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神科(精神科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人患神经的病变,身体可能会有这些表现,做好6点防治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本身就是个不容小觑的慢性病,但当它对神经系统下手时,情况就更复杂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在病程中遭遇它的侵袭。轻则脚底刺痛、麻木,重则溃烂、截肢,甚至影响心血管功能,增加猝死风险。
许多患者早期不以为然,等到“火烧眉毛”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到底有哪些信号?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蛛丝马迹”,你注意到了吗?1. 脚底像踩了“针毡”,麻、痛、烧灼感
有些糖尿病患者形容自己的脚像踩在玻璃渣上,或是火烧火燎的疼,但仔细一看,脚底却没任何外伤。
这种感觉通常晚上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
这正是神经受损的信号,尤其是远端神经(手脚)最先受到影响。
如果你经常有这种感觉,别硬扛,早点找医生。
2. 皮肤感觉迟钝,烫伤、刮伤都不知道
有人泡脚温度稍高,结果脚背被烫出水泡,自己却毫无察觉;有人赤脚走路踩到钉子,直到鞋里有血渍才发现。
这是因为神经受损后,皮肤的温度、触觉和疼痛感变迟钝。
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小伤口,结果细菌乘虚而入,愈合变慢,严重的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足。
3. 晚上脚冷得睡不着,但摸上去却不冰
很多人以为脚冰凉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但糖尿病患者的情况更复杂。
有时候,自主神经受损会让血管调节功能失常,导致局部血流减少,于是脚部感觉冷,但摸上去却是温的。
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说明神经病变已经不轻了。
4. 站起身头晕,心跳紊乱,胃口变差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影响手脚,还可能波及自主神经系统,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站起来就头晕)、心率异常(快慢不均)、胃排空延迟(吃一点就胀)、大小便失调(便秘或尿失禁)。
这些症状常常被误以为是单纯的老化或其他疾病,实际上它们与糖尿病的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5. 突然感觉肌肉无力,走路像踩棉花
有些患者会发现自己走路不稳,腿部肌肉乏力,甚至容易摔倒。
这可能是运动神经纤维受损后,肌肉协调能力下降的表现。
如果你早上起床试着单脚站立,发现比以前更难保持平衡,可能就是神经病变的信号。
这些防治措施,你真的做对了吗?1. 控糖,不只是盯着血糖表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但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同样会加速神经损伤。
除了控制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避免低血糖。
2. 让双脚“开口说话”,每天检查别偷懒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脚,哪怕没有不适也不能忽略。
尤其是脚趾缝、脚底、脚后跟,要留意有没有破皮、水泡、感染迹象。
最好使用镜子或者请家人帮忙查看,防患于未然。
3. 选鞋不能凑合,舒适度比颜值更重要
合适的鞋子能减少糖尿病足的风险。
鞋子要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挤压脚趾;鞋底要有缓冲力,减少摩擦;袜子则要选择无缝、柔软的材质,防止压迫神经。
裸足行走更是大忌,容易受伤却毫无察觉。
4. 运动要聪明,别一股脑瞎练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把“双刃剑”。
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神经损伤,错误的运动方式还可能导致足部受伤。
建议选择低冲击的运动,比如每周进行130分钟游泳、骑行或快走,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负重。
5. 饮食别只盯着低糖,神经也需要营养
许多糖尿病患者过于关注血糖控制,反而忽略了营养均衡。
B族维生素(尤其是B12)、Ω-3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如槲皮素、姜黄素)对神经修复有积极作用。
可以适量吃一些坚果、深海鱼、菠菜、南瓜籽等食物,帮助神经维持健康。
6. 别小瞧按摩和热敷,血液循环很关键
适当的足部按摩和温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病变的不适。
但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以免烫伤。
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非“无药可救”,但它的隐匿性让许多患者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一旦发现异常,不要拖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保护神经。
糖尿病管理是“降糖”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健康维护。
信息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年第41卷
中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神经病变诊疗指南(2022年版)》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访谈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睡觉总在半夜2、3点醒来,一般暗示这些并发症,别忽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历这样一种情况——明明白天精神饱满,晚上却总在2、3点钟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种现象,似乎成了糖尿病的一部分,大家往往以为是糖尿病本身带来的正常反应,但你知道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并发症的警告信号。
在我做内分泌科医生的这些年,曾经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案例。
比如有一位患者,他在患上糖尿病后,发现自己几乎每晚都在凌晨2、3点醒来,心跳加速,浑身冒汗,甚至有点头晕。
这种现象逐渐加剧,患者以为自己只是睡眠不好,甚至调整了作息时间,强迫自己早睡早起,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频繁,睡得越来越不好。
经过详细的检查,我发现他在夜间的低血糖反应其实是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日间控制好血糖,但因为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的作用,到了晚上,尤其是夜间的进餐或饮食未能合理搭配时,血糖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低血糖。
低血糖在夜间表现得尤为明显,症状像是出汗、心悸、困倦、头晕,甚至失眠。体内的“应急反应机制”被激活,导致你在深夜被唤醒,肾上腺素上升,心跳加速,导致了突然的觉醒。
而这些低血糖反应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患者的用药量、饮食控制或作息存在问题。
比如我曾经诊断过的一位患者,低血糖频繁出现的原因就是他晚餐吃得较少,而睡前却服用了过量的降糖药,这个时候,患者体内的血糖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最终引发了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不止影响血糖,它还可以对全身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高血糖长时间不加控制时,会导致一种叫做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并发症。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甚至是失去感觉,但它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尽管白天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但到了夜里,神经病变的影响就开始显现,最常见的就是睡觉时会感觉到不明的疼痛或不适,甚至难以入睡。
曾经有一位患者跟我说,每晚他总是在半夜醒来,感觉腿脚像是被火烫一样,刺痛难忍。起初,他并未重视,但随着症状的加剧,已经影响到了睡眠质量,甚至开始影响白天的工作。
经检查,我发现他确实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神经病变在夜间尤为明显,因为晚上身体放松、血液循环变慢,神经病变引发的不适感变得更为强烈。
