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渗补钾(高血糖高渗状态补钾方案)

掌上医讯 0
文章目录:

临床常见紧急情况处理--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简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由于应激情况性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而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及肝糖释放导致严重高血糖,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见于中、老年病人,有或未知有糖尿病史者,病死率较高。

诊断要点

1.血糖≥33.3mmo1/L,持续24h以上。

2.血浆有效渗透压≥320mosm/L,血钠≥145mmo1/L。

3.血清HCO3-≥15 mmo1/L或动脉血气检查示Ph≥7.30。

抢救措施

1.补液在HNDC的治疗过程中,补液总量略高于失液总量的估计值。补液种类包括生理盐水,低渗盐水或低渗葡萄糖液,右旋糖酐,全血或血浆,5%葡萄糖液及葡萄糖盐水。补液方法是在治疗的前2h输生理盐水2000m1,以后的6h内,则可每2h输入1000m1,直至体液补足。治疗的8-24h内,则可每2h输液500m1。补液的种类,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

2.胰岛素 HNDC患者对胰岛素一般比酮症酸中毒患者敏感,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胰岛素的剂量也比酮症酸中毒患者小。常用剂量为静脉滴注4-6U/h,使尿糖保持在 — ,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3-5.6mmo1/L为宜。

3.纠正电解质紊乱 HNDC患者的钠丢失可通过补充含氯化钠的液体而得到纠正,故其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主要任务为补钾,24h内补钾4-6g。当尿量<5mmo1/L时,可暂缓补钾。

4.纠正酸中毒如酸中毒不严重,一般经足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可纠正。当HCO3恢复到10-14mmo1/L以上时,则停止补碱。高渗碳酸氢钠液不宜用于HNDC患者。乳酸钠可加重乳酸性酸中毒,也不宜用于HNDC的治疗。

5.去除诱因如疑有感染,应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采用足量适用的抗生素。

6.处理并发症。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补液方法

糖尿病昏迷前,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尿和倦怠乏力等加重,以及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这主要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失水所致。由于失水则见体重明显下降、皮肤粘膜干燥、唇舌干裂、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甚则休克。所以针对此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首先需要补液。

由于严重失水、高渗状态为本症的特点,故迅速补液、扩容、纠正高渗为处理的关键。

1、补液性质

目前多数主张开始输等渗液,优点是大量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具体按以下情况掌握:①对血压较低、血钠小于150mmol/L者,首先用等渗液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若血容量恢复血压上升而渗透压仍不下降时再改用低渗液。②血压正常,血钠大于150mmol/L时,可一开始就用低渗溶液。③ 若有休克或收缩压持续低于10.6kPa(80mmHg)时,除开始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

2、补液剂量

一般按病人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12%估计。精确估计病人的失液量比较困难,实际上也不必要。

3、补液速度

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一般头2小时输1000~2000mL,头4小时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后渐减慢,一般第一日可补给估计失水总量的1/2左右。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有冠心病者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不宜过快过多。 经输液后血糖降至小于或等于13.9mmol/L时,液体可改为5%葡萄糖液,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

另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胰岛素使用及补钾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只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人所需胰岛素量比酮症酸中毒病人小。

糖尿病高渗昏迷如何补救

糖尿病患者在高糖、脱水的环境下容易引起高渗性昏迷,与酮症酸中毒昏迷相比,其死亡率高且不易控制,因此高渗性昏迷重在预防。但如果不幸得了高渗性昏迷合并症,该如何补救呢?其实要点很简单,就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进行补液,纠正高渗、高糖的状态。

纠正高渗

最初可按每小时 15~20 mL/kg 给予生理盐水1000~2000mL,再根据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测定结果作决定。输注生理盐水后:

1. 若血浆渗透压正常,血钠浓度大于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液。一旦血钠开始下降,应立即改输等渗液。

2. 若血浆渗透压较低,血钠浓度小于155mmol/L,可首先用氯化钠等渗液恢复血容量和血压。

须注意的是,补液的速度应先快后慢,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冠心病患者需特别对待。如无心衰,在开始的两小时,输液 1000~1500 mL,在开始的第 3~6 小时,输液 1000~2000 mL,以后逐渐减慢,一般第一日可补给估计失水总量的1/2左右。

(高渗昏迷时需补液来缓解脱水状态)

纠正高糖

糖尿病高渗昏迷时,治疗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第一天剂量一般在100U以下,初始 0.1 u/(kg·h) 负荷,使血糖浓度每小时下降3.3~5.6mmol/L。若剂量过大,血糖迅速降低而体液补充不足,将导致血容量和血压进一步下降,加大患者死亡率。

经输液后血糖降至13.9mmol/L或其以下时,液体可改为5% 葡萄糖液,与胰岛素2:1~4:1使用,按胰岛素 0.05 u/(kg·h)的速度输注。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5% 葡萄糖液可替换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

在补液降糖的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血钠、血糖水平,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脑水肿、脑疝并发的可能。当患者病情改善、神志清醒时,可根据血糖、尿糖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转为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