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糖片糖尿病(阻糖片的危害)
到底是阻糖?抗糖?还是戒糖?
前几天闺蜜问小编有没有什么好的阻糖产品可以推荐,一下就把小编问晕了。因为小编根本不知道阻糖是个啥。于是抱着谦虚之心,请教了一圈周边的医生和营养师们,结果各位专家皆表示从未听过此说法,更别提相关产品了。
于是小编又搜索了很多个中外网站,只在百度上查到了一个和阻糖稍微相关的结果——阻糖排毒素。
从名字上看,似乎和闺蜜说的“阻糖”有相关性,这个所谓的阻糖排毒素,其实就是一种叫做Fibersol-2的膳食纤维。能有效阻止食物中的淀粉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还可改善肠道排除毒素。前两年可口可乐推出的抑脂可乐——Coca Cola Plus,就含有这个成分,可以抑制餐后身体中的脂肪吸收量。
阻糖排毒素「Fibersol-2」与糖代谢后来闺蜜又来电补充说明,想找阻糖产品是为了能不用戒糖,因为她无法离开挚爱的甜品,但不想肌肤被糖化影响,提前进入衰老期。所以才问问是否有这样的产品。有这样爱吃又爱美的闺蜜,小编也是操碎了心呀。
虽然之前就被“抗糖、戒糖”的文章刷了屏,但对无法戒掉口腹之欲的小编来说,看到此类信息大脑直接自动屏蔽。这回倒是借此机会好好研究一番。
在资料搜集中,小编大概get到了闺蜜的点。现在众多明星大号,在介绍自己的美容护肤心得中,最火的一个观点就是抗糖化,因为糖化会让肌肤衰老,而最简单有效的抗糖化的方法就是戒糖。
对于非医出身的小编来说,认真查阅了各种资料文献,终于搞明白什么是护肤达人们所谓的糖化,它和肌肤衰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的糖化就是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它是非酶糖基化反应(Maillard反应)的终末产物。
而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真皮衰老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皮肤真皮由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组成。胶原纤维占结缔组织的9 5 % 。胶原代谢缓慢, 其分子中含有较多赖氨酸和经赖氨酸, 二者游离的ε-氨基易于和细胞外液的葡萄糖发生非酶糖化反应。
随着机体衰老的进程,结缔组织出现异常交联, 这种老化交联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组氨酞丙氨酸交联; 另一种即为非酶糖化反应的交联。NEG对皮肤衰老的影响主要通过作用于胶原纤维而实现。胶原蛋白与细胞外液的葡萄糖发生NEG形成AGEs,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随AGEs进行性增加, 胶原蛋白形成分子间交联, 不但降低了结缔组织的通透性, 还使养料及废物的扩散性能减弱、组织延展性和硬度增加;降低了胶原的可溶性而难以被胶原酶水解, 造成皮肤弹性下降, 皱纹产生。由于AGEs生成的不可逆性导致皱纹不断加深并且不易平复。弹性蛋白与细胞外液的葡萄糖发生NEG形成AGEs, 导致弹性纤维发生变性交联, 弹性消退、皮肤变薄、含水量减少, 皮肤进一步萎缩、变皱 [2]。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UVA 诱发皮肤老化可能与真皮蓄积AGEs 有关。AGEs在皮肤真皮中积累增多, 经UVA照射AGEs荧光团,激发一系列反应,打破了皮肤基质正常组分及酶合成与降解的平衡, 使降解大于合成,胶原及透明质酸减少, 诱发皮肤皱纹提早形成以及皮肤弹性下降, 促进光老化的发生 [3]。
好吧,简单说就是AGEs可以和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相结合并破坏这些组织细胞,从而造成了对人体的危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AGEs在血清、组织中的生成和积聚是不可避免的。
迄今为止,在皮肤上观察到的AGEs 多达12 种,主要有glucosepane,fructosyllysine,羧甲基赖氨酸( N-Carboxymethyl lysine,CML) ,戊糖素( pentosidine) 和羧乙基赖氨酸( N-carboxyethyl lysine,CEL) ,其中以关于CML 的研究最多 [3]。各项研究证明AGEs不仅能够加速人体的衰老,还能够引起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这么看来,“抗糖化(AGEs)”确实是可以起到抗衰老的效果,而且还能预防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
“抗糖化(AGEs)”就是要戒糖吗?之前说过的,AGEs在体内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合成AGEs;二是通过进食将食物中存在的AGEs摄入体内。
先说第一条,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合成AGEs,那多少摄入算是过量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指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广义上来讲,糖类除了包括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即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麦芽糖、蔗糖)外,还包括复杂碳水化合物即多糖(淀粉、膳食纤维)。其中,除了单糖可直接为人体供能,多糖在人体内被水解为单糖后也能为人体供能。
Oh,my god!我们吃的主食不都富含淀粉吗?难道是要戒饭的节奏吗?
