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糖尿病(糖尿病感染性并发症容易治愈吗)
注意!糖尿病会传染,内分泌科主任王煜:教你四招预防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
而且,更恐怖的是,糖尿病是会“传染”的。瑞典科学家曾发现:由于相同的生活方式,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2~30倍。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是不可逆的过程,甚至还会出现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尿病病足等并发症……
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今天四川名医微坐诊为大家请来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煜,让她来帮我们解答关于糖尿病的疑惑。
哪些人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王医生介绍,以下5类人群很容易被糖尿病找上!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分娩过巨大婴儿的妇女
如果婴儿出生时大于等于8斤,妈妈就会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如果婴儿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妈妈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腹部肥胖人群
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都属于腹部肥胖。腹部肥胖者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患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年龄超过45岁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多慢性疾病都会找上门来,糖尿病也不例外。
据王医生介绍,糖尿病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这主要跟年轻人爱宅在家,进食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的生活习惯有关。除此之外,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影响人的内分泌代谢,进而加大患糖尿病的概率。
那么,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应该怎么预防糖尿病呢?
这些预防方式,你知道多少?
1、改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坚持早起早睡。
2、均衡营养结构。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3、加强监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4、每天保证运动量。通过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是怎么发展形成的?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素乱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首先,会出现胰岛分泌障碍或胰岛素抵抗等状况,但血糖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然后,会出现胰岛功能失代偿,会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空腹血糖仍偏高等现象,即糖尿病前期。
接下来,是没有症状的糖尿病,并慢慢出现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体重减少的症状。
最后,糖尿病长期不控制,出现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病人在冬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保暖。糖尿病病人抵抗力比较差,千万别受凉感冒了。
2、注意血糖的监测。冬天比较寒冷,很多糖尿病人运动量达不到,血糖会波动。如果血糖增高异常,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
最后,王教授特别提醒,糖尿病病人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果不吃药不打针,血糖居高不下,对脏器的危害可能会加重。
另外,得了糖尿病就不要盲目乱吃保健药啦,没有效果的~还是要相信专业医生的建议噢。
图片来源:123rf
编辑:离离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容易感染,后果有多可怕?医生为您讲清楚
糖尿病是“三高”之一,在“三高”之中虽然发病率不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最严重的。除了可以引发高渗、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外,最为可怕的是引发的慢性并发症。除了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微血管病变外,还十分容易导致各种感染。
很多朋友会疑惑,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感染还有那么可怕吗?现实生活中可不这么乐观,感染导致的死亡在重症医学科比比皆是。
就在刚刚结束的上个月,张医生的科室里有两位感染病人,虽然用了最高级别的抗生素,仍没能把患者从死神中夺过来。可见感染并没有朋友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且,大多数思想比较前卫的医生都认为,应用抗生素对抗感染,注定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之所以我们还在用,是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相对于健康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的风险会更高,症状会更重,死亡率也会更高。
很多朋友会说,不就是感染吗?这我们都知道,就是因为患者的血液里的糖分太多了,导致细菌更容易繁殖所导致的。如果您仅仅这样认为,就把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看得太轻了。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发机体感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 提供营养,促进繁殖
高血糖状态,有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液中的糖分升高,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从而导致感染风险更高。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 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的警察局,负责身体的防卫工作,对于无处不在的细菌和病毒造成杀伤,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糖尿病可导致机体多种防御功能减弱,如白细胞杀菌作用,吞噬功能,综合毒素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等,都会受到影响,除了导致感染风险升高外,还会导致感染更重。
免疫系统除了可以对侵入身体的微生物造成杀伤外,还可以清除人体内变异的肿瘤细胞。当患糖尿病时,这些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是高于正常人的。
- 血液循环障碍
张医生刚刚入职的时候,一位老医生教导张医生:外科感染常见的原因有3种,分别为死腔、血肿和缺血。
由此可见,缺血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
这是因为糖尿病不但会损伤人体的大血管,引发心梗脑梗,还会损害人体的小血管,毛细血管,造成小血管狭窄,毛细血管闭塞,引发组织缺血,更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扰。这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会引发和加重感染,而感染又会反过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甚至引发高血糖危象,危及生命。
