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饸饹面糖尿病(饸饹面含糖量)

渭南科普 0
文章目录:

吃在渭南:荞麦饸饹,好吃不贵 保健康

饸饹是陕西著名的汉族特色小吃,分为小麦面饸饹和荞麦面饸饹,而荞麦面饸饹比小麦面饸饹更美味,陕西大多数县市的老百姓都会做,各地的制作工艺也大同小异,口味自然有所不同,至于起源于那朝代已无从考究。

荞麦是人们主要粮食品之一,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古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今荞麦及荞麦面条在日、韩两国十分流行。因其含丰富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颇受推崇,被誉为健康主食品。 是一种适宜在高寒气候生长的植物,只有在大同地区有种植。荞麦经过加工制成荞麦面,可以加工成面条,压饸饹,捍圪坨,碗坨等,可以热吃,也可以凉吃。因其是无糖食品,因而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美味佳肴。

营养成分

荞麦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最近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荞麦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医学价值

1999年10月第二届日本代替医疗学会发表文章认为:荞麦中含有丰富的PMP(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它能抑制血液中脂质上升,改善脂质代谢,从而起到预防高血脂症、脂肪肝的作用。临床实验人们服用PMP一月后,血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酸有明显下降。另在大白鼠动物实验中,服用PMP二周后,其脑内神经传递物质有显著增加,据此推测其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白鼠实验发现,只有荞麦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效果,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进胰岛分泌,降低血糖。

由于PMP能强化毛细血管的弹性,对动脉硬化,改善高血压症,预防脑血管意外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看来荞麦确是一种十分优良的主食品,尤其适合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经常食用。

一般建议每三天吃一次荞麦或荞麦面条(相当于面条100克),即有一定保健效果。目前在日韩等国,荞麦面条及荞麦食品颇受人们喜爱。

药用保健价值利用

荞麦含有很高的药用成分-生物类黄酮,茎、叶中的含量比种子中多,苦荞含量比甜荞多。槲皮酮及其苷类是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抗炎、止咳和祛痰作用,苦荞中含量约1.6%左右,已制成槲皮素药品。荞麦的芦丁和其他多酚含量丰富,芦丁是槲皮酮-3-0-芸香糖苷,可以防治毛细血管脆弱性引起的各种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荞麦中含有大量的铜,为小麦、大米的2~4倍,铜能促进铁的作用,有益于防治贫血病。荞麦含有其他粮食稀缺的硒,有利于防癌。荞麦还含有较多的胱氨酸和半胱氨酸,有较高的放射性保护特性。荞麦种子中含有8种蛋白酶阻化剂,这是蛋白分解酶的一种阻碍物质,能够阻碍白血病细胞增殖。尤其是食用苦荞及其制品可显著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血脂和血糖,对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疗效作用,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有良好的治疗和缓解作用,对肠胃疾病及口腔溃疡等也有较好的疗效。荞麦药用、保健、功能性产品主要有:生物类黄酮(1号)胶襄、生物类黄酮(2号)胶襄、生物类黄酮散、生物类黄酮软膏、生物类黄酮牙膏、生物类黄酮口香糖、苦荞胶襄、黄帝膳(中日合作)、荞麦抗癌药品、苦荞冲剂、苦荞速效粉、苦荞颗粒粉、苦荞营养保健糊、各类苦荞化妆品,如苦荞护发素、苦荞浴液、苦荞护肤霜、苦荞防辐射面膏及荞麦系列饮料,如苦荞清肺润喉饮料、苦荞祛暑饮料、苦荞滋补饮料等。

营养价值

1987年,经北京粮食科学研究所、中日友好医院等八家单位共同协作研究,确认苦荞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十八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叶绿素、芦丁、硒、锌、镁、铬、钙、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高,而且含有二氢氧顺式肉桂酸美容成份。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疗效。

