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肝脓肿症状(糖尿病肝脓肿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发热需要警惕肝脓肿
肝脓肿是肝脏内形成的一个脓包,通常由细菌、寄生虫或真菌感染引起。但是现在临床常见的基本上都是细菌。
常见的细菌,比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及厌氧菌,前两种最常见。
常见的感染原因,比如胆道逆行感染(如胆管炎)、门静脉途径感染(如阑尾炎,胃肠炎)、直接扩散(如膈下脓肿)或血行感染(比如拔牙)。
我们现在临床碰到的肝脓肿,90%以上都有糖尿病,而且控制的不好,往往一个胃肠炎,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出现高热,一查就是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多见于热带地区,脓肿多为单发,右叶居多。我还没见过。
真菌性肝脓肿念珠菌属常见,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化疗、长期使用激素)。目前也没碰到过。
肝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不典型,高热是肯定有的,但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如果没有右上腹痛,肝损害等表现,很容易漏诊。
我们也碰到过很多次发热在外院抗炎效果不好,来了以后查的结果就是肝脓肿。不过大家不要以为就是因为我们厉害,其实肝脓肿早期往往影像学不明显,B超经常看不到,有时候平扫CT都看不到,所以被漏诊。但是随着病情进展,局部液化,无论是B超还是CT就都能看到了。另外就是早期的时候增强CT一般也能发现,所以一旦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我们都是做增强CT,阳性率就比较高。最后一点我们见的比较多,所以也有一点点警惕。
常见的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超声:首选筛查,显示肝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占位。但是早期容易漏诊。
增强CT/MRI:更敏感,可见环形强化病灶,伴中央液化坏死。
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等。有一部分人血培养阳性(细菌性)。
3. 病原学确认:血培养或者穿刺脓液培养,或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
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首要的治疗就是抗生素,需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头孢 甲硝唑,或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等)。
2. 引流治疗:
一般脓肿直径>5cm单纯抗炎吸收太慢,就会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现在超声引导穿刺还是很方便,安全性也比较高,所以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该做的时候就要做。多房脓肿、破裂或穿刺失败时考虑。
3. 营养支持、控制好糖尿也非常重要,血糖控制不好,感染就不容易好。
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肝癌坏死形成脓肿,需要鉴别,别单纯按脓肿治疗,耽误病情。再有就是肝囊肿感染,有时候也不容易判定,需要综合分析。
下面这是一个肝脓肿患者,可以看到他的血糖非常高。
白细胞也明显升高。
下面CT图示就是肝脓肿部位。
B超也提示肝脓肿。
这个是穿刺引流的B超结果。
这个患者来诊的时候也只有发热,没有腹痛,所以在医院没发现,其实大多数肝脓肿都没有腹痛。主要是高热,寒战,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会升的比较高。
如果碰到糖尿病患者,出现解释不了的高热,一定要警惕有没有肝脓肿的可能。#发热##肝脓肿##肝脓肿需要做手术吗#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烧、肚子痛要警惕肝脓肿发生,严重会要命
作为一个肝胆外科的医生,真的不知道遇到多少例肝脓肿的患者,这其中不少都是中老年人,而且都有一个特征——几十年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也不好,来的时候发烧到39℃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40℃以上,不仅如此,严重的是感染性休克了(体温低测不出、血压很低、精神状态很差)。所以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威胁很大的疾病(老年人较多)。
- 我所讲的肝脓肿是细菌性肝脓肿,也就是说细菌跑到肝脏里面繁殖进而出现化脓、形成脓肿,但其实导致细菌性肝脓肿的原因最主要的并不是糖尿病,而是胆道的疾病,如胆总管结石或者胆道感染疾病,但是这次我只讲糖尿病这方面的原因,也是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做一次科普。
-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得肝脓肿,这也比较好理解,首先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是低下的,容易得一些感染性疾病,不只是肝脓肿,有的时候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的脚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样感染病灶;其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较高,是比较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的,也是让细菌大量繁殖的有利支持;而老年患者更是年老体弱,所以更加容易得这类感染疾病。
1、首先患者最早期以及主要的表现就是发烧与寒战(哆嗦),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肝脓肿的常见表现,当然体温不是立马就是那么高的,而且也不是一天内都是高热,可能一会高一会低,但是总体上都是发热的,因为哆嗦后出大汗体温是会有所下降的。但是一般都是在38℃以上,最高能到40多℃。
2、肝脓肿的患者也是会出现右上腹部的疼痛的(肝区疼痛),这是因为肝内的炎症是会导致肝脏变大,肿胀,所以出现一个劲的疼痛,但是由于肝脓肿的发生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不一样,如果肝脓肿比较靠近肝脏的上缘,那么患者常常会出现深呼吸时剧烈疼痛的表现,而且单发的大脓肿疼痛的比较重。
3、这样的发热与腹痛的折磨会让患者出现浑身没劲、不想吃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有的会出现拉肚子、肚子胀的情况,因为肝脏的血运丰富,细菌的毒素会迅速传播的全身,而且疾病也会消耗患者的能量,严重的话,患者会萎靡不振。
首先就是要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与抵抗力,来抵御细菌的入侵,但是有些人本身就是体质弱,所以尽量减少感染的诱因,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如果有这方面的表现要及早就医。
而对于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或者经常发作胆管炎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治疗,毕竟胆道的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
六旬糖尿病患者未按医嘱吃药,不料血糖飙升突发肝部脓肿急就医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林牧 张雨 林雅琴
“还是我自己太大意了呀,等出院后,我肯定好好吃药,重视身体健康。”6月15日,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而引发肝脓肿的李先生(化姓)对武汉市普仁医院肝胆胰疝外科医护人员再三保证。
李先生今年60岁,一年前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医生为他开具了降糖药物并嘱咐他监测血糖。然而,由于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李先生就慢慢放松了“警惕”,不仅没有按时监测血糖,更是连吃降糖药物都“偷懒”,有时吃,有时不吃。
6月5日,因持续头痛超过四天,李先生来到武汉市普仁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医生发现他的血糖值已经远超正常范围。经过紧急处理,李先生的血糖逐渐稳定。然而,6月9日晚,李先生又突发腹部疼痛不适。经过CT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肝区存在多发低密度影,肺上发现有结节,一度怀疑为肝脏恶性肿瘤,更令人担忧的是,李先生还出现了反复发热的症状,最高体温达39.3℃。经过多学科会诊和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诊为多发的肝脓肿,这就是导致李先生发烧的罪魁祸首。
“患者是由于长期忽视糖尿病管理,没有好好控制自己的血糖,导致免疫力低下,给了细菌可乘之机,并且因为自身抵抗力下降,感染比较严重,形成了较大的肝脓肿病灶。最大的一处脓肿足足有个苹果大小了。”肝胆胰疝外科主治医师罗刚表示。
在详细评估了李先生的病情并治疗了相关并发症后,6月11日,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杜杰带领团队为李先生实施了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李先生的体温逐步恢复正常,身体恢复良好,不久将出院。
杜杰主任正在为李先生查房
武汉市普仁医院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杜杰提醒,肝脓肿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饮酒、控制血糖,并忌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他强调,有糖尿病或胆结石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出现寒战、发热、肝区不适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肝脓肿的可能,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肝胆外科就诊。通过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脏彩超或CT检查等明确病情,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如病情处置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平时应注意休息,适当地运动增强免疫力。
(图片由武汉市普仁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