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拉得多吗

健康时报直播 0
文章目录:

每天拉七八次 祸首竟是糖尿病

造成腹泻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大肠激躁症候群所致,也有可能是微生物感染,此外还可能是糖尿病、肠道肿瘤、甲亢等其他疾病造成。

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症状,很可能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导致肠道微血管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肠蠕动失调、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发生腹泻。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出症状,约有20%的糖尿病人会出现腹泻,多见于未曾治疗或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会促发患者肠道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损害,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发腹泻。

医生指出,一旦确诊糖尿病腹泻,应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如下6点注意事项: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情况可随之减轻乃至停止。

2、应用钙通道阻拮抗。可选盐酸维拉帕米片,口服,每次10毫克~20毫克,每日3次,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情况。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腹泻,既可止泻又可降压,且不良反应很少,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切忌滥用广谱抗生素。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5、控制好血压、血脂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

6、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择蛋清、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玖文)

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家可能都不以为然。但是对于糖尿病人而言,腹泻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因为腹泻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糖友要特别引起重视。今天中药养生刘药师就和糖友说说:糖尿病性腹泻。

1、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性胃肠道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糖尿病性腹泻常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几小时到数周不等,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病人的大便可正常或便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昼轻夜重的慢性、顽固性、无痛性水样腹泻,间断发生,间歇期间如常,易为冷食、胃肠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

2、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

(1)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见于90%的糖尿病患者。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微血管病变可造成神经机能紊乱,神经内肌酸含量的减少,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Na 和K 泵活性,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糖尿病时的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糖基化改变,进而影响神经末梢的胞饮作用和轴突的运转功能,最终导致轴突的萎缩,上述原因必将导致肠蠕动减慢,肠腔内尤其是近端小肠内细菌过渡生长,细菌分解胆盐使其不能参与脂肪微粒的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长链脂肪酸,至脂肪吸收不良,临床上产生腹泻。

(2)小肠外的糖尿病性胃肠道病变

小肠外的胃肠道,亦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受累,如胃排空延迟可产生糖尿病性胃麻醉,进一步加速肠道细菌的过渡繁殖,糖尿病患者并发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者较多,使胰酶产生不足,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导致脂肪泻和肉质泻。糖尿病患者上皮肠组织的α2肾上腺受体兴奋性降低,使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情进一步加剧。

3、糖友腹泻,如厕莫用力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后需要提高警惕,莫当普遍腹泻处理。患者如厕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为何说糖尿病性腹泻用力过猛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常发生患者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会迅速窜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4、慢性腹泻别忘查血糖

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糖尿病性腹泻。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并没有自觉症状,发生腹泻后才确诊为糖尿病的。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腹泻时,可能会被认为是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延误有效治疗。所以,当出现腹泻症状而长时间治疗不见效果时,应监测一下血糖,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相关知识,提醒广大糖友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以避免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便秘?主要有6个原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这个病,听着挺吓人,得了以后得管住嘴、迈开腿,血糖高了要降,低了要补,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可有时候,糖尿病人最头疼的不是血糖,而是上厕所。

蹲在马桶上,等半天没动静,肚子里胀得难受,身上还冒汗,这种感觉,谁经历谁知道。

有人说:“是不是吃蔬菜少了?”

有人说:“是不是水喝得不够?”

糖尿病人便秘,并不是简单的饮食问题,背后有不少让人想不到的原因。

血糖高,肠子变懒了

人的肠子,就像一条自动传送带,吃进去的东西,从胃到小肠,再到大肠,最后排出去,全靠肠道自己蠕动。

如果肠道蠕动变慢,食物残渣就会在肠子里待得时间太久,水分被吸干,最后变成又干又硬的粪便,排出来就更费劲了。

糖尿病人的血糖高,时间一长,肠道里的神经可能会出问题。

这些神经负责指挥肠道蠕动,神经一旦受损,肠子就不听话了,蠕动变慢,甚至“罢工”,食物在肠道里走得慢,便秘自然就找上门了。

这在医学上叫做“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而便秘,正是它的一个常见表现。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发生便秘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了2到3倍,可见,这不是个小问题。