尤其是昭通大山包的苦荞,营养价值极高,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1.9%,高于大米;含脂肪2.4%,高于小麦和大米;含7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高于小麦;同时,它还含有纤维素12.3%、淀粉70-85%、糖类6.3%,以及铁、磷、钙等矿质元素和柠檬酸、苹果酸、每100棵苦荞粉还含有0.41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1和0.16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2,都超过大米。

特点

条细筋韧、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

忌口

服用中药者、患有肠胃病者、孕妇、过敏体质者,另外,荞面属寒性事物,不宜与羊肉等热性食物搭配。临渭美食

临渭美食

改革开放后,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南白村普通农民白学林,响应国家号召,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乘着渭南市食品交流会的东风,于1982年在渭南市临渭区(原渭南地区渭南市)民主北路开了一间门面,就卖荞麦饸饹,因为自己是南七乡人,所以就起名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这就是渭南也自然是陕西的第一家"南七荞麦饸饹"馆,因为祖辈就靠卖饸饹营生,所以白学林的荞麦饸饹做的可口美味且色香俱有,可谓是十里飘香,再加上妻子肖素萍笑面迎客,热情待人,他家的饸饹馆生意也就日趋兴旺,很多顾客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大老板和高官人群,这样南七荞麦饸饹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没有几年白学林家已是南白村响当当的首富了。

南七饸饹有名,一是名在它的做法上,二是名在它的吃法上。

南七饸饹的做法特色有四:

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荞麦》如此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原先,渭南一带乡村普遍种植荞麦,但由于产量较低,当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已不再种植。现如今荞麦面只能从陕北、山西、内蒙等地拉运了,其中以陕北荞麦面为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现代研究表明: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荞面饸饹有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食品。

二是和面独特。和面是饸饹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碱水(苏打水),而是石灰水。据一位经营南七饸饹的师傅讲,制作石灰水最好选用产自于富平县(渭南市属县)的青石,即石灰石,至于问及是富平县何处的青石,师傅说:"我的师傅说保密。"制作的具体过程为:适量大小青石一块,放在炉火中烧至通红,然后用火钳夹出,丢在盛有半桶水的铁桶中,等待到块状石头,化为白色粉未溶解在水中澄清后,上部的清液就是和面的专用石灰水。用此法和面压制出来的饸饹,特筋道。有人担心石灰水对人肠胃有伤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石灰水毕竟是少量的,况且已经充分和面发生了作用。

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的表面光滑。要做到常言道的"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再醒上个把钟头,然后分成半尺长圆柱形的剂子备用。

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饸饹床子压制成形的。传统的压制方法是使用木制饸饹床子。饸饹的粗细主要决定床子的铁孔的大小。饸饹的压制和熟化是一体作业的。由于饸饹的压制是个力气活,一般由男性来干,女性在一旁当助手。男的将饸饹床子支架在二尺铁锅上,抬起装有木活塞的压杆,女的将醒好的剂子装入床子内,男的将活塞对准剂子,全身力量集中于压杆后部,只听吱吱呀呀一阵响声,就从床子下面铁制的数十个小圆孔中被挤压成细圆长条状,当一剂压完后,当助手的女的用手在床根底下快速一切,饸饹就掉进烧开的汤锅煮上了,等沸汤滚上两滚,饸饹就煮熟出锅。

南七饸饹的吃法多样。有凉调、热汤、油炒等。热汤又分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其实,饸饹的吃法没有优劣,最好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季节来选择。但从笔者对家乡饸饹的长期感受看,正宗的吃法还是凉调的好。你看,师傅把煮熟的从饸饹锅里用罩滤捞出,放在凉开水(用新从井中打来的凉水更好)中冰上一冰,再提起罩滤颠上几下,让水滤净,将饸饹盛在大瓷碗中,用熟菜籽油一拌,再调上油泼辣子、蒜水汁、盐、香醋、酱油,加上韭菜豆腐臊子或油炒葱花等,往你面前一放,光看就看得你垂涎三尺,急不可耐。等你吃过一碗后,你还想咥第二碗呢!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辣子的辣,芥茉的呛,臊子的香,饸饹的筋等特色。我给南七饸饹总结了料真,形好、面筋、味香、色艳五大特点。