感染是如何加重糖尿病病情的?糖尿病会诱发感染和加重感染,感染反过来也可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诱发高血糖危象,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败血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时,病情更为严重。
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是较为严重的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需早期诊断,积极处置,这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感染的时候,身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对抗感染,我们的身体会增加分解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明显升高。
这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抵抗感染是有好处的,但是,糖尿病病人本身血糖就是升高的,这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极易引发高血糖危象。
聊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对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减轻这些危害。
患了糖尿病如何减少感染风险?首先,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既往朋友们都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评定自己血糖是否达标。
但医生们研究发现这种评价方法还不够全面,目前,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逐渐走入了医生的视野。就是评价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朋友们只需要做一次动态血糖监测即可,通过这种监测,我们把血糖达标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就可以得出血糖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如果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应大于70%,说明血糖比较平稳,波动相对安全,感染的风险比较小。
除了控制血糖外,朋友们还需要注意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远离不良情绪。通过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最后,朋友们还需要注意,如果出现感染症状,一定要重视,不要拖到病情危重了,再给予处置,那就真的来不及了。医生最不愿意说的,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来晚了!
糖尿病除了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外,还十分容易感染,这是因为血糖增高,增加了细菌的养分,同时降低了免疫力,还会造成微循环障碍,这些共同导致了糖尿病人感染风险增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还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感染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及时就医。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Pan XR, Yang WY, Li GW,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operative Group[J]. Diabetes Care, 1997, 20(11): 1664‑1669. DOI: 10.2337/ diacare.20.11.1664.
#谣零零计划##心健康信科普##生命召集令超能团#@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月光海棠@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糖尿病患者,你知道「感染」对你来说有多么可怕吗?
大家好像都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可是你知道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会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并使已经发生的感染难以控制。
一大早病房就来电话了,“病人又发热了!”
发热的是一个中年男性,有多年糖尿病史,自己认为“身体好”,并没有在意自己身患糖尿病,也没有监测过血糖。有长年重度饮酒史。
不久前劳累后发热,自己认为“是感冒了,也没在意,没做任何处理”。随后出现肛周疼痛,体温近40度,当地医院诊断“肛周脓肿”,并对肛周脓肿进行了处理。同时发现血糖接近30mmol/L,尿中酮体2 ,考虑糖尿病酮症。患者感心悸明显,遂入院。
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并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控制,可是化验又发现肝酶升高。除外传染病后做腹部超声发现一个约占整个肝脏1/3的肝脓肿。当时脓肿液化不完全,不能抽脓。
于是又加大抗炎力度。但患者病情依然出现反复,再次发热,白细胞达2万多,于是紧急超声导引下穿刺抽脓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单纯切开引流后可以形成肛瘘。本病起病急,疼痛剧烈,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肛周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倦怠、排尿困难等。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合成受阻,免疫球蛋白(抗体)同样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此以往,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肛周脓肿、疖肿等。反过来,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
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极易发展成更加凶险的疾病——肛周(会阴)坏死性筋膜炎,有报道其致死率可达到40%。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防止肛周脓肿发生:
1、控制好血糖
2、便后清洗肛门、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3、清淡饮食,避免辛辣
4、维持正常排便,防止便秘,发生腹泻要及时诊治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患者肝脓肿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肝脏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若不积极治疗,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脓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死率可高达10%~30%。肝脓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寒战和高热、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发生肛周脓肿后,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糖尿病可导致神经损害使得机体疼痛敏感性下降,导致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极易掩盖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使早期诊断困难。所以,对持续发热久治不缓解者应警惕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行腹部超声检查。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患者治疗应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体积较大、脓腔液化、凝血功能正常、心功能可耐受穿刺的患者应及时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感染。
所以,你看,糖尿病多可怕。健康生活,控制饮食远离糖尿病是最佳选择;已经得了糖尿病的要认真控制血糖,切不可因为糖尿病没有症状就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