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足的护理措施(糖尿病病足的护理问题)

家庭医生在线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日常护理有5个要点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足究竟是怎样引起的

1、足部血管和皮肤病变

糖尿病足表现出来的大泡与脚气不同,脚气属于真菌感染,用外用药就能够很快控制,但糖尿病足的大泡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血管和皮肤病变而出现的。开始时虽然两者的症状比较像,都会出现瘙痒感、水泡,甚至糜烂,但两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同。

2、外部感染

在糖尿病足出现的原因中,感染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诱发因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自身抗感染能力下降,肢体缺血缺氧的情况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细菌就极易入侵,从而导致组织发生严重感染。所以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的发生。

3、物理性损伤

不要因为伤口小就忽视了它的危害,任何足部的微小伤害都可引起溃疡或感染,有时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日常护理有5个要点

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很大,尤其是发展到坏疽阶段,常常需要截肢,其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严重威胁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足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皮肤滋润。

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2、每天检查足部情况。

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以及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胼胝、足癣、甲沟炎等,若发现应及时处理及治疗。

3、保持足部卫生。

脚同洗脸一样重要,每晚用温水(39℃~40℃)及软皂洗脚,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间。

4、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5、避免肢端皮肤受损。

即使轻微损伤也可导致严重坏疽。不贴有损皮肤的胶布,严禁使用强烈的消毒药如碘酒、石碳酸等,剪脚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应与脚趾相齐。去除老皮时要以柔软的刷子或细致的浮石,海绵轻轻的擦洗。避免烫伤、勿用热水泡脚或用其他的足部保暖装置。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关键在于脚部防护

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糖尿病足不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治疗相当困难,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也比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

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反复作用的结果,长期血糖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基础,伴随周围神经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部分,特别是膝盖以下部分,主要依靠小动脉运输养分和代谢产物,而糖尿病引发的血管和神经病变,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膝盖以下部位极易受影响而导致缺失营养物质,继而出现坏死和溃疡情况。

与此同时,脚部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特别是站立的时候,全身的压力集中在趾骨头、足跟和胼胝部分,过度受压使得脚部更加脆弱,极易干裂、开裂或遭受外界损伤而破溃,且形成伤口后长期难愈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及早预防足病病变非常关键,如果形成破溃伤口应及早用再生膏修复护理,从外部给伤口供给营养物质,同时改善伤口局部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护,溃疡伤口会进一步恶化,甚至演变为糖尿病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主要从足部防护、血糖控制和运动锻炼三个方面来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每天温水洗脚,用中性香皂,浸泡时间不超过15分钟,用软毛巾擦拭干净,保持足趾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2、定期检查双脚,查看是否有红、肿、水泡等情况,鞋子要宽松些,袜子也要柔软,不要赤足,也不要长久站立。

3、趾甲变硬后要进行修剪,不要留长也不要剪得太深,边缘修剪圆整,避免留下尖刺。

4、正确处理脚部小伤口,如果脚部伤口2~3天内仍无愈合迹象,则应及早用再生膏进行修复。

5、积极控制血糖,根据病情和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6、适当做腿部运动锻炼,抬高患肢至45°,维持1~2分钟后,垂足向下保持2~5分钟,并做踝足部旋转和屈伸运动10余次。腿部运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足部供血不足情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足患者 如何预防护理

本报讯(记者刘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疮疡科主任医师郝文立提示,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都有讲究。

适当步行锻炼。坚持每天散步30分钟以感觉足部疼痛为宜,尽可能定时、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避免双腿盘坐,平时抬高患肢以缓解下肢血液循环压力,可以从趾尖开始向上到膝关节轻柔按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

注意患肢护理。足部伤口愈合后几周内,要减少行走,注意易磨损部位的保护,以防止再次发生溃疡。每日进行被动锻炼,以免下肢肌肉萎缩。进行下肢及足部按摩和中药足浴,泡脚水温在36℃至38℃为宜,不要用热水泡脚。保持创面清洁,坚持每日换药或冲洗。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这一点也很重要。鞋子内应该有足够的空间,透气良好,鞋底较厚硬而鞋内较柔软,能够使足底压力分布更合理。选择棉加化纤混纺的袜子。穿颜色较浅的袜子更容易及时发现足部可能出现的溃烂。不要穿过紧的弹力袜,最好选择具有缓冲震动作用的袜子,这种袜子本身既不很厚,透气性又比较好,可吸收一些震动带来的压力,有效防止糖尿病患者足部创伤。在挑选袜子过程中,最好选择材质和质量较好的袜子,可以防止因袜顶接缝处对脚部产生较多的摩擦而造成损害。还要注意袜口,最好选择采用特殊袜口编织技术的袜子,有利于促进足、腿部的血液循环。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