“中国陕菜之都”渭南市各县(区)的风味小吃

渭南是中国厨师鼻祖伊尹诞生之地,并在26届中国厨师节上获“中国陕菜之都”荣誉称号。渭南市下辖十一个县区的小吃多为家常美食,但处处彰显着“渭南味道”,崇尚纯香、维系天鲜、工艺考究、可入俗道,富含自然美、彰显人文魂。

1、临渭区

(1)、时辰包子

时辰包子是陕西渭南一种传统名食,以渭南市临渭区所制最为驰名。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不叫时辰包子,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坤,他家的包子特别味长,每天争尝名品的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上午时,就买不到包子了。因此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字,尔后约定俗成。其特点为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时辰包子用料选料讲究、制作严格独特。面粉、猪油、大葱等若干简单材料,经油馅、和面、拌馅包制等若干简单工序却能做出皮薄馅多、鲜香盈口、油而不腻、回味不尽的美味,令人叹服。

时辰包子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蒸熟后的时辰包子面细皮白,小巧玲珑,呈"僧帽"状,油渗在包子底上,呈金黄色,香气袭人,诚为当地的小吃名品。

(2)、豆腐泡

在渭南各地异彩纷呈的风味小吃中,最独特的要数豆腐泡了。豆腐泡只有在渭南城区才能吃得到,据说其他各县几乎没有,所以堪称渭南一绝。 渭南豆腐泡的历史至少可以向上追溯到20世纪初。当包豆腐的布包一打开,浓浓的豆香就随着热气四下里飘散开来,所以当时大家都称豆腐泡为‘开包豆腐’。

豆腐中泡的馍是将上等的麦面和好发酵后,放在铁鳌子上用文火慢慢烙,直到饼子的两面都上了火色,才算烙熟。

将饼子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滚烫的热浆过过,吃在嘴里软滑适宜,稍带点筋,非常可口。

然后将盛有掰好饼子块的大老碗,用锅内热滚滚的浆水连过几遍,使馍块透热,再在其上舀上比豆腐脑略硬、略粗些的豆腐花,浇上新鲜或腌制的香椿末和特制的辣椒油,一碗热气腾腾、油香滑嫩的豆腐泡就端到了客人面前。

鲜红的辣椒油托举着一撮碧绿的香椿浮在白嫩嫩的豆花之上,真是赏心悦目。香椿的清香、辣椒香、豆腐花的浓香,扑面而来,直往人心里钻,令人垂涎欲滴。当然,也可以往碗里舀上豆腐花,就着烙饼吃,类,羊肉泡的"单舀"吃法。

(3)、南七荞面饸饹

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南白村普通农民白学林,1982年在渭南市临渭区民主北路开了一间门面,就卖荞麦饸饹,因为自己是南七乡人,所以就起名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这就是渭南也自然是陕西的第一家“南七荞麦饸饹”馆,因为祖辈就靠卖饸饹营生,所以白学林的荞麦饸饹做的可口美味且色香俱有,可谓是十里飘香,很多顾客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南七荞麦饸饹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

南七饸饹的做法: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荞面饸饹有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食品。二是和面独特。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碱水,而是石灰水。制作石灰水选用产自于富平县的青石,放在炉火中烧至通红,然后丢在盛有半桶水的铁桶中,等待到块状石头,化为白色粉末溶解在水中澄清后,上部的清液就是和面的专用石灰水。用此法和面压制出来的饸饹筋道。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的表面光滑。要做到常言道的“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再醒上个把钟头,然后分成半尺长圆柱形的剂子备用。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饸饹床子压制成形的。传统的压制方法是使用木制饸饹床子,饸饹的压制和熟化是一体作业的。

