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危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能活多久)
有些人血糖特别“脆” 动不动就酸中毒
65岁的糖友王阿姨最近很郁闷,自己每天吃的东西差不多,运动量不变,胰岛素也是相同的剂量,可这血糖就是跟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王阿姨去了医院,医生说,她的情况叫做“脆性糖尿病”。
多数脆性糖尿病为1型糖尿病,但临床上逐渐认识到,血糖大幅度波动也可见于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2型糖友。这类糖友具有体型消瘦、血糖忽高忽低而不好控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等特点。糖友若出现难以解释的血糖大幅波动,如频繁发生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要考虑脆性糖尿病的可能,及时找专业的医生看诊,分析是由1型糖尿病还是其他原因引起,并在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
1. 血糖控制不宜过严。脆性糖友以空腹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为目标,过严的目标不易达到,并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2. 加强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较大的胰岛素调整时期,除每日规律监测7次血糖外(三餐前后血糖及睡前血糖),还应加测凌晨2~3点的血糖,避免危险的夜间低血糖。当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血糖监测的次数。最新的动态血糖监测,可以连续监测3~14天的血糖,对于了解血糖波动规律很有帮助。
3. 规律生活方式。保证胰岛素用量、饮食和运动相对稳定,特别是饮食和运动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按时作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4. 保持好心情。脆性糖友的血糖极易受情绪变化影响,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必要时咨询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
5. 胰岛素调整幅度要小。脆性糖友对胰岛素剂量变化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注射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血糖下降时,略微减少一点剂量,血糖又会明显升高。因此,只有发现在饮食和运动不变的情况下,血糖仍持续不稳定时,才能调整胰岛素,且调整幅度一定要小。
6. 用胰岛素类似物取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的优点是能比人胰岛素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有利于减少血糖波动。建议采用每日4次注射方案,即1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3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
【养生堂】今日播出《跟着最新指南“稳”血糖2——脆糖友》
专家:杨文英: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 主任医师
关键词:糖尿病 维生素 降糖
今天节目现场来了三位79岁的花样女人,她们靠自己的努力逆转疾病,迎来崭新的精彩人生。她们是如何跟着最新指南学控糖的?《跟着最新指南“稳”血糖》第二期,请您继续关注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的精彩讲解。
在2025年最新的《糖尿病管理标准》中,新增建议特别强调了一点:在“延缓2型糖尿病的药物干预”中,关于提议采用某种维生素疗法,来预防2型糖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所以从今天开始,究竟哪个重要元素需要得到您的特别重视?
老话说“立春吃3鲜,一年病不沾”,大家知道3鲜指的什么吗?适合糖尿病人吃的三鲜又是什么呢?有五倍增效的食物都有哪些呢?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专家暂不出诊】
血糖总是忽高忽低 当心是“脆性糖尿病”
糖尿病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你可能听说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但你知道什么叫“脆性糖尿病”吗?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谭明红表示,它并不是糖尿病的一个新类型,而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多见于1型糖尿病
谭明红告诉记者,“脆性糖尿病之所以‘脆’,是因为其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极分化现象等特点。”脆性糖尿病患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但临床上也有少数的2型病人患脆性糖尿病。另外一些有肝源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脆性糖尿病。
两个标准发生 应警惕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低血糖昏迷。而一次严重低血糖可抵消一生血糖维持正常带来的益处,甚至给糖友带来性命之忧。谭明红提醒,糖尿病患者在连续数月保持进食量、运动量及胰岛素用法及用量恒定的情况下,仍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引起警惕:
1.非同日空腹血糖波动5.55mmol/L(100mg/dl)以上;
2.一日内血糖变动幅度达11.1mmol/L (200mg/dl)以上,无明确诱因;
糖友可参考上面标准判断自己是否有脆性糖尿病的可能,但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内分泌专科找医生排查确诊。
4招控制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 病人对药物、进食量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所以在治疗上一定要格外细致。对此,谭明红总结了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要规律,运动饮食定时定量:患者日常生活要尽可能做到起居有常,进餐定时定量、少吃多餐;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应相对固定,并且运动强度不宜太大。此外,由于情绪变化会引起血糖波动,患者要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这些生活细节对保持血糖平稳非常重要。
2.选择药物要精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多次注射,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胰岛素泵,通过合理设置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可以高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这也是目前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最佳武器。另外,某些不依赖于胰岛素的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对于减少血糖波动有一定的帮助。
3.血糖监测要密切:由于脆性糖尿病患者日内、日间的血糖波动比较明显,因此,一定要增加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血糖谱应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晚上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必要时,还要监测运动前、运动后半小时、加餐前后以及任何感觉不适时的血糖。
4.药物调整要小幅: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哪怕是胰岛素用量的微小变化,也会引起血糖的显著波动。因此,对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应十分谨慎,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