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打针剂量(糖尿病打针剂量计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糖友的福利来了!2种新胰岛素:高浓度胰岛素和一周一次的胰岛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一定不会陌生,但现实中不少糖尿病患者是比较抗拒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认为注射胰岛素后就不能停用了;二是目前大多数的胰岛素都需要每天注射2-4次,许多糖尿病人认为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但如果告诉大家,有一种胰岛素,只需要注射液很小的剂量,或者每周只需要注射一次,便可平稳控制血糖,这种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现在,这种新型胰岛素即将要与我们见面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吧。

1.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是其中一个即将上市的高浓度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由于添加了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使等电点升高,因此注射后在人体内不易溶解,可在皮下形成结晶,缓慢溶解,促使胰岛素二聚体和单体缓慢释放到组织和血液中,从而起到长效作用。

甘精胰岛素另一个优点就是降糖作用平稳,没有明显的峰谷浓度,因此也很少会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目前我们使用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主要为U100(Gla-100),也就是每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单位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要注射液1次,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在睡前注射,也避免了对日常社交活动的影响。

而今天我们要隆重介绍的是甘精胰岛素的升级版——U300(Gla-300),也就是每毫升注射液中含300单位甘精胰岛素,Gla-300除了具有原来Gla-100的所有优点以外,由于浓度更高,因此注射剂量更小,却具有更长的药物维持时间,有研究结果显示,Gla-300连续注射8天,能够维持血糖稳定长达30h,而Gla-100最长只能维持25h。不仅如此,与Gla-100相比,Gla-300的血糖控制更优,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2.一周仅需打一次的icodec胰岛素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研发新型胰岛素,试图解决频繁注射的麻烦,2020年,好消息传来,科学家通过修饰胰岛素分子研发出icodec,注射后,icodec即可与白蛋白牢固、可逆结合,形成“循环存储库”,半衰期长达196小时!这一新型胰岛素可以一周注射一次,满足糖友的胰岛素需求。

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未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使用icodec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和安全性,与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U100的患者相似。

目前icodec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希望这将加速该产品的全球开发计划,并实现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从而惠及更多糖尿病患者。

当然,由于这些新型胰岛素研发成本高,上市后在价格方面可能会偏高,但由于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和国家谈判的深入开展,这些药物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以一个亲民的价格供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袁晨光.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配制及质量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6-8.

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时,每天打多少剂量?

通常在注射胰岛素以前,首先要做好第一件事,那就是决定开始到底打多少剂量的胰岛素。下面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1型糖尿病患者常用以下这种方法。按照一般情况来讲的话,糖尿病患者在刚开始打胰岛素时,通常是每天三到四次的量,其中,早餐前的注射剂量为最大,晚餐前注射剂量次之,午餐前注射剂量较小的方法去注射,如果还需要睡前加打一针的话,这时候的剂量是最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从每天一针或者两针预混胰岛素制剂开始。如果患者主要是空腹血糖不好,这一针制剂可以放到晚餐前或者睡觉前进行注射;如果患者主要是在早餐后两小时血糖不好,则可以在早上空腹时进行胰岛素注射。

现实中也有很多方法,可以作为初始剂量的参考值。

1.可以根据尿糖的多少选择: 一般来说哪一次尿糖为几个加号,就应该按每个加号2 - 3个单位在上一顿饭前打适量的胰岛素。举个例子,如果午餐前尿糖为三个加号,刚开始的时候就可以在早饭打6-10个单位的胰岛素。如果空腹尿糖为三个加号,那么应当的在前一天晚餐前或者睡觉前打6-10个单位的胰岛素。

②按血糖高低打胰岛素:按(血糖- 100) x千克体重x6 2 000的公式计算胰岛素的用量。

③按每片磺脲类降糖药合5个单位胰岛素来计算:如早饭前吃两片优降糖,可以改为10个单位胰岛素;

④根据经验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可根据血糖的高低决定在三餐前打8、4、6个单位或者10、6、8个单位的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这算是一个比较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可以按照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选择剂量注射胰岛素几天的时间,然后,再根据血糖控制的水平进一步加以调整。

我国首个《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发布,无针注射技术正式进入临床诊疗序列

来源:环球网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受限于药物特殊性,目前只能注射给药,针头引起的身心不适让众多糖尿病患者抵触甚至放弃胰岛素治疗,这使得大部分患者错过黄金治疗期,加剧并发症到来,拉低生活质量,减少寿命。为改善应用胰岛素患者的生存现状,无针注射器顺势而生,经历众多国内外权威专家实验论证后,我国首个《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在京发布。

2020年8月5日,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制订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正式发布,近百年历史沿袭胰岛素用针扎的老方法已经落伍。

由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牵头,发表于BMJ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298亿,成人患病率约占12.8%,而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仅有25.9%,长期血糖不达标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极易成为易感人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又成为高致死率人群。而胰岛素的适时和及时介入,能使糖尿病患者迅速平稳血糖,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传统胰岛素注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患者的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也是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有超过两千万的中国成人患者,每天必须承受胰岛素注射所带来的痛苦,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并不理想。证据表明,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51.3%的患者会因为恐惧、疼痛等原因抗拒治疗,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中途放弃,或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我国胰岛素应用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主委赵芳主任介绍,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可以减轻患者注射痛苦,并经大样本量的多项研究证实,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同等剂量胰岛素下,较更换为无针注射器前更平稳。

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告诉记者,无针注射器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的皮下注射,进入皮下后较有针明显弥散,有助于吸收,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缓解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指引”的推出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的操作指导,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优的胰岛素注射选择。

针对无针注射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十余家三甲医院共同开展的 “FREE研究”结果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组较有针注射组,获得了更好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数值;注射疼痛感及不良反应更低;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无新发硬结产生,综合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有针胰岛素注射组。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一系列相关研究的无针注射器具,均采用我国一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相关无针产品斩获德国红点奖、日本Gmark奖、中国红星特别奖等诸多国际大奖;无针研发和科技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

此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的制订,依托民族医疗科技产品,汇聚国内顶尖的内分泌和护理领域专家,依靠殷实的中国证据,标志着无针注射胰岛素正式进入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序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大范围开展无针注射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国家。期待中国的无针注射技术可以早日更广泛地应用在其它医疗领域,从而造福更多承受针头之痛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