当然不是!请注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提出的每天不超过50g的是添加糖,而不是糖。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不包括食物天然含有的糖,常见的包括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蜂蜜、浓缩果汁和葡萄糖。
所以少吃的是甜品这类的糖,而非指食物里的糖。
其实在小编看来,第二点才是“戒糖”的重点。也就是如何辨别选择AGEs含量低的食物中。Dr酱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所谓的AGEs含量低的食物,就是我们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而AGEs含量高的则是像糖果、饼干、蛋糕、苏打和油酥糕点这一类深加工食品,包括已经烹饪好的肉类和奶酪。
而且,食物中形成AGEs最大的原因就是烹饪方法,因为烹饪中的美拉德反应会加剧AGEs的产生。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联合协会的会刊中,曾发表了一个低AGEs饮食指导。研究人员发现高温加热的食品和AGEs摄取量有直接联系。他们比较了不同的烹饪方法,发现干火高温的烹饪过程产生的AGES比末烹饪前增加了 10倍甚至100倍。实验证明,加热过程中加水、缩短烹饪时间和降低烹饪温度,并添加酸性调味品,例如醋或者柠檬汁,可以将产生的AGES含量控制到最低。
当然除了烹饪方法、我们熟知的多运动、多吃蔬菜、保证睡眠,能有效减少体内AGEs的累积。
所以什么阻糖产品就是个噱头。至于抗糖化和“戒糖”,对于爱美的姑娘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个“戒糖”也只是少吃添加糖,把蛋糕、奶茶、巧克力这样的高糖食物戒掉就好,而不是完全戒掉碳水化合物,之前也有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寿命减少,所谓为了美要了命的事儿,小编还是劝大家慎重。选择正确的烹饪方法才是抗糖化的正途,也是让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想了解更多资讯还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DrWeek医周刊。
※ 文章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1] 陈其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山东医药. 2018, 58(33): 94-96
[2] 彭立伟 来吉祥 何聪芬 董银卯. 非酶糖基化与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 [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10, 30(20): 3027-3029
[3] 陈婷 马刚. 非酶糖化与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 (5) : 365-367
阿卡波糖是常用的降糖之一,吃后爱放屁怎么办?科学服用注意4点
60多岁的张大爷是一名退休的公务员,平时身体很好,也喜欢去进行长跑、游泳等户外锻炼,除了血液稍高一点外,没有什么其他不适。
上个月单位组织退休职工进行体检,结果发现张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为6.8,但是他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于是医生怀疑是张大爷的餐后血糖偏高,建议他进行全面的血糖监测,结果发现张大爷的餐后血糖波动在11-14mml/L之间,已经需要用药控制,于是给他开具的阿卡波糖,并嘱咐他规范服用。
张大爷回家服用一段时间后血糖是控制下来了,但是他感觉肚子总是发胀,特别是进食后明显,并且每天放屁的次数明显增多,这让喜欢户外运动的他尴尬不已,于是连忙咨询医生,医生解释道阿卡波糖主要的治疗机制就是减少胃肠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未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会滞留在肠道中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发酵反应,所以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排气增多,同时建议张大爷将每次1片改为每次半片,服用1周后再改回1片,经过调整用药方案后张大爷的不适感果然好了很多。
一、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和特点阿卡波糖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之一,其本质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小肠上皮细胞中α-糖苷酶的活性,进而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并且阿卡波糖生物利用较低,几乎没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并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因此安全好,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联合使用。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首先,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胃肠道对于葡萄糖的生成和摄入。食物中的糖分大多数是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淀粉、蔗糖、麦芽糖等,这些多糖是不能被直接吸收的,需要通过小肠上的α-糖苷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入血。阿卡波糖是α-糖苷酶抑制剂,其可以有效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生成,进而直接减少人体对于葡萄糖的摄入。
