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糖尿病足(糖尿病脚足病怎样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春季高发,别等悲剧发生了才后悔!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开始回升,糖友们除了日常的血糖控制之外,还应谨惕糖尿病足(DF)的发生。
糖尿病足最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糖尿病足并不是破溃或者是已经要面临截肢了才称为糖尿病足,其实脚趾头发黑也是糖尿病足病变的发病迹象,也应该引起注意。
糖尿病足是一种致残、致死性强的疾病,且发病率很高,每年都有增长。目前中国大约每10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其中30%左右有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大多病发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平时又不注意血糖的监控,发生过糖尿病病足再次发生或者截肢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
什么样的糖友最易惹来糖尿病足呢?
喜欢跷二郎腿的糖友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跷二郎腿,认为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然而糖尿病人常跷二郎腿,不但会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还有截肢的风险。这是因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下肢动脉硬化缺血,另一个则是神经病变。长期跷二郎腿使得糖尿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杜绝跷二郎腿。
吸烟的糖友
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吸烟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几率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高15倍。
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友
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引起严重的下肢血管狭窄,使足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此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出现创伤,伤口就会因营养和氧气供给不足而迁延难愈,从而引起糖尿病足。
合并肾病和眼病的糖友
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此类患者在走路时,双脚容易受伤,故易患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肾病会严重影响肾功能,使其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无法及时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会损害人的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从而易诱发糖尿病足。
足部有伤口的糖友
做过下肢截肢手术、足部有溃疡、老茧、鸡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即使伤口和溃疡面已经完全愈合,其患糖尿病足的几率仍高达80%以上。
一旦患糖尿病足,除须支付高额医疗费,还可能致残,严重者甚至会致死。当足部知觉逐渐会麻木丧失,或无故疼痛,出现各种疼痛的异常感觉,比如针刺感、灼热感、双足发凉冰冷时,赶快到内分泌专科就诊。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脚部护理】
想要降低糖尿病足的患病几率,除了定期做足部检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鞋袜
穿一双合脚的鞋,可以避免很多关节和肌肉疾病。春季来临,糖友们宜穿软皮皮鞋或运动鞋,保证其透气性,鞋型最好选择方头,女性尽量少穿尖头鞋和高跟鞋。袜子以棉、羊毛质地为最佳,吸汗且透气。
2. 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正确洗脚
天气渐暖,糖友们应勤洗脚、勤换袜,及时清理鞋内异物,不与患足癣的人共用洗脚盆,以免受到感染,发展成溃疡。洗脚前一定要用手或温度计试温,以37℃~40℃为最佳,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洗脚后用棉毛巾将脚部擦干。
3. 做好足部保健与护理
平时可经常拍打下肢、做按摩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对于脚部易出汗的糖友,可洗脚后适当涂抹无刺激性的干粉;脚部皮肤干燥者,可适当涂抹橄榄油或维生素E霜,但切忌将其涂抹在脚趾缝里。
此外,许多蔬菜在春季开始上市,在适量的主食之外,糖友们可选择吃一些含糖、脂肪较少的绿色蔬菜,如白菜、黄瓜、西葫芦、卷心菜等。
(编辑:雷锋)
关注微信订阅号:妙手健康,了解更多科学且易懂的养生及健康类科普文章,这里的科普文,不再沉闷,却更加专业。
微信号:Drmiaoshou
什么是糖尿病足
【来源:汴梁晚报】
全媒体记者 侯利平
实习生 徐瑞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医生海璟对此进行了介绍。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问题,可能包括感染、溃疡,甚至坏疽。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的症状包括:感觉减退,足部可能因神经受损而变得麻木或失去感觉;皮肤干燥、裂纹,并出现裂纹;伤口愈合缓慢,小伤口也可能愈合缓慢并易感染;颜色变化,足部皮肤可能变暗并出现色素沉着;温度变化,受影响区域皮肤温度可能比周围皮肤更低;以及疼痛或灼烧感,特别是在夜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脚趾或脚底疼痛或灼烧。
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造成的损害。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病变,损伤足部神经,减弱足部感觉。同时,也可导致血管病变,损害血管,减少足部血液供应,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与护理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日常护理方面,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并彻底擦干;每天仔细检查双脚,寻找伤口、红肿、水泡等异常;适当修剪指甲,保持指甲平整;穿着合脚、舒适的鞋子;保持足部温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加热。生活方式方面,应控制血糖水平,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维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戒烟以降低血管损害风险,并定期进行专业的足部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医生提醒,若出现足部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明显红肿、发热或脓液流出、疼痛加剧(尤其是夜间)、足部变形或异常增厚角质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日常细心护理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应重视足部健康,遵循上述建议,并定期接受专业检查及内分泌科专科随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脚趾是如何一步步坏死的?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干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血管狭窄闭塞),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缺血、感染、畸形和坏死等,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
也就是说糖尿病足不是一天形成的。
- 长期的糖尿病导致末梢的小血管狭窄闭塞和微血栓行成,导致末端组织缺血坏死。
- 长期的糖尿病会导致末梢的周围神经病变,控制血管的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管痉挛,引起缺血坏死。
- 长期糖尿病导致末梢神经病变,神经营养作用消失,会导致组织坏死。
长期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防止脚趾的皮肤破溃,或长期的挤压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这样会导致伤口感染不易愈合,甚至组织缺血性坏死。
干性坏疽性糖尿病足干性坏疽糖尿足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中断,但静脉回流正常,导致一会缺血性坏死。预后肢发干、发黑性坏死!
如果是高位血管或者大血管闭塞,缺血的体积很大,且没有及时的恢复血运,会导致整个肢体的缺血性坏死。
此患者就是一个长期糖尿病的患者,因为下肢肢体末端血运障碍导致,在半个月之内脚趾出现逐渐的干性坏疽。
刚开始的皮肤缺血、颜色发紫、皮肤冰冷,发展到整个脚趾的发黑发紫,最终整个脚趾干性坏疽!
治疗糖尿病足不要多管齐下:
- 先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状态。
- 其次要恢复末梢的血流灌注。
- 对糖尿病足的对症治疗,止痛、抗感染等。
- 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末梢自主神经病变。
@魏向阳医生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