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人脚痒(糖尿病的人脚痒怎么治疗)
脚痒或是糖尿病前兆?忠告:若不想血糖飙升,这几个习惯尽量避免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徐先生,你最近脚有没有痒得厉害?”李医生拿着体检报告,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徐景浩。
徐景浩,五十出头,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平日里工作忙得团团转,吃饭也总是随便凑合,最近一年,他总觉得自己脚底痒得不得了,尤其是晚上,简直挠心挠肺。
刚开始,他没太当回事,以为是皮肤干燥或者鞋子不透气。但最近体检报告出来后,他脸上那点淡定瞬间消失了——医生告诉他,这脚痒还真不是小事,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甚至,他的体检结果显示,他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徐景浩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地问:“脚痒和糖尿病还有关系?”
李医生轻轻叹了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很多人都像你一样,以为脚痒不过是皮肤干燥、过敏或者真菌感染,但其实,糖尿病早期的一个常见症状就是脚部出现异常感觉,比如麻木、刺痛、瘙痒等。”
这源于高血糖对神经系统,尤以周围神经为甚的影响,遂使脚部产生异样感觉。
“你的体检结果显示血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属于糖尿病前期,脚痒确实可能与此相关。尤其是你已经开始出现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这个问题不能再忽视了。”
李医生耐心地继续解释:“糖尿病足,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神经损伤,容易产生溃疡、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你现在脚部的瘙痒,就是周围神经受损的一个早期表现。”
“这也太吓人了吧,我只是脚痒,结果就扯上糖尿病足了?”徐景浩听得背后直冒冷汗,忙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我可不想我的脚出什么问题!”
李医生严肃地看着他,缓缓说道:“你要明白,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很多时候都是‘温水煮青蛙’,你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病得很重,但它会慢慢吞噬你的健康。”
如果不想血糖进一步飙升,这几个习惯你一定要尽量避免。他说完,掏出一支笔,在徐景浩的病历上圈了几个重点。
“第一,饮食控制。你平时是不是很爱吃甜的东西,尤其是各种含糖饮料?”
徐景浩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勉强笑了笑:“确实,工作忙的时候,我经常喝那些甜甜的冰饮,就是为了提提神。”
李医生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指出:“这正是问题所在。高糖饮食是造成血糖飙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过多地摄入糖分是非常不可取的。”
无论是含糖的饮料、甜食,还有一些高淀粉的主食,如白米和白面包,这些都会在体内迅速转换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上升。
因此,你应该学着挑选那些低糖分、低升糖指数的食品,比如糙米和全麦面包,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精制糖。
“第二,不运动也是血糖飙升的元凶之一。”李医生接着说道,“你是不是平时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锻炼?”
徐景浩有些心虚地点了点头:“对啊,一整天忙着跑客户,回到家也懒得动,就想瘫在沙发上看看电视。”
李医生摇头叹气地说:“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不经常活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变慢,血糖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久而久之,胰岛素对身体的作用就会减弱,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结果就是血糖水平持续走高。”
所以,每天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非常重要,哪怕是快步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坚持每次至少30分钟,都可以大大帮助调整血糖水平。
“第三,熬夜。”李医生郑重地补充道,“你平时是不是经常加班熬夜?”