南七饸饹的吃法多样。有凉调、热汤、油炒等。热汤又分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

其实,饸饹的吃法没有优劣,最好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季节来选择。吃过才能真正体会到那辣子的辣,芥茉的呛,臊子的香,饸饹的筋等特色。

南七饸饹料真,形好、面筋、味香、色艳五大特点。

2、华州区

(1)赤水扯面

赤水扯面经过华州人的代代传承,已经成为陕西面食的代表之一。

如今赤水扯面早已走出华州,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人气面馆,历来有“东府佳肴”“华州魁首”的美名,它是华州人在美食界的一面旗帜。

有人说受大家认可的美食,其实是会说话的。赤水扯面之所以在三代人的手里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根源来自最传统,最健康的制作方式。赤水扯面以其劲道,光滑,入口爽滑口齿留香,形成口口相传的绝妙口碑。

扯面煮熟之后,还需几道配料,但其中令食客趋之若鹜的,是祖传多年的传统臊子,特制豆腐与七八种调料熬制而成。这是赤水扯面的经典滋味。

选择赤水扯面这家百年老店,点一份丰盛的扯面套餐,那绝对是对味蕾最大的搞赏。一碗赤水扯面,曾令无数食客不辞路途艰辛,也要一品佳肴。

(2)北塘甑糕

北塘甑糕是来自于陕西省渭南华州区的特产,是陕西省著名的特产之一。

北塘甑糕,是渭南人的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北塘甑糕又名水晶龙凤糕,以糯米、红枣为原料,相间叠放,铺三四层,以枣香浓郁、软糯黏甜闻名。

3、韩城市

(1)羊肉糊饽

陕西省韩城市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过去曾有“宁说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韩城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除羊肉要用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余种调料熬煮,还要掌握好火候外。更重要的是烙饼要用烫面,加上青盐和碱水,揉匀,擀成一尺左右直径的圆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黄却无焦点为止。

面饼虽薄却筋道,折叠起来,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备用。

吃时不能用大锅统煮,常用炒瓢或小铁锅分煮,每次一盘或两盘。用原汁羊汤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葱花,盛入平盘,红艳艳、油汪汪,引人食欲。

(2)羊肉饸饹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起源于唐代。韩城山区除了产羊,还产荞麦。有了羊肉,又产荞麦,羊肉饸饹便顺理成章的发展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羊肉饸饹的关键是羊肉臊子,韩城人称之为“拦臊子”。做法是将羊肉切成八分见方的片,先用武火炒,后加入特制的面酱和十全调料,再用文火慢煮;主要调料羊油辣子,羊油辣子制做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羊肉饸饹好吃不好吃的重要因素。

饸饹的制做最好是现吃现压,老吃客都知道一定要点“新面饸饹”,这个新面不是指新产的荞麦做的饸饹,而是指刚压制出来的,因为刚压出来的口感特别劲道,吃起来细长绵软爽口,为了增加筋度,韩城人在荞麦面中还要加入一样特色成分——一定比例的沙蒿面,沙蒿粗脂肪含量较高,纤维量中等,所以韩城饸饹与其他地方的饸饹颜色、口味有明显不同。

羊肉臊子饸饹店家或摊子通常支两口锅,一锅热水,一锅烩羊肉臊子汤。将在冷水中涮去粘汁的鲜饸饹在热水锅中汆一下回热,放入大碗里,再浇上另一口锅里的热臊子汤,调上香醋,放点咸韭菜段、葱花,就可以享用了。

羊肉臊子饸饹细长绵软,臊子酥烂浓醇,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香中透鲜味美,油香爽口不腻,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荞麦性凉,羊肉和辣子性热,热凉互克互补,阴阳平衡,在享了口福的同时又有养生的功效,所以羊肉饸饹馆在韩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风味小吃头牌。

