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确诊的条件(糖尿病确诊的依据是什么)

医点医滴00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如何诊断

糖尿病的完整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当糖尿病诊断确立后,尚应对以下问题做出判断:①所患糖尿病属于哪一型别?②有无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其程度如何?③有无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只有将这些问题判明之后,糖尿病之完整诊断才算完成。糖尿病完整诊断之建立,对判断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案、估价病人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葡萄糖耐量受损?它与糖尿病有何区别?是否应引起重视?

葡萄糖耐量受损简称IGT,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说是指空腹血糖未超过7.8mmol/L(140mg/dl),但大于6.7mmol/L(120mg/dl),即介于7~7.8mmol/L之间(120~140mg/dl);而食后两小时血糖介于7.8mmol/L(140mg/dl)与11.1mmol/L(200mg/dl)之间;食后半小时与1小时血糖则介于10mmol/L(180mg/dl)与11.1mmol/L(200mg/dl)之间。

葡萄糖耐量受损一般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血糖值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故与糖尿病尚有一定的区别。但每年有3%~5%葡萄糖耐量受损者转变为糖尿病,故有人称它为亚临床糖尿病、隐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耐量受损的人常有超重或肥胖现象,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比正常人高,有的甚至可出现轻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对所有的葡萄糖耐量受损者均应按糖尿病防治原则处理,定期随访观察,以防止其转化为糖尿病。不少葡萄糖耐量受损者,在长期坚持防治措施后,可以恢复正常或长期保持葡萄糖耐量受损状态而不发展为糖尿病。如果不予重视,听之任之,则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

有些人在患其他疾病、手术、外伤等情况时血糖升高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否可肯定为糖尿病?

如果在疾病治愈,外伤、手术恢复后多次复查血糖仍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可肯定此人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值,尤其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已完全恢复正常,则表明血糖升高是由于疾病和应激状态造成的一过性糖代谢紊乱,暂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这种病人应经常检查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每年1~2次),因为这类病人在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GHb)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中葡萄糖的结合体,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约占总血红蛋白的4%~6%。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生成量也越多。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后可在血中存留6~8周左右才能被代谢清除,因此它可反映病人抽血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说明病人6~8周前血糖控制就不满意,所以它反映的是一个阶段时间内(6~8周)血糖控制的状态,而血糖检测只是反应即刻的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升高的病人易产生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故它可作为糖尿病控制是否满意的指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但不能取代血糖检查,因为血糖测定简便、迅速、经济、可靠,故目前诊断糖尿病仍以血糖检测为基本手段。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测定值可以偏低;红细胞增多时(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则测定值可偏高。故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时,应了解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值。

糖化血红蛋白中的主要成分为A1c,故临床常以测定GHbA1c来代表糖化血红蛋白总量,GHbA1c常被简写为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无需像血糖那样频繁检查,一般每2~3月检查一次即可。

 什么是果糖胺?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也和血红蛋白一样能与血中葡萄糖结合,血糖越高,这种结合形式的血浆蛋白也越多,其中血浆白蛋白可作为与葡萄糖结合的代表,测定血中糖化白蛋白可反映血糖的升高情况,而果糖胺测定就是一种检查白蛋白糖化的间接方法。白蛋白在血中的寿命比血红蛋白短,一般为2~3周,故果糖胺测定反映近2~3周以来血糖控制的状况

它的临床意义和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相同,也可作为血糖控制是否满意的指标之一,但一般不用于诊断糖尿病。血中白蛋白的含量对果糖胺之测定有一定的影响。

什么是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可用于判断胰岛B细胞的功能状态,也可作为糖尿病分型时的参考指标,但不用于诊断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病人血胰岛素及C肽水平可以升高、正常或降低,结果极不一致,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测定血糖的方法有几种?它们各有何优缺点?所测的血糖数值是否有差别?

