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血糖尿病(我的眼睛是眼底出血糖尿病造成的)
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有位糖尿病患者在家人拥护下匆匆来到医院问:“大夫,我的眼底出血了,今天早上起床发现的,会不会有事呀?!”仔细检查后确认是“眼球结膜下出血”。笼统的讲就是眼白发红了。这样的病人在临床工作中也见到不少,看到自己眼球红了,误认为是眼底出血。其实,这不是眼底出血,是眼球表表面浅层小血管破裂引起的眼球外出血。下面简单的解释一下。
眼球的“外衣”?
平时大家照镜子时,可以看到眼球的两个部分—“眼白部分”和“眼黑部分”。眼白是由白色坚韧的巩膜和它表面覆盖的透明球结膜构成。眼黑是由透明的角膜和它下面发黑棕色的虹膜构成。当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淤血或出血时,即可呈现眼白发红。
发生的原因?
球结膜下出血——大都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凝血功能不良及局部血管炎症或脆性增加,用力屏气或外伤导致球结膜下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多单眼发生。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重因素对血管的损伤,在某些诱因下更容易发生。我有见过洗完热水澡的、嘴馋喝了酒的、眼干涩揉擦眼的、发脾气的、还有睡了一觉起来发生的等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话一般无不适,偶有轻度酸痛,往往是无意中或旁人发现或照镜子才知道。在眼白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压迫不退色,新鲜时为鲜红色,较陈旧者为暗红色。时有患者把这看作是眼底出血。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1.球结膜下出血,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出血能被自己或他人看到。2.眼底出血,多会影响视力,不借助专用设备是看不到的。
如何治疗?
发生早期24小时内可以用凉毛巾等冷敷。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等热敷。一般一天两次。严重的也可以服用一些药物。
如何预防?
1、 眨眼睛
每天眨眼300次。一般而言,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较合适,不仅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燥酸涩的症状,而且可以清洁眼睛, 因此特意眨眼,对眼睛的保护非常有效。
2、热敷法
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等熏浴双眼,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管脆性。
3、按摩法
闭着眼睛,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也可以旋转轻揉。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20秒钟左右就停止。
4、远眺
当用眼一段时间后,试试将目光远眺,遥望远处的景色,如果是绿色风景或者海景就更好了,这样眺望个十来分钟,眼睛会舒服一些。
5、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造成的损害,具有防止眼睛充血的作用。
6、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延缓血管脆化的发生、发展。
编辑:中康体检网
糖友放任血糖飙升眼底出血
鲁铭在给市民免费检查眼底。
记者刘璇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一定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光明中心“爱眼底周”眼底义诊现场,50岁的张先生向医生保证。“糖尿病10年以上约有六成人会出现眼底病变。”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该院眼科光明中心主任肖泽锋呼吁全社会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尤其是“三高”人群,要定期查眼底,并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一大早,张先生带着女儿来看皮肤科医生,路过门诊正好碰到眼科义诊。“我想看看眼底情况。”他告诉接诊的鲁铭副主任医师,查出糖尿病5年了,因为症状不明显,没觉得这个病有什么,总是想起来才吃药。去年单位体检,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有轻微出血。医生说再不好好控制血糖,说不定哪天眼睛就瞎了。“最近这一年,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在6以下。”做完检查得知眼底病变没有继续发展,张先生这才松了一口气。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鲁铭介绍,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糖网”,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控制好全身血糖是防止眼底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压也会引起动脉硬化,出现视网膜病变。
“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一处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动静脉血管的部位。”李培凤副主任医师建议市民,如果您或家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务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因为视网膜病变一开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尽早发现可以更好的保护视力,防止失明。其中,眼底彩照和OCT检查是发现眼底疾病的重要检查,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三高人群每年到眼科花几分钟照张眼底相,扫描个OCT,大部分的眼底疾病都能早期发现。
来源: 武汉晚报
糖尿病患眼球长出“蜘蛛网”医生:糖尿病致视网膜病变
中新网重庆11月8日电 (记者 韩璐)“医生,我眼睛突然变成了‘蜘蛛网’。”近日,56岁的王月华因为眼球突然出现大面积“蜘蛛网”赶到医院求诊。8日,拿到相关检查结果后,重庆江北爱尔眼科总院眼底科张奕霞教授告诉王月华,她的眼睛是因为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从而导致玻璃体出血。
“眼睛出现‘蜘蛛网’或突然看不见,这种情况可能是眼球玻璃体出血。”张奕霞告诉记者,人眼睛里有一个玻璃体组织,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但各种病因或者眼外伤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玻璃体积血,出现视力异常。
“王月华因为患有多年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引起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的血管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腔内引起玻璃体积血,若药物无法促进积血吸收就需进行玻切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失明。”张奕霞说。
据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群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人一般5至10年就会出现视网膜病变,患糖尿病20年以上的人群几乎都有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往往难以逆转,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失明。”张奕霞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比较隐蔽,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发现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张奕霞提醒,早发现早治疗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所以糖尿病人除了严格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外,还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可以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改善视网膜的供血情况,推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张奕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