4、华阴市

(1)大刀面

华阴大刀面是华山的特色面食。浇上事先调好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醋、盐、辣子油,即可食用。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华阴人做大刀面,讲究“面要擀的薄如纸,铡刀切面细如丝,技术娴熟不会断”。大刀面清香爽口,滑溜溜的,口味酸辣,有干拌,烩臊子,油泼等吃法。

大刀面做法独特,和面,压面,擀面,切面,全是手艺人练就多年的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劳作才能习得,一般人难以胜任。有句俗语说得好,“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摆上桌的大刀面条,端起来闻闻,面香扑鼻,吃上一口,再喝点汤,滋润的不行。一碗不过瘾,再来一碗。大刀面光滑细腻,一筷子挑起,氤氲着香气,面条筋道爽口,嚼劲十足。

(2)麻食泡馍

华山(华阴)有个传统美食——麻食泡,麻食泡和羊肉泡馍类似,在当地麻食泡也和羊肉泡齐名,但麻食泡经济实惠。

早期人们创出麻食泡也是因为寻常百姓吃不起羊肉泡,所以每逢节日,人们用粉条,炸豆腐(代替肉的感觉),豆腐,海带丝等煮好汤食,然后浇在锅盔馍上,做出了麻食泡馍,人们吃完,满脸通红,直冒热气,就跟吃了羊肉泡馍一样。因其经济实惠,口感上佳,所以当地流传至今。

5、潼关县

(1)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是渭南潼关特色小吃。2011年6月,潼关肉夹馍传统手工技艺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潼关,肉夹馍没有季节之分,从春到冬,都是解馋的美味,不论男女老少,都无法拒绝一个热乎的肉夹馍。

老潼关肉夹馍与其他肉夹馍的区别主要在于烧饼的不同。这烧饼制作方法独特:用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待花色均匀,饼泛黄色时取出。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

最传统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

独特的卤肉方法:将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肉质细腻,芳香扑鼻。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深长。

(2)酱菜

潼关酱菜为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

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

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享誉海内外。

潼关酱菜,特别在秦、晋、豫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获得过部优省优及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消费者产品信得过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6、大茘县

(1)水盆羊肉

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昔日的同州府衙,是水盆羊肉的故乡,最早烹调羊肉,用的是砂锅,所烹调的羊肉,瘦肉红润,肥肉白亮,羊汤清澈见底,讲究暗油醇香,食之浓香可口。由于砂锅形状如盆,故称"水盆羊肉"。

在大荔吃"水盆羊肉",还离不开大荔的"月牙烧饼"。而此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月牙烧饼,热吃脆,冷吃酥。

人们在食用水盆羊肉时,老道食客习惯把碗里的肉往"月牙烧饼"里一夹,两手轻轻地一捏,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汤,咬一口酥脆的月牙烧饼,啊!那才是一种回味无穷的美味享受。

正所谓"大荔水盆羊肉香,月牙烧饼拌清汤。同盛合美君自来,滋补养胃体健康"!

(2)炉齿面

大荔炉齿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揪成剂子,再将剂子擀成椭圆形薄片,然后对折,在折痕处每隔四分宽,用刀切成连刀条。

因为展开后的面极像是“炉齿“,”炉齿面”因此而得名。

炉齿面盛碗后,浇上臊子,就成为一碗特色鲜明的炉齿面。

大荔炉齿面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7、合阳县

(1)踅面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

踅面是用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将面饹成大约一个铜元厚的圆饼,要烙熟,却不要焦黄。然后再一张张摊开,在木椽上晾凉。这样的踅面,冬天可保存十天半月,夏天可保存两三天。

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放进碗里,加少许粉鱼,调盐、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

这样,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颇觉过瘾。

(2)辣子豆腐

辣子豆腐是陕西合阳县一带的经典小吃。

主要原料是豆腐、辣椒面、白菜、萝卜等,口味是香辣,工艺是烫、煎、炒。

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哨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

