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线糖尿病(一线糖尿病肾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精准治疗在一线 为糖尿病患者“开小灶”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3月25日电(曾理)“这8份套餐是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开小灶’定制的,一会记得带进红区。”3月24日中午,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罗春梅护士长提醒即将进入红区交班的护士为患者配送专门定制的餐食。据了解,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做好精准治疗,从而提高危重症患者治愈率。

该院感染二科主任徐智教授介绍,在科室批量收治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很大比重,除新冠肺炎外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性疾病,且病情都较危重。

为给患者精准治疗,他们除遵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科学施治外,还充分发挥科室医生来源不同临床学科优势,定期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等,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而其中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又占到近两成,所以他们医护团队为这部分患者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方案。

罗春梅护士长介绍,在日常临床治疗中,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以外的膳食营养调节、运动改善、心理调节、血糖监控等都十分重要,所以,为加强这一部分患者的慢病管理,医护团队也多方努力,联系专门的营养师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一日三餐营养食谱,再请医院后勤保障团队根据患者们需要,专门“开小灶”定制低盐、低油、低热量的糖尿病营养餐。此外,还专门由来自内分泌科的临床护士王桢牵头负责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

“程叔叔,先吃莴笋、青菜,再吃鱼和肉,最后吃饭哟……”护士一边为患者送餐,一边提醒着用餐顺序。负责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的护士王桢解释说:“根据有关临床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先食用蔬菜,然后食用蛋白质(肉类),最后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顺序,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最佳。”

不仅如此,王桢为患者们建立了“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交流群”,邀请到她来自的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医护专家助阵,就大家对于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相关的疑问进行在线解答,每个护理小组对接联络员也会根据患者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在病房,王桢还与战友们在病房带领大家一同做八段锦、健身操等运动。并且还为糖尿病患者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就大家关心的慢病管理问题进行讲授和解答。

此前,一位经过他们精心治疗后新冠肺炎症状达到出院标准、血糖也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黄阿姨在出院时高兴地说:“医生说我要出院啦!没想到在这里除了治好我的新冠肺炎外,也学到了糖尿病管理的知识,以后有糖尿病的问题还可以咨询你吗?”

面对患者的信赖和不舍,王桢果断答应到:“当然可以,咱们的糖友群不会解散的,以后有问题都可以在咱们群里常沟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治疗中,哪些是一线用药,哪些是二线用药?如何选择?

孙医生经常说,二甲双胍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首选一线用药。那么还有哪些是一线用药,糖尿病朋友常用的药物是属于几线呢?

只有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他所有的降糖药物都是二线用药。

没想到吧?

药物选择的标准

一线药物就是治疗指南中首先推荐的药品,指南更新6次,推荐的首选用药就是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品种近年来逐渐增加,这就推迟了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是个好事,但是也增加了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怎样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适方案的选择,是对医生治疗技术的一个考验。

二线药物的选择应根据高血糖的程度和时间、合并症情况和药物的利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同样患者的年龄,对整体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患者经济情况、个人喜好在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也至关重要。

血糖的监测取决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的患者来说,应该进行更频繁的检测,而其他的降糖药物,因使用时低血糖的几率较小,测血糖的频率就可以减少。

看看哪些药物是糖尿病的二线用药?

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类药物,是主要的二线降糖药物,但是容易出现体重增加和低血糖,肾损害患者和老年人低血糖显著增加。因此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就被作为替代方案被使用。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此类药物可通过阻断肾脏钠-葡萄糖共转运体,导致尿葡萄糖排泄增加。还有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因此成为肾脏损害、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心衰患者的良好选择。这在最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被推荐使用。

胰岛素:胰岛素作为二线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对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明显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而需要立即降糖治疗患者。胰岛素有多种类型,皮下注射或者静脉使用,可以制定多种治疗方案,每天注射次数从每天1次到每天5次,或者持续皮下注射。

胰岛素可以和促泌剂以外的任何一种药物联合使用。

阿卡波糖:阿卡波糖可通过延迟肠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起到良好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碳水化合物比重较大的人群习惯。

肠促胰素类似物:目前有两种类型的肠促胰素类似物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口服DPP-4抑制剂和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肠促胰素是胃肠道对食物反应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胰岛素分泌刺激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肠促胰素也可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主要的肠促胰素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肠促胰素类似物有增加胰腺炎和胰脏恶性肿瘤的风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常规检测胰腺功能。

  • DPP-4抑制剂(也称为格列汀类)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且无低血糖风险。
  • GLP-1受体激动剂为注射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饮食,减轻患者的体重,因此被作为糖尿病合并重度肥胖患者的首选用药。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也称为格列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增加心衰风险。

综上所述:

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是二甲双胍,其他所有的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都是二线药物。

药物选择以药物疗效、副作用、年龄、对整体血糖控制目标要求、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患者经济情况、个人喜好来进行。#药回家看看#

美国发布最新的糖尿病指南,二甲双胍瓜不再是“王者”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22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当中对糖尿病检测、用药、护理、监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指导。尤其是在血糖控制方面,有比较重要的调整,在糖尿病界有着“神药”“基药”之称的二甲双胍,“王者”地位不再。这对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主要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指南用一个图形象地描述了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综合方法。

基础:生活方式干预

主要是指非药物疗法,从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就要开始进行,措施包括:

1、在家中备一套量杯和厨房磅秤,严格按医生或者糖尿病食谱选择食物类型及分量。

2、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要限制那些经过精加工的碳水,例如蛋糕、甜点、奶茶等,饮食中避免添加糖,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快餐。

3、多吃富含纤维的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比如胡萝卜、青菜、西葫芦或西红柿,每摄入1000大卡热量至少包含14克纤维。多吃鸡肉或豆腐这样的瘦肉蛋白质,以及糙米或藜麦这样的全谷物。

4、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及肥胖者减掉目前体重的5%-10%,能让胰岛素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而肥胖不但增加糖尿病风险,还会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

5、适当锻炼,运动能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有助于你饭后血糖水平下降得更快。

支柱1: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数值,定期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同于即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往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样医生就能知道患者控制的情况是好是坏了。

指南建议:在不引起低血糖的前提下,推荐将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以下。如果能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健康范围内,那么就能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如神经损伤、眼部问题或者心脏疾病。

首先通过饮食和锻炼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必须开始用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

但要注意,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能证明某些食物或者保健品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支柱2:使用有心肾获益的药物

以往,一旦开始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被推荐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其效果好,副作用小,被广泛作为基础用药。

但是,新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二甲双胍的一线地位,如果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周围动脉硬化等,或者合并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首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SGLT-2抑制剂;如果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可以首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作用的SGLT-2抑制剂。

如果需要注射用药,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而不是胰岛素,也可以二者联合用药。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高危因素,也就是说,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把两类新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而不是首选二甲双胍。

当然,如果没有心血管和肾脏病变,还是可以首选二甲双胍的。胰岛素治疗开始后也应该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这对控制血糖和代谢都有益处。

支柱3: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会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就要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若≥160/100mmHg,必须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140/90mmHg。

五类降压药物(ACEI、ARB、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都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是首选药物,也是联合降压方案中的基础药物。

支柱4:血脂管理

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以及达标率却较低,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脂管理。

伴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男性≥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3个月监测血脂1次。

对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下,每4~12周监测1次血脂,此后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

SGLT-2和GLP-1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它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的风险显著下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减量使用。目前我国被批准临床使用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等。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能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也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二甲双胍##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