这种疼痛通常伴随着灼热感、刺痛感或者钝痛感,尤其是脚和腿部的感觉尤为突出,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夜间经常出现无缘无故的疼痛或不适,绝对不能忽视。
你可能不知道,糖尿病会给肾脏带来非常大的负担,特别是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肾脏的功能可能会逐渐受到影响。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它常常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显著症状,直到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
我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平时总是觉得晚上总是在2点钟左右醒来,且有明显的口渴感,常常需要起夜上厕所。
刚开始他并没有特别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间的频繁醒来变得越来越严重,白天也开始感到疲乏无力,感觉身体总是缺乏精力。
经过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尿蛋白水平偏高,基本确定他患上了糖尿病肾病,肾脏的损害导致了他体内水盐平衡的紊乱,进而引发了夜间频繁醒来的问题。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该尽早控制血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肾脏损伤可能会加重,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夜间经常出现口渴、频繁上厕所、尿量增多等情况,往往预示着肾脏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承受的压力也比常人更大,长期高血糖会引发血管硬化、血流不畅,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有些患者在夜间突然醒来,除了身体不适,往往还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心血管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这种情况更加常见。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他不仅常常在夜间醒来,而且有时会在夜里感觉到胸口紧压,呼吸困难。他原本并未对这些症状引起重视,认为只是睡眠不好,或者年纪大了体力不好。
然而,经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血脂水平较高,心脏超声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左心室肥厚,最终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变。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当,长时间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厚度增加、血流受阻,进而加重心脏负担。
夜间心脏的“休息”变得更加困难,患者在夜间可能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常常在半夜醒来,尤其是一些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夜间的症状往往更加明显。
糖尿病患者如果频繁在半夜2、3点醒来,除了考虑常见的低血糖反应,还应当警惕潜在的神经病变、肾病变以及心血管问题。
这些并发症常常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生,但它们往往在夜间表现得更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也给身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检查,调整治疗方案,以免这些并发症悄悄侵蚀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母东生,蔡梦杰,王桂娟,等.基于生活习惯的糖尿病预测与可视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1
糖尿病人出现这4种症状,可能是神经病变的表现
最近体检发现身边的同事不少糖尿病前期的,也可以空腹血糖受损或是餐后血糖异常,这些血糖的情况其实体现在身体上,是没啥明显特征的,但是如果测得血糖偏高了,就要及早做好干预了。
身边患上糖尿病很多朋友,其实还是蛮担心并发症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百来种,而这些并发症才是高血糖最可怕的地方,一旦严重起来,可能会致残或者致死。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
说到“糖尿病神经病变”,大家可能会想到”手脚麻木“。其实,糖尿病神经病变远比你了解的复杂。很多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会逐渐严重到全身,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也会加重神经病变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发出的一些症状,提醒我们早点发现并发症。例如糖尿病人出现下面4种症状,都有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表现:
1 出汗
现在天气十分炎热,温差也是蛮大的,所以对于糖友来说,如果出现异常出汗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所谓的异常就是跟平常出汗不一样,虽然天气热看起来出汗蛮常见的,这就要我们多留心观察了。比如,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者不出汗、头面部大量出汗身体不怎么出汗、气温正常并不觉得热却大量出汗等等。
之所以发生神经病变回出汗异常,是因为汗液的分泌也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糖友除了出汗异常外,往往还有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相关症状,比如经常发生腹胀、便秘等。
2 腹胀
说到腹胀及便秘这类肠胃不舒服的问题,其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第一联想到的可能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其实也不一定是消化科的问题,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在生活中糖尿病人如果经常出现肚子胀气、没胃口、便秘等症状,有可能是糖尿病的胃肠道并发症-自主神经病变。
什么是自主神经呢?在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受神经支配,支配胃肠道的神经叫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出了问题,就会引起消化道的感觉、运动功能失调 ,引起消化功能、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一般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3 手脚麻木、疼痛
手脚麻木、疼痛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这类并发症发作起来还是很明显的,除了麻木、疼痛,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
疼痛最常见的表现是电击样疼痛,也有些糖友表现为针刺、火烤、撕裂样痛,有些会自己突然发作,也有些轻轻碰一下就会诱发。
一些脑梗,心梗等心血管突发疾病也会发生手脚麻木的情况,因此大家都要引起重视。
4 心血管症状
糖尿病看起来跟心血管疾病联系很远,其实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很多血糖控制不稳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十分高。
而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更易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问题,例如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无痛性心肌梗死、不明原因的心慌等,这些症状如果出现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除了考虑到心脏的问题,还要想到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之所以被称为“万病之源”,就在于它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神经病变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控稳血糖了,血糖稳定好了,这些并发症自然远离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