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用药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
老年糖友用药五大原则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 田 慧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在我国,约30%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与青壮年患者不同,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友存在记忆力减退、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复杂的用药方案往往难以推进,更难以坚持,久而久之影响治疗效果。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田慧表示,目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包括以下几大类: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等),以及胰岛素。
对于老年糖友来说,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简化用药方案,降低多重用药风险,才能更多获益。田慧解释,通常有几大原则需要遵循。
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用药产生的低血糖风险必须纳入考虑范围。比如,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降糖快,因此都存在低血糖风险。通常,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未超过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未超过10毫摩尔/升,不建议用这两类药物。
选择简便、依从性高的药物。有些降糖药要在饭前服,有些需要在餐中与第一口主食同服,容易混淆。对于上了年纪、容易忘事的糖友,建议尽量使用复合制剂,服用简便、依从性高。此外,糖友也可考虑部分长效制剂,一天一片,能够简单稳定地控制血糖。
权衡获益风险比。任何用药都需要权衡风险与获益哪个更大,比如,胰岛素虽可以迅速降低血糖,但却有增加食欲的作用,对于体型偏胖的糖友,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带来迅速增重的效果,此时就需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药物不良影响。降糖、降压、降脂药有不同代谢途径,选药时要留意糖友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比如,胰岛素增敏剂在改善胰岛素作用的同时,容易形成水潴留,导致浮肿。对于心、肾功能不好的糖友,用这类药物会加重水肿状态,造成血压波动;二甲双胍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很差的糖友也不宜选用。
衰弱的老人别用明显降低体重的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衰弱发生率增加,更易发生跌倒、认知功能障碍、失能等事件。建议体型中等或偏瘦的老年糖友保持适当的体重,尽量不要选用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物。
目前,我国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仅在50%左右,很多糖友仍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未能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要想改善目前状况,田慧强调,老年糖友要提倡“四早四会”。“四早”是指早检查(定期查体)、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即糖尿病发现和治疗越早,病情越好控制,对身体的损伤越小。“四会”即会生活(包括会吃饭、会运动)、会监测、会吃药、会看病。
具体来说,首先,糖友应当在医师的建议下掌握全天饮食总热量,学会合理搭配食材,并做到少食多餐;根据身体状况安排合理的运动,强健身体,降低血糖。其次,熟练掌握血糖检测方法和时间点,查找血糖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尽量使饮食量、运动量和药量达到三点平衡。再次,糖友应了解所用降糖药的类型以及应用时间,打胰岛素的糖友要学会规范注射的方法,以保证用药达到效果。最后,根据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的管理情况,糖友要定期到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血糖出现异常状况时,也要及时就诊。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用药指导与副作用预防
来源:海南特区报
老年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药物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用药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围绕老年糖尿病的用药基本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副作用预防、生活方式调整及总结等方面,为您科普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
一、用药基本原则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应优先选用低风险、易耐受的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常用药物介绍
老年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磺脲类(如格列美脲)、双胍类(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及胰岛素等。这些药物各有特点,如磺脲类降糖作用强但易引发低血糖,双胍类则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心血管有益。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决定。
三、用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警惕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监测血糖及肝肾功能,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4.规律饮食:避免进食不规律导致血糖波动。
四、副作用预防
为预防药物副作用,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如磺脲类,应谨慎使用,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式,如二甲双胍一般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五、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损害。
总结: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用药基本原则、了解常用药物、注意用药事项、预防副作用、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昌市人民医院 陈文婷)
老年糖友用药谨记六大原则
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困扰,对于老年糖友来说,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和治疗方法,选对时间进行服药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以下六个原则需要遵守。
老年糖友用药谨记六大原则
1、单种药剂量不宜过大
许多降糖药剂量过大疗效并不明显,反而易产生副作用,如每日格列齐特大于320毫克,格列吡嗪大于30毫克,二甲双胍大于2克,罗格列酮大于8毫克,格列美脲大于4毫克等,降糖效果并不更佳,且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糖。
2、注意服药时间
第一、二代磺脲类应在餐前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口服,每日1次的格列美脲应固定在某一时间,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或餐时服,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3、建议早期联合用药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扬长避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用药最常见,磺脲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更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双胍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联合,可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餐时血糖调节剂与双胍类联合,可使波动的血糖明显下降。
4、血糖正常后,不宜全部停用降糖药
血糖正常后,可遵医嘱逐步减量,不宜自行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否则血糖反弹升高,前功尽弃。
5、同一种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
可适当改用其他药物,使血糖得到更好控制。
6、尽早应用胰岛素
近代研究证实,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有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功效。胰岛素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有很多新进展,如超短效及长效胰岛素、经鼻喷雾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等。使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反应发生少,胰岛素用量降低,受到广大病友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