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年纪大了糖尿病(年纪大了糖尿病脚趾烂中医能治好吗)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世界糖尿病日: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病人,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20%左右。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是2型糖尿病。

2、老年糖尿病患病年龄、病程、身体状况、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并发症与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经济状况及医疗支持、对治疗的预期以及其预期生存期均不同。

3、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糖尿病人的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活动耐力下降。应关注运动治疗的风险以及重复用药或遗漏用药的可能。

4、进入老年期之前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诊断糖尿病时一般已存在多种并发症,且比较严重。因此,老年糖尿病一经诊断,应该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并发症筛查。

5、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同时与其它疾病伴发,易误诊或漏诊。

6、老年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反复低血糖发生会加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甚至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7、老年糖尿病病人可伴有多种代谢异常,部分同时罹患肿瘤或其它伴随疾病。

二、老年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高,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成人

1、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半数以上没有糖尿病病史。

2、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等。

3、乳酸酸中毒,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心肺功能异常等易发生乳酸酸中毒,需用双胍类降糖药者,应使用二甲双胍,避免使用苯乙双胍。

4、低血糖,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巨大,甚至致命,反复发作低血糖,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自主神经病变或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易诱发无症状低血糖,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认知功能的损害也使患者无法自我判断低血糖的发生,应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简单的治疗方案。

三、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变。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病变广泛、严重、临床症状轻的特点,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2、老年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肌酐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在部分病人不能确切反映肾脏情况。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多与糖尿病肾病共同存在。

4、老年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结构改变,认知功能减退,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均随增龄而增加。

5、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青光眼、耳聋、运动受限、跌倒或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胰岛β细胞功能与年龄相关,糖尿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增龄效应,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维持合理的体重、纠正其他代谢异常、以及定期筛查对预防糖尿病有益。

四、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HbA1c控制目标适度放宽。

2、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依据病人情况推荐个体化的方案。

3、需关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减退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

4、在进行降糖治疗时要注意血压、血脂、凝血机制等异常(文/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护理中心 王欣然)

老年人血糖高一点就得吃药?10年“糖龄”老人分享3条控糖经

血糖偏高是很多老年人要面对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2.6亿老年人中有三千多万糖尿病患者,形势非常严峻。对该病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发展到后期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对器官有影响,还会出现连医生都无能为力的并发症,老人的寿命也因此受到影响。

血糖高到多少要吃药?

如果让患者自己选择,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想吃药,一旦吃了就好像再也离不开了。其实临床上很多患者没有吃药血糖也很稳定,由此可见,不一定只有吃药这个办法。但是,吃还是不吃,决定权不在于患者,而是要看症状和指标,要听从医生的指导。

两个数字是红线,一个是6.1,意味血糖已经发生波动。此时可结合餐后血糖水平进行判断,如果这个数值也是超标的,可以判定为糖尿病。

第二个数字是7.8,当老年人随机抽检的血糖水平超过这个数值,要提高警惕,建议做OGTT试验

此外还要看年龄,80岁以后没有超过8.3可以暂且观察,前提是身体条件还不错,没有其他严重疾病,这个时候要做好饮食管理。

总结一下,没有超过7.8的时候,患者有希望通过饮食和运动让血糖下降,这个时候要明确自己的控制目标,尽快恢复正常,如果控制计划失败了,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血糖高的人不能吃米饭和肉?

其实医生在指导患者降糖的时候,不会要求患者一定不能吃什么,只会让大家合理控制,适当食用。在明白这一点后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能吃。

不吃米饭饿得厉害,扛不住的时候就会吃点其他东西,还有可能超量摄入,这样对控糖更加不利,所以,米饭可以吃,里面可以加入小米、燕麦等食物,降低对血糖的影响。

肉也是如此,瘦肉饱腹感比较强,蛋白质也比较多,吃肉之后明显感觉身体有劲了,获得了能量,而且肉和主食可以搭配,吃肉的话就减少米饭,能够帮助控制碳水摄入。

也就是说,这两种食物都能吃,没有不能吃的说法,患者在饮食干预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一点,疾病当头没有忌口一说,如果饮食上顾忌太多,反而会影响正常代谢,对代谢糖分是不利的,而且会影响正常气血生成,出现浑身乏力、焦躁、失眠、脱发等情况。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吃,不妨和控糖成功的人学一学,她们的经验值得你学习。