吃时先舀豆腐,再搭梢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8、澄城县

(1)水盆羊肉

澄城水盆羊肉为陕西特色小吃,是用优质羊肉制成的水盆羊肉、以独特的美味而久负盛名。2016年1月,澄城水盆羊肉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煮羊肉时放入食盐和调料包(内装小香、大香、花椒、桂皮、草果、丁香等十多种香辛料),小火煮三小时。羊肉出锅后,把大肉块晾在案板上,凉透后,用刀把肉和骨头完全分离。顾客可在案板前挑肉,可选择肥瘦搭配、纯瘦、纯杂水等,一律切成一寸见方的薄片,每碗羊肉泡约二两肉,用兑好的汤(一桶原汤兑三桶水加羊骨头熬成),冲两次,然后盛满一大碗,放上香菜,味精、点少许的明油(羊油)即可享用。

澄城水盆羊制作考究,肉烂汤清,鲜嫩可口,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抵御风寒之功效。

(2)麦子泡

澄城麦子泡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选用煮大肉的肉汤,熬上一大锅大麦籽,然后将煮熟的肉片、熬过油的油渣、猪肠、猪血、凉粉等放入其中,熬煮至沸腾,最后再放上油泼辣子,诱人的香气便弥漫在乡村的小院中。

9、白水县

(1)豆腐包子

白水豆腐包子是渭南市白水县的特色小吃。白水豆腐包子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个头大,很实惠,非常适合广大消费者朋友食用,老少皆宜。

白水豆制品,汲取闻名中外的杜康泉水,用大山深处特产的黄豆、黑豆,采用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其无水纹、无杂质,晶白细嫩、切丝不断、口味纯正、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纯绿色健康食品。

白水豆腐包子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完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并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搭配,和一般的包子店相比,白水豆腐包子是用秘方精心研制而成的,这里的包子更健康,也更卫生。包子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个头大,很实惠,非常适合广大消费者朋友食用,老少皆宜。

吃包子就要吃最好的,白水豆腐包子,虽然也是用豆腐做原料,可是完全不同于西安市面上销售的包子口味。白水豆腐包子选用的是农家作坊的土产豆腐,看起来好看,吃起来滑润爽口,有一种浓浓乡土味儿,清爽、细嫩,并且营养丰富。再配之以上好的精肉或者绿色蔬菜,那种感觉就更美妙了,吃一个肯定不解馋!

(2)河北辣子汤

河北辣子汤,是陕西白水县河北三乡(北塬、纵目、史官)的传统小吃,以地域为名,现在也是当地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必不可少的特色小吃。

辣子汤的原料以大麦仁等杂粮为主,后来又加入了凉粉、豆腐、猪血、猪肉等原料。

辣子看上去很红,吃到嘴里很提味;辣子看着很油,吃到嘴里却不腻。吃辣子汤一定要配上蒸馍,把它掰成小块泡进去吃,味道更是一绝。

10、蒲城县

1水盆羊肉

蒲城的水盆羊肉,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蒲城水盆羊肉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为食客们所追捧。

在蒲城县水盆羊肉泡馍不叫羊肉泡馍叫羊肉馆。蒲城水盆花椒出头,选用蒲城本地所产的“狗椒”,颗粒虽小但麻性强烈,配到水盆羊肉里特别提味。六、七月份,一般会选用刚刚成熟的青椒,新鲜且容易入味,吃起来更加过瘾。夹馍再配上羊油辣子,着实让人难忘。

蒲城水盆羊肉与澄城、大荔水盆羊肉,在渭北最具盛名,也最地道。蒲城水盆羊肉较其他两县水盆不同之处在于高汤里用花椒的麻香出头,口感带有一丝麻酥感,让人回味无穷。

蒲城水盆羊肉是手撕肉,调料以花椒为主,汤色较暗红,麻味突出;澄城水盆羊肉是刀切肉,调料以小香为主,汤色清澈;大荔的水盆羊肉则以剔骨鲜羊肉、骨头等为原料,调料以茴香为主,汤色稍重一点。虽然口味各异,但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无论是“澄城派”、“大荔派抑”或‘蒲城派’,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2)面辣子