其次,阿卡波糖可以减少葡萄糖的转运。葡萄糖想要从肠道吸收入血,这个过程需要相应的糖酶进行结合和运输,而阿卡波糖可以与这些糖酶发生可逆性结合,阻止或者减少其对于葡萄糖的转运,从而有效降低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降低体内血糖水平。
第三,阿卡波糖可以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作用。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效应,这导致降糖药的作用效果下降,需要不断追加药量,而阿卡波糖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联合用药时可以增加其他降糖药的降糖效果,从而促进调控血糖。
最后,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胃排空,减少进食冲动。多饮、多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特点,因为血糖利用率的下降导致身体经常容易感到饥饿,不断进食,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而阿卡波糖对于胃肠道蠕动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胃排空效应,使得患者产生饱腹感,抑制饥饿感,减少进食,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二、阿卡波糖常用于治疗以下3种疾病阿卡波糖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它降糖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血糖异常的表现,其被定义为在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7.8-11.1mmol/L直接,这种情况的患者达不到2型糖尿病的标准,但是有极大的风险进展为2型糖尿病,而阿卡波糖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可以有效地调控餐后血糖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摄取,抑制食欲等作用,减少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2、肥胖并伴有2型糖尿病
临床研究表明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并且由于肥胖人群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效应,因此单纯的降糖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阿卡波糖不仅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食欲,因此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而且可以促进肥胖患者体重下降,这独有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单种降糖药控制不佳糖尿病
对于长期存在血糖异常的患者而言,其体内往往存胰岛素抵抗,对于单种的降糖药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进行联合用药。阿卡波糖是临床上常用的联合用药之一,其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反应,并且由于阿卡波糖不容易导致低血糖,因此不会增加导致低血糖的几率,在增强疗效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副作用。
三、如何缓解阿卡波糖导致的腹胀、放屁?胃肠道反应是口服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多表现为进食后腹胀、腹痛、排气增加、食欲不振等,这导致许多患者无法耐受阿卡波糖,或者因为频繁腹胀、排气而非常尴尬,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和服药习惯来改善这种不良反应。
1、可以在用药初期降低药力,然后逐渐增加药量
常规剂量下,阿卡波糖每次需要服用50-100mg ,三餐时嚼服,但是对于刚开始服用的阿卡波糖就已经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是可以调整用药剂量的,临床建议存在明显腹胀、腹痛、喜欢放屁的患者,可以从25mg每次用起,连续使用1-2周后,等可以耐受不良反应后再调整回50-100mg每次。
2、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服
阿卡波糖的服用方法是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许多患者对于这种要求不屑一顾,认为餐后、餐中服用效果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观念,阿卡波糖几乎不会被人体吸收,其主要作用就是在肠道,无论是餐后、餐中服用都会导致降低其降糖效果,并且容易增加食物滞留在肠道风险,导致发生便秘、排气增加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
3、用药初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对于存在明显胃肠道反应的患者而言,在用药初期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如减少淀粉、糖类等食物,可以多吃蔬菜,多食用优质蛋白,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糖类食物的比例,等待身体可以耐受后再改回普通饮食。
四、科学用阿卡波糖应留意4点注意事项虽然阿卡波糖本身安全性较好,不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依然需要科学服用,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科学服用阿卡波糖应注意以下4点。
1、注意阿卡波糖的服用剂量