徐景浩点点头:“对啊,公司事情多,尤其是最近项目多得要命,不加班都做不完。”
“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不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还会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这个激素会让你的血糖不受控地上升。”
晚上是身体恢复的时间,熬夜会扰乱身体的代谢系统,长期下来,血糖会越来越难控制。你必须保证每天至少7-8小时的优质睡眠,才能帮助身体恢复。
李医生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战斗刚刚开始,但至少徐景浩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为了健康做出改变。这对于一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已经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关于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糖尿病患者脚痒脚麻,误以为脚气,险酿大祸!这个并发症或致截肢
老李今年65岁,退休教师,患有糖尿病多年,平时血糖控制时好时坏。近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的右脚底部出现了轻微的瘙痒、脱皮现象,似乎是感染了脚气,便自行购买了市面上常见的脚气药膏进行涂抹治疗。
起初,涂抹药膏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但不久后,老李发现右脚底的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疼痛,并逐渐有小的溃疡面形成。他以为是脚气药膏不够“劲”,于是加大了使用量和频率,甚至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脚气药物,但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老李并未将此和糖尿病联系起来,因为在他的认知中,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怎么也不会和脚扯上关系。直到老李的右脚疼痛难忍,行走困难,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
经医生详细检查,老李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李先生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加之错误地将糖尿病足当作脚气治疗,导致病情严重延误,使得右脚部分组织已经坏死,险些截肢。
糖尿病足的危险信号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这些病变不仅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无法准确感知脚部的疼痛、温度变化或创伤,进而引发严重的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疽,最终可能需要截肢。提醒各位糖友,出现以下症状务必提高警惕。
1、脚部疼痛与麻木: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持续升高时,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神经传导受阻,影响神经对血管的控制。这不仅会使血管收缩,阻碍脚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温度降低,还会使患者感受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这些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或误认为是“脚气”,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2、皮肤干燥与溃疡: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营养不良和血管损伤,患者的脚部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容易出现裂纹和溃疡。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溃疡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形成深层的感染和组织坏死,最终导致坏疽。
脚气,俗称“香港脚”,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脚痒、脚臭、多汗以及足趾间出现水疱、糜烂等。虽然脚气也可能引起脚部的不适,但它与糖尿病足有着本质的区别。
脚气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通过抗真菌治疗通常可以有效缓解;而糖尿病足则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治疗起来更为复杂和困难。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出现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低、干燥、溃疡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诊断并随意使用药物治疗。
1、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护双脚: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鞋袜。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双脚,并彻底擦干,特别是趾缝之间。
3、定期检查双脚: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肿胀、破损、裂口、水疱等异常情况,注意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合理饮食与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部的病变、破损,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以防严重后果的发生。
当腿脚有病症出现时,大家一定要及时进行血糖筛查
1、腿脚部出现有异常瘙痒
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概率大约会占到1-2成,其中多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之中。
皮肤之所以瘙痒有真菌感染的因素外,还和糖尿病损伤人体周围末梢神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炎症及感知异常有关。
与此同时,糖尿病还很可能会致使患者微血管循环不良及局部细胞功能异常,经受过高的血糖刺激后,便导致了异常瘙痒的发生。
2、脚部出现复发性真菌感染
皮肤的抵抗力因血糖高而降低,而人们的脚每天又处于在一个相对恶劣的环境中,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脚会很容易感染真菌(又叫“脚气”)。
一般,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真菌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白色念珠菌”,患者在发生感染后,可引起足部皮疹,皮肤潮湿发痒,且逐渐会发展成小水泡及鳞片。
此外,与常见真菌感染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感染会反复发作,就算在经过治疗后也仍会出现,而这也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便是小小的破损也很可能会转变成大面积的溃烂。
3、腿脚伤口不易愈合
如果正常人的身上出现了小伤口,因为皮肤细胞免疫力足够好,很快伤口就可以愈合。
而糖尿病患者则是不然,其因血糖的升高而导致皮肤免疫力下降、细胞外脱水及渗透性利尿,因此细菌会更容易黏着在伤口上,从而导致患者的伤口不易愈合。
此外,如若伤口非但没有愈合的迹象,反而出现扩大及溃烂的趋势,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其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甚至会转变成糖尿病足。
4、腿脚疼痛麻木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腿脚麻木且伴有莫名其妙的疼痛感、肌肉无力且伴有烧灼感。
而这,就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出现了并发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糖尿病足”,其主要症状有异常疼痛、肌无力、麻木等,且这些症状会随着糖尿病的加重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