10年“糖龄”老人顿顿吃肉,她的控糖经验分享给你

袁大叔十年前被确诊糖尿病时血糖很高,已经超过14mmol/L,当时他还有高血压,身边的朋友都劝他吃药,但是他决定用运动和调整饮食来控制血糖,朋友们都觉得不可能做到,可是袁大叔用事实说话,经过努力他的血糖已经降到4.5mmol/L。

不再睡懒觉,每天早起去晨练

袁大叔以前很懒,退休后每天都要睡到九点多才起床,不喜欢运动,觉得运动很累。现在他改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定好闹钟去晨练。为什么选择晨练呢?因为《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表示,晨练代谢率更高,有助于血糖平稳。

但是袁大叔不会空腹去运动,他会喝半碗蛋花汤或一个水煮蛋,然后再进行运动。而且对运动时间也有讲究,那就是不能超过7点,医生曾经告诉过它清晨运动对心血管风险比较大,所以他在7点后才出门,到公园正好七点半,太阳已经升起,此时运动比较安全。

一日三餐合理搭配,不敷衍

袁大叔和老伴两个人生活,以前吃饭比较随意,有时吃前一天的剩饭剩菜,有时又大鱼大肉。现在袁大叔会在晨练结束后买两份早餐回去,还会把中午做饭用到的食材准备好。

早餐通常是杂粮米粥、素菜包子,或者是一份少油少盐的面条。午餐他喜欢吃杂粮饭,里面有很多种豆子。

每天都吃肉,但是基本上是鱼肉、鸡肉、海鲜,脂肪比较少,为了增加食用性,还会搓成鱼丸或虾丸。一整只鸡煲汤也很有营养,里面加入玉米、山药等食材,吃了血糖不容易上升。

晚餐吃得分量很少,通常是燕麦粥或玉米馒头,搭配牛奶或一份清炒蔬菜。正是因为袁大叔把碳水和油脂的摄入量控制得比较好,所以虽然他每天都吃肉、吃米饭,但是血糖一直很稳定,没有继续上升。

而且晚餐吃得少,晚上睡觉身体没有负担,不用担心产生多余的热量。

晚上睡觉前看书、做拉伸运动

睡觉前的时间袁大叔也没有浪费,他会看会儿手机,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学习15分钟后再做拉伸运动,活动四肢和颈椎,促进血液流动,这样一来在睡觉时血液就不会太黏稠。

血糖能平稳降下来,而且不会再上升,说明用对了方法,如果你现在也正被疾病困扰,不妨学习文中的经验。其实很多慢性病的控制,都离不开运动和饮食,掌握了精髓那么其他疾病也能掌控自如。

老年人发现糖尿病,直接吃药还是有别的方法?医生告诉您“高招”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糖尿病逐渐成为困扰长寿族群的一大健康挑战。

老年糖尿病并非简单的年龄标签,而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医学谜团。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老年糖尿病,了解其定义、分类、预防和治疗方法,为读者揭开老年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老年糖尿病,简言之,是指65岁及以上年龄段被诊断出的糖尿病。这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最为常见,而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也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将老年糖尿病划分为T1DM、T2DM以及特殊类型,例如单基因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引起的糖尿病。

@康复Therapy

窥探老年糖尿病的独特之处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同寻常,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相反,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或伴发病,甚至以此为首发表现。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与多种恶性肿瘤存在关联,特别是在胰腺癌患者中,高达68%存在血糖升高的情况。因此,建议对初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筛查,以排除潜在的并发症。

运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支柱

运动被证明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有效手段。然而,老年患者由于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骨关节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开始运动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运动风险评估。通过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等多项测试,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健身舞、韵律操等。对于运动能力较差者,低强度有氧运动是安全的选择。每周5~7天,每天最好都进行运动,尤其是在餐后1小时内进行约20分钟的运动效果最佳。运动强度可通过主观疲劳感来评价,一般为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轻微疲劳感,这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运动状态。

运动中的细节把控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我们需特别关注药物的使用。由于老年患者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为避免运动相关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事件,需要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药物时间的间隔。此外,加强对运动前、后和运动中的血糖监测,以及对低血糖症状的观察,是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运动的重要措施。

抗阻训练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通过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抗阻训练,或采用自身重量练习如俯卧撑,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性肌少症。为了增强平衡能力,柔韧性与平衡能力的训练不可忽视。交替性单脚站立、走直线以及瑜伽、太极拳等练习都是增强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协调性。

结语

老年糖尿病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医学问题,但通过科学的分类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走向健康老龄化之路。关注运动、科学用药、定期体检,是预防和管理老年糖尿病的重要环节。让我们一同助力老年群体拥抱健康、活力的晚年生活。

@头条健康#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