阿卡波糖的常用剂量为每次50-100mg,每天3次;根据血糖的控制水平可以调整为每次200-300mg,每天3次,阿卡波糖的最高剂量每天1500mg,过高剂量阿卡波糖容易引起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导致肝酶升高,并且容易诱发便秘、肠梗阻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在规范剂量下服用。
2、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
再次强调阿卡波糖的特殊用法,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用,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餐后或者餐中服用其降糖效果都元逊与进食前或者进食第一口,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可以明显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无论是保证降糖效果,或者减低不良反应,保证正确的服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加等,可以通过调整药量和调整饮食习惯的方法来缓解;其次,当阿卡波糖与其他降糖联用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最后,极个别的患者在服用阿卡波糖后可出现无症状的肝酶升高,导致肝功能异常,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如果出现请立刻连续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下列人群慎用或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和安全性数据;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吸收障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患者禁用,会延缓胃肠道蠕动和胃酸分泌,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疝气、肠梗阻、肠道溃疡的患者禁用,容易诱发疾病发作,加重肠道溃疡;严重时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慎用,容易加重肝肾负担。
五、总结综上所述,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降糖,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阿卡波糖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或者调整饮食习惯来缓解,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雨药物,同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
#家庭健康守护官#
来自日本的“抗糖”智商税,正在收割中国女人
前一阵子,有个微博热搜上的猝不及防,在双十一过后的一周飙升至热榜第二:
#抗糖真能抗衰老吗?#
局长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抗糖上一次成为潮流,还是2018年的时候,多位女明星倡导使用抗糖产品抵御衰老。
怎么0202年,又文艺复兴了?
糖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要抗它?我立马喝了一口全糖奶茶,今天就来絮叨絮叨抗糖和衰老是怎么个关系。
风靡的抗糖产品
卖的越来越玄乎了
“抗糖”,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2018年,张韶涵就在微博上发出了她的戒糖宣言。这些话由40多岁还充满少女感的她讲出来,似乎很有说服力:
今年6月,她又新发的抗糖攻略2.0,内容已经从单纯戒糖扩展到了健康生活攻略:
从清晨涂好防晒霜出门,早午餐吃燕麦粥和手打抹茶这类低糖少油食物,到饭后一小时勤加运动,睡前澡后皮肤护理,面面俱到。
除了不吃添加糖之外,黄圣依、、张馨予、白冰……一大票女明星们,还纷纷开始推广抗糖产品。
有内服的抗糖丸、抗糖口服液,有宣传吃完就能瘦的抗糖阻油片,还有外用的抗糖面膜、抗糖洗面奶,虽然宣传图中都会注明“含有抗糖成分”,但到底是什么成分,消费者也不知道。
抗糖洗面奶
甚至牙膏、电饭煲这类产品也出了抗糖版本。
淘宝上热卖的抗糖牙膏说明,这种产品具备“抗糖洁白、修护滋养”的功效。
某低糖电饭煲宣传图
“抗糖”这个概念似乎百试百灵,产品挂上“抗糖”的名头,销量总归不会太差。
抗糖,抗的到到底是啥?
所谓的抗糖,在生物学中全称是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好拗口)。
糖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在生活中摄取的糖,一部分转化为能量,一部分变为糖原保存在体内。
摄入的糖分在体内和蛋白质结合,最终就会生成“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个过程就是“糖化反应”。
糖化反应
AGEs除了可以通过体内的糖化反应生成之外,还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比如烘烤、油炸类食物中,AGEs含量就特别高。
AGEs的浓度增高,和糖尿病并发症、衰老都有明显的关联,在体内大量存储,会间接抑制胶原蛋白再生,使胶原蛋白缺少弹性,皮肤也就逐渐松弛、出现皱纹。
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动脉硬化、骨质疏松、关节炎、糖尿病并发症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拿健康的排骨和过度糖化的排骨对比,吃糖过多你就会变成“糖醋排骨”,颜色暗沉。
图源:rivercity-clinic.jp,糖化对骨质的影响
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能够使AGEs生成逆转的细胞系,一旦它们在体内积聚,就不可挽回了。
可以说,“糖化反应”确实会加速细胞衰老。那么,我们就不要“糖化反应”好不好?