面辣子是蒲城以及关中渭北一带的乡村家常饭,大多数时候都是与蒸馒头同做。辣椒面的量都是按照各家口味的轻重搭配,葱、蒜片,这两样是最重要的提味配菜,用量都比较大。调味料放入以后要浇上一勺滚烫的热油。

面粉、开水搅拌,变成一盆辣椒面糊,然后加入粉条、豆腐以及各种菜类,这样不考虑食材属性的随意搭配,也印证了了面辣子的民间来历。

面辣子一定要就着刚出锅的热馒头,这是蒲城人最喜爱的馒头吃法。馍泡进面辣子里,馒头便有了另外的口感和味道,让馒头吃法也变得妙趣横生。

没有烹饪技艺的操作,食材的搭配甚至过于简单随性,但面辣子却是深入蒲城甚至关中渭北一带老百姓内心的味觉记忆。

把平凡的日子和平凡的生活,适时的归纳,也是正确面对人生的一种态度。"面辣子"不仅是广大食客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历代蒲城人的悠悠乡愁,它是老辈们原始生活的记载,我们不应忘记,而是要很好的传承下来。

3、椽头蒸馍夹八宝辣子

八宝辣子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菜。配料众多,故名“八宝”。除辣椒面、咸菜丁、大肉丁不能少外,其他可因季节不同,就地取材。

蒲城人种辣椒、做辣椒、吃辣椒,是有其历史地理缘由的。因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常年有西北风侵扰,为驱寒防冷,辣椒就成为一种极好的食品。它有辛热、御寒、健胃等功能,所以蒲城人将吃八宝辣子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离开了它,即使山珍海味,也觉得无趣没味。

蒲城八宝辣子,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宝辣子的根本。端上来一碗,别说吃,先是搭眼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用筷子挑起来一尝,那香、那味,真陶醉得回不过神来。一顿饭吃完,人也精神了,红光满面,鼻头冒汗,浑身上下都感到舒坦。

椽头蒸馍是陕西蒲城的特色面食,属于馒头一类的小吃。因为蒸出来的样子酷似“椽头”,所以叫“椽头蒸馍”。

椽头蒸馍光泽晶莹,体如美玉,馍拟凝脂,浑如元宝,亮丽呈彩,款款赛碧。

十天半月,决不霉变,椽棱分明,掰开齐茬,千层万层,酥脆掉渣,食之味长,满口皆香,热吃不粘,到口松软,甜香清悠,回味无穷,冷吃香酥,自然疏散,嚼之有劲,咽之顺口。

鲜红喷香的八宝辣子夹进雪白香甜的蒲城椽头蒸馍,咀嚼之后那可是浑身发热,满口生津啊!

11、富平县

1柿饼

富平柿饼是渭南市富平县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特产。富平柿饼所在地是世界闻名的柿子优生区,在全球唯一的柿子博物馆日本,就有"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的记载。

2001年,富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一一中国柿乡"。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平柿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电视剧巜年年岁岁柿柿红》拍摄于富平。

富平柿饼以当地生产的传统名优柿子品种“富平尖柿”为原料,经过清洗削皮、日晒压捏、捏晒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吊柿饼”是陕西富平县的传统。成熟的柿饼经过晾晒,一排排整齐地从架上垂挂下来,如一面面橘黄色珠帘,弥漫着淡淡果香。富平柿饼有四个特点,即甜、软、糯、无核。柿饼肉多霜厚,入口即化,甜美入心。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补血、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是陕西省名贵小吃。