目前临床测定血糖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静脉抽血测定血糖。抽取静脉血1.5~2毫升(ml)放入血糖专用试管内摇匀后送验。全过程需2小时左右。此法优点为所测血糖数值较为可靠,受外界干扰因素少;缺点为费时间,不能立即报告血糖结果,在急症情况下就很不方便,而且要反复抽血,病人难以接受。此外,病人必须去医院检查,无法在家中自我监测血糖。

(2)微血管血(手指、耳垂、脚趾)快速血糖测定。此法用针刺手指、耳垂或足趾后,挤出极微量血,滴在特定的血糖试纸末端,然后将该纸末端插入袖珍血糖检测仪内,在1分钟时,该血糖仪即可自动显示出血糖数值。本法简便、迅速,无须抽血,病人可自己检测。袖珍血糖检测仪可随身携带,使用十分方便。此法在糖尿病急症需多次监测血糖时尤为实用,也为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血糖提供了条件。其缺点是血糖测定值易受外界因素如操作手法、气温等影响,故结果不够稳定。

(3)血糖试纸测血糖。将手指、足趾或耳垂用针刺破后,以血糖试纸末端与血接触使血吸附于其上,片刻后试纸变色,然后与标准颜色相比(每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一定的血糖数值),找出与其最相近的标准色,即可得出血糖数值。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无须特殊仪器设备,也十分经济,但测得的血糖值只是粗略估计,精确度远不如上述两种方法。

以上3种血糖检测方法以第1、2两种最为常用,这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血糖数值基本一致,但有时用袖珍血糖检测仪所测血糖值(尤其是在冬季)偏低,此时应注意与静脉血糖值对照。

常用的尿糖检测方法有几种?

目前常用的尿糖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班氏试液法和尿糖试纸法:

(1)班氏试液法。为传统的测尿糖方法:用吸管吸班氏试液(为天蓝色)20滴于试管内,再滴入2滴受检者的尿,混合后加热煮沸,然后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如颜色未变则为(-),绿色为(±),绿黄色为( )、黄色稍绿为(?)、桔黄色为(?)、砖红色或棕色为(?)。加号越多表示尿中含糖量越高,但不能完全反映血糖真实水平。

(2)尿糖试纸法。此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不如班氏试液法,因为尿糖试纸随时间延长敏感性逐渐下降,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尿糖要低。

初次发现糖尿病,满足一定条件,有可能会逆转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刚刚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需要用降糖药吗,有没有逆转的方法呢?

华子告诉他,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是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都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他现在需要去看内分泌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经过适当的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之后,糖尿病有可能逆转,也许有停药的机会。

一、糖尿病也许可以逆转

曾经的糖尿病观念,是一旦发病就无法治愈,需要终生进行降糖治疗。但随着对糖尿病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也可以理解为糖尿病逆转。

2021年发布的《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用药物也能有效控制血糖,实现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的主要条件,包括患病时间小于5年,患者要有较大体重(BMI≥25),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胰岛细胞尚存一定的功能(空腹C肽≥1.1,餐后2小时C肽≥2.5),同时要排除其他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的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二、生活干预是基础

初发的2型糖尿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胰岛细胞,但是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糖毒性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胰岛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只要重新激活这部分休眠的胰岛细胞,就有可能使糖尿病缓解。

减轻体重,是缓解糖尿病的核心。体重下降,不仅可以改善血糖,同时也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生活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包括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其中饮食控制的减重效果,要高于运动锻炼

限能量平衡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热量膳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有效减轻体重,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缓解。建议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采取适合自己的饮食控制方法,在维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整体的热量摄入

运动也是控制体重的好手段,运动不仅可以直接消耗能量帮助控制血糖,还可以增加肌肉量,减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得到持续性的改善。但是合并有心、脑、肺等疾病,或是肥胖程度过高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

三、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于生活干预不能有效落实的2型糖尿病,可以考虑进行8~12周的短期降糖药物治疗。较常用3类药物,包括二甲双胍GLP-1RA(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根据血糖和体重的情况,这3类药物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联合用药。在单独用药时,司美格鲁肽降低体重的效果最好。3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体重减轻最多。

肥胖程度较高(BMI≥32.5),药物的效果可能不佳,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减少进食量和食物的吸收,使体重下降,让糖尿病得到缓解。

总结一下,初次发现血糖升高后,要积极治疗,只要满足条件,有可能使糖尿病得到缓解,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用药物也可以控制好血糖。是否满足条件,以及如何选择用药,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用药有疑惑,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了吗?

偶然发现的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血中葡萄糖浓度通过许多激素特别是胰腺激素的控制,维持在狭窄的范围内。而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糖尿病,其他疾病如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衰或者肝脏疾病也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此外情绪因素、饮食过量、各种应激反应、药物因素等也可引起血糖的暂时升高。如果有这些因素,应该在因素消除后进行复查。

因此暂时的血糖升高,并不需要过分紧张,应先看是否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这也是糖尿病诊断的前提条件。暂时的血糖升高可能是对人们生活方式提出了警示,我们可以先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调节,多吃粗粮、多补充维生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