做不到。糖化反应是人体内的基础化学反应之一,就像衰老也是人无法避免的命运一样。
美拉德反应,也是一种糖化反应
但是,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慢AGEs的积聚。比如少吃高AGEs的食物,像烧烤、煎炸类食品。
此外,皮肤衰老的元凶也不是AGEs。日照、油烟等外源性因素,才是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做好防晒、保湿等日常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护肤的真正法门。
抗糖产品,真“抗”糖吗?
关于“抗糖饮食法”和衰老的关系,央视新闻频道在11月15号也播出了一段新闻,在一段街采中询问了路人对“抗糖”和相关产品的看法。
大多数人对“抗糖”,都只有模糊的概念:
“朋友圈老发抗糖”
“虽然在吃抗糖丸但也不知道好不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用过抗糖洗面奶,但没啥感觉”……
一位用过抗糖洗面奶的女士谈使用感受
漫天飞的抗糖产品,到底是怎么疯长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呢?
局长专门去查阅了抗糖这一说法在谷歌上的搜索结果,检索抗糖化(anti-glycation),可以看到海外网站上很少有“抗糖化药物”这一说法。比较多的是“抗衰老”(anti-aging)药物,很多医药网站会对抗衰老成分加以说明。
所以开头的一系列抗糖产品真的和抗糖有关系吗?未必。
这一切只是商家打着“抗糖”名义的宣传陷阱。
被国内商家鼓吹的某日本品牌网红抗糖丸就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官网上对其功能的介绍是:有利于增强肌肤弹性,使皮肤紧致。
在英文宣传网站上,这款美白丸和口服液完全没有提到抗糖。
在中文网站上,这款产品不知怎么就变成了“抗糖丸”,甚至连该品牌的其他产品,比如洗面奶等,都加上了抗糖的功能。
另外一款来自澳洲的网红抗糖丸,情况也差不多。其官网上的介绍仅仅写了:该款产品具备塑形作用,含2种有利益生菌,可促进身体健康,和“抗糖”完全挨不着边。
再来说说低糖电饭煲。它的特殊设计,其实就是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将部分米汤沥掉,部分淀粉也就跟着被“脱”掉了,这样,最终米饭中的糖分确实会下降一些。
但它同时也会过滤掉米饭中原有的一些营养素,比如水溶性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
这样大费周章,最终的效果还不如少吃几口米饭。
而且,食品中的糖分和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完全是两回事,降糖电饭煲抗衰老,完全是张冠李戴的错误宣传。
当然,无论如何,少吃高油高糖食品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但是,经过国内商家、媒体有意无意的错误宣传,抗糖这个概念就这么和“抗衰老”绑定了。
通过“去真存伪”的销售策略,商家让原本可能无功无过的产品,变成了网友们追捧的销量冠军,但它也飞速促进了“伪科学”概念在人群中的传播。
它模糊了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一传十十传百,这些智商税也就这么传下来了。
当所有人都对一种谣言坚信不疑时,商家也懒得做解释,不如挂上“抗糖”的牌子,毕竟能卖出去的商品,才是好商品。
参考文献:
[1]任琳贤.抗糖化产品基本没用[J].工友,2020(01):58.
[2]孙红艳,刘洪臣.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衰老[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05):314-317.
[3]王真,李电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临床病理机制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2):113-116. DOI:10.3321/j.issn:1003-3734.2002
[4]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 | 大福
编辑 | 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