,因此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指南鼓励痛风患者摄入适量新鲜蔬菜。

3.豆类富含嘌呤,但研究发现,豆类的促尿酸排泄作用超过其所含嘌呤导致的尿酸增加,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可弥补限制红肉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常听到“肾病不能吃豆制品”的说法,其实不然,黄豆、黑豆及其加工品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甚至优于优质的动物蛋白。但需要控制总量,用“25克黄豆=2两北豆腐=3两南豆腐=1两瘦肉”这一公式进行替换。

4.红肉富含嘌呤,可导致痛风发病风险增加。白肉多指家禽肉,每日摄入适量家禽肉对血尿酸水平影响不大,可作为患者首选,但注意去皮食用,每日不超2两,此外,煮肉弃汤也可去掉食物所含部分嘌呤。

5.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时,可以于两餐之间食用适量水果,苹果、橘子、橙子、梨、柚子、桃子、猕猴桃等虽果糖含量较高,但由于果糖是一种单糖,升糖指数很低,所以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可以选择食用。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者来说,水果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且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但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会升高血尿酸水平,故痛风急性期发作时,一定要选择低果糖的水果(如樱桃、柚子、李子)。如急性发作期使用激素止痛,且血糖也被诱发升高时,应暂不食用水果。▲

血糖高、尿酸高,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该如何吃饭?

痛风是由于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疼痛,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根所在。

人体内的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代谢和体内自身代谢产生。由于痛风的经常发作,可能导致四肢关节的突然的剧烈的疼痛,以拇指和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会影响生活治疗,慢性发作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尿酸会在肾脏沉积,严重者会发展为肾衰竭。

痛风在医学上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来消除或减轻急性期的难忍性疼痛,减少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泄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痛风非常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合理分配一日3餐或5餐,吃进的热量要和体力活动相配合,做到吃动平衡,吃进的热量和消耗量相匹配,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状态。

低蛋白摄入: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蛋白摄入量保证在0.8g/kg体重,以谷类和蔬菜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减少含核蛋白丰富的鱼、肉类食物的摄入。

低脂肪摄入:低脂肪食物能够增加尿酸的排出,烹调方法可以采用蒸煮炖汆的方法。

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这样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要注意调整降糖的治疗方案。

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要保持在2000-3000毫升,排尿量不低于2000毫升。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高嘌呤食物有牛羊内脏、沙丁鱼、鱼子、浓肉汤、海鲜等,这些每100g食物中含有的嘌呤量为150-1000mg。含有75-150g嘌呤的食物有牛肉、猪肉,鸭、鹅、鸽肉,鲤鱼,干豆类,鸡汤等。要吃牛奶、鸡蛋等低嘌呤食物。

要知道有些蔬菜中含嘌呤量也较高,如蘑菇、菠菜等。

饮品的选择:忌酒和碳酸类饮料,含糖饮料等。

减少食盐的摄入,忌辛辣。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度疲劳。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痛风、高尿酸血症饮食治疗的总体原则是一样的,但是食物结构和单纯的糖尿病或单纯的高尿酸血症不太一样。定期的检查血糖、尿酸和肾功能非常重要。

#健康科普排位赛#

高尿酸大多是吃出来的?控制尿酸,痛风“止痛餐”来啦(附食谱)

痛风,这个常被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健康,除了药物治疗,巧烹饪,科学饮食更是缓解痛风、减少发作的一副良药。

痛风的急性发作与过多摄入海鲜、肉类、啤酒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有关,这些食物中的嘌呤经体内代谢转化为尿酸,最后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代谢不足就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因此,控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是科学搭配痛风“止痛餐”的关键。

限制嘌呤,科学搭配

对于既往存在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选择低嘌呤膳食,以控制尿酸水平和痛风的发生。但低嘌呤膳食并不是“吃素”,可嘌呤含量低的食材中搭配食用,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常见食物嘌呤含量如下。

食材精做,过水更健康

嘌呤易溶于水,烹饪时将食材精做,尤其是嘌呤含量高的食材,焯水或弃汤,可以有效减少嘌呤含量。具体来说,可以将肉类切薄或海鲜去壳,加水煮开,沸腾后再煮3-5分钟,比一般食材焯水时间长;或肉类炖汤时弃掉头锅肉汤,再加清水和其他食材烹饪。当然,不喝肉汤、浓汤,尤其是动物内脏炖出来的肉汤对减少嘌呤摄入也是很有必要的。

选对调料,加味不加量

调味品也是高嘌呤食物的“重灾区”,用量虽少,但如果长期食用嘌呤含量高的调味品,无形中必然增加嘌呤摄入。常见的高嘌呤含量调料有海鲜汁、鸡精、蚝油等,而大豆类制品含嘌呤多,所以腐乳、豆豉等发酵豆制品也要少用。

可以选用柠檬汁、果醋、香料、姜等天然食材来替代,不仅做到加味不加量,还能降低对盐及高钠调料的依赖。

为大家提供一份适用于痛风急性期的“止痛餐”食谱,如果需要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建议至营养科门诊专科就诊,获得专业的营养治疗。

营养门诊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为全国首批《营养食疗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8)》试点单位,于2023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称号。营养科主要负责院内患者临床营养治疗,同时开展临床营养相关教学、科研等工作。

营养科下设营养门诊,主要针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脑梗死、肥胖病、长期管道喂养、手术后恢复期等具有营养风险者,以及孕妇、乳母、老龄等需要特殊饮食指导者。开设肿瘤相关性厌食专病营养门诊,为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全程营养管理,减轻患者的厌食症状,防治营养不良。中医院营养门诊利用西医临床营养学理论对就诊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规范全日营养素摄入,同时发挥中医“辨证施膳”及“药食同源”的理论优势,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对患者进行膳食指导,达到病人恢复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挂号方式

1、线下营养门诊:
(1)微信公众号预约:关注“北京中医医院”——掌上诊疗——预约挂号——内科——营养科门诊

(2)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预约:网络预约、114电话预约、“京通”小程序预约
(3)支付宝预约:支付宝首页搜索框搜索“北京中医医院”,点击“北京中医医院智慧医院”预约挂号
(4)北京中医医院自助机预约

2、互联网营养门诊:
微信公众号预约:关注“北京中医医院”——掌上诊疗——互联网医院——视频诊疗——内科——营养科门诊(互联网诊疗)

栗琼洋

主治医师

专长: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及长期管饲状态的营养治疗和中医治疗。

出诊时间:

营养科门诊出诊 时间:周三下午

互联网门诊出诊 时间:周四下午(视频)、周一下午(图文)

供稿:营养科 栗琼洋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