口渴却不爱喝水,身体越来越干

糖尿病人常常口渴,这是因为血糖高了,身体为了“稀释”多余的糖,让人不停地想喝水,同时尿也多。

但奇怪的是,很多糖尿病人其实并不爱喝水,有些人甚至一天也喝不了几口白开水,宁愿喝茶、喝饮料,也不愿意喝纯净的水。

但人体的肠道,最需要的就是水。

水分不够,食物残渣就会变干,甚至卡在肠道里,难以排出。

有些人排便时费劲到爆,甚至还会肛裂,疼得不敢再上厕所,结果越害怕越不想排,便秘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糖尿病人如果老是便秘,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水喝得太少了

饭吃得太精细,肠子没得“锻炼”

人这一生,吃什么,肠道就适应什么。

小时候吃粗粮长大的人,肠道里充满了膳食纤维,蠕动得特别带劲;但如果天天吃精米白面、甜点、肉类,肠子就变得懒洋洋的,少了纤维的刺激,蠕动速度大大降低。

糖尿病人因为要控制血糖,很多人吃得特别讲究,有些甚至把米饭熬得软乎乎的,蔬菜也喜欢炖得烂烂的,结果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这些纤维,本来是肠道的“清道夫”,能帮助肠道保持活力,促进排便。

如果长期缺乏,便秘就会越来越严重。

天天吃药,肠道被“拖累”了

糖尿病人通常要吃不少药,比如降糖药、高血压药、降血脂药等等。

但有些药物,对肠道并不友好。

比如一些降糖药,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菌群,让肠道里的“好细菌”减少,而“坏细菌”增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便秘;有些降压药,会让肠道蠕动变慢,食物残渣在肠道里停留时间变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排便就变得困难。

更棘手的是,有些人为了降血糖,还会吃很多补充剂,比如钙片、铁剂,但这些东西吃多了,也会让肠道变得“迟钝”,导致大便干燥难排。

糖尿病人如果发现自己便秘了,不妨回忆一下,是不是最近吃了什么新药,或者补充剂?

活动少,肠道像“堵车”

很多糖尿病人,年纪偏大,腿脚不灵活,或者怕血糖波动,不太愿意运动。

久坐、少动,会让肠道的蠕动变得更慢,尤其是长时间坐着,肠道就像一条被堵住的马路,食物残渣“排队”出不去,便秘自然就更严重了。

这并不是吓唬人,有研究发现,每天坐着超过6小时的人,发生便秘的风险,比每天活动超过2小时的人高出30%以上

糖尿病人如果便秘了,除了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真的很重要,哪怕只是每天在房间里走几圈,都比整天坐着强。

情绪焦虑,肠道也“跟着烦”

很多糖尿病人,心理压力大,一方面担心血糖控制不好,另一方面又怕并发症找上门,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

而人的肠道,其实跟大脑息息相关,你心情不好,肠子也会“闹脾气”,要么拉肚子,要么便秘。

有些人,平时生活节奏快,吃饭狼吞虎咽,睡眠也不好,结果肠道功能紊乱,排便变得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失眠,长期睡不好,肠道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便秘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怎么改善糖尿病引起的便秘?

如果糖尿病人便秘了,别着急吃泻药,长期依赖泻药,肠道会变得越来越懒,最后离不开药。

可以试试从日常习惯入手,比如:

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2000毫升的温开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早晨空腹喝一杯温水,能帮助肠道启动蠕动。

多吃点粗粮和蔬菜,燕麦、红薯、糙米、芹菜、菠菜这些东西,膳食纤维丰富,能促进肠道蠕动。

饭后活动一下,别吃完饭就躺着或者坐着,哪怕只是站起来走两步,也能让肠道动起来。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哪怕拉不出来,也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去厕所,让身体形成规律反射。

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焦虑,适当听听音乐、晒太阳,保持良好的睡眠,肠道也会跟着舒服起来。

糖尿病不是单纯的血糖问题,它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便秘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调理了一段时间,便秘还是很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生活,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有更严重的肠道问题,比如肠梗阻、肠息肉等,早发现早治疗,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出版社.

张进,王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5):321-327.

李娜,陈伟.《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发生机制及管理策略》.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