富平栽植柿子历史悠久,汉初就有栽植习惯。明朝时,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相传,当年朱元璋为生活所迫,靠乞讨度日,流落到富平北部金山下,因食当地鲜美的大柿子才得以活命。朱元璋当皇帝后,便下令将那棵有救命之恩的大柿子树封为"凌霜侯",并建庙永为纪念

2琼锅糖

琼锅糖是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特色小吃。据志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孙丕扬曾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琼锅糖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酥脆甜,口食味美,做工考究,为纯天然食品,稀有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

2010年2月10日富平流曲琼锅糖正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琼锅糖采用流曲特有的优质井水与陕北产精选优质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

然后与炒熟的黑芝麻或白芝麻与其他辅料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切成条或片,既成香味醇郁的风味食品“琼锅糖”。

3、太后饼

富平太后饼是独具陕西省富平县地方特色美味的饼类小吃。具有外皮焦黄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的特点,早已脍炙人口,为群众所喜爱。

富平太后饼,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文帝,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文帝刘恒建都长安(今西安),他的外祖母灵文侯夫人,建园于当时的怀德县(今陕西省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经常由长安来此省母,随行御厨将烤饼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从此,汉宫烤饼,落户民间,故取名"太后饼"。

两千多年来,这一烤饼技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地方风味名食。

富平太后饼的制作,以上等l白面粉和猪板油为主要原料,分为制板油泥、和面、制胚、烘烤四道工序,烘至呈金黄色时即成。

「寻找咸阳美食」淳化荞面饸饹:鲜香味美营养健康

荞面饸饹是咱陕西著名的地方面食,一说荞面饸饹大家肯定第一反应就是淳化饸饹,鲜香味美又营养健康,深受大伙的欢迎。今天的寻找咸阳美食栏目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尝尝淳化荞面饸饹吧。

记者说:“说到面,饸饹面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提到这个饸饹面呢,淳化饸饹更是家喻户晓受人青睐。现在啊我就来到了珠泉路东口的一家饸饹面店,这家店卖的可以说是正宗的淳化荞面饸饹,听说这家店已经开了二十年了,今天就让我们赶快去尝尝吧。”

中午十二点,走进暖意融融的饸饹店,店里的顾客已经坐得是满满当当,一大碗荞面饸饹端上来,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大口下肚立马驱赶走了寒意,老陕人吃面时的吸溜声,让人听着就胃口大开直呼过瘾。

一位市民满意地说:“我一直喜欢吃这…… ”

另一位市民说:“我都吃了十年了,好吃还健康…… ”

荞面饸饹顾名思义,是以荞面为主要原料进行和面,然后将面揉得筋道柔韧,再借助机械压成圆条,制作荞面饸饹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便是炒哨子,土豆、胡萝卜、豆腐切丁只需要用盐清炒就是正宗的淳化荞面饸饹的素臊子了。淳化饸饹不仅面香,最重要的在于它醇香浓郁的汤汁了。

饸络面师傅介绍说:“汤汁,我们用肘子、鸡架、大骨头…… ”

挖上一勺素臊子,浇上汤汁,撒上香菜,再放上一勺蒜泥,一碗汤面饸饹就新鲜出炉了,面筋而不硬,柔韧而嚼,光滑爽口,汤煎而不烫,油而不腻,而红通通的汤面看似漂着一层很厚的辣子,但实则红而微辣,味浓而不烈。

记者说:“看,这样一碗新鲜出炉的正宗淳化荞面饸饹就已经端到我面前了,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汤汁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让我们赶紧尝一下。嗯,这个面又软又筋,口感刚刚好,还有这个汤汁非常的浓郁,用唇齿留香四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不论是一碗汤面饸饹还是凉拌饸饹,人们对于荞面饸饹的喜爱不仅仅是味美,它还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肠胃疾病亦具有食疗的功效,所以男女老少皆宜。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又营养健康的淳化荞面饸饹,那就是陕西人的一句口头禅:撩咋咧!

(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智斌 利婷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