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c肽阴性(糖尿病 c肽正常)
看懂糖尿病化验单
不管是确诊糖尿病,还是监测近期糖尿病综合控制情况,都需要依据一些化验单来判断和评估,那么这些化验单你能读懂多少?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实用的——如何看糖尿病相关的化验项目。
尿糖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尿糖检查来确定血糖情况,而含有微量葡萄糖的尿液,尿糖检查会呈阴性,只有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毫摩尔/升)时,尿糖会呈阳性,化验单上用“ ”号表示。小贴士尿糖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血糖与尿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患者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那么尽管血糖很高,但尿糖却往往阴性; 而妊娠期妇女的肾糖阈往往会降低,那么尽管血糖不高,但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毫克/24小时,或20微克/分钟,则提示有早期肾损害。若此时能够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并配合其他治疗,肾功能多半可以恢复正常。
血糖
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血糖检测通常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I 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受损(I GT)。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患者,理想情况下血糖应控制在: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0毫摩尔/升。
血脂
我国糖尿病学会要求,糖尿病患者血脂应控制在: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毫摩尔/升。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后峰值不超过11.1毫摩尔/升,2小时不超过7.8 毫摩尔/升,3小时恢复至空腹水平。受试者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溶于250~300毫升水内的葡萄糖粉75克,之后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及3小时采血测血糖,并画出相应的血糖-时间曲线,即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4%~6%。根据我国糖尿病指南要求,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此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更有意义。注意: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也不能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化验结果来指导每日降糖药物的用量。
胰岛功能测定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100克,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5~20微单位/毫升,服糖后30~60分钟达峰值,约为空腹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也无明显增加,胰岛素释放曲线呈无反应型或低平曲线。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至2~3小时后出现;2型糖尿病晚期,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趋于衰竭,其胰岛素分泌曲线可与1型糖尿病相似。
C肽释放试验
C肽是胰岛素原最后生成胰岛素时的等分子离解产物,因此,测定C肽可以间接反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C肽释放试验的方法为晨起取空腹静脉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或进食100克馒头,再于进食后30、60、120、180分钟各取血测C肽和血糖浓度。健康人空腹C肽值为0.3~0.6纳摩尔/升,餐后0.5~1小时达峰值,较空腹水平升高4~6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本试验的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C肽测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血、尿酮体
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或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的β-羟丁酸含量,超过0.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相关抗体
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胰岛细胞抗体(I C 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这三种抗体均呈阴性。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诊断价值最高,其阳性率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资料来源网络,编辑:金典糖医
喜欢就订阅本头条号,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微信关注:bjjdt1
收藏了,给你介绍8 个糖尿病常用检验指标
血糖「BS」
血糖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单位 mmol/L 或 mg/dL。毛细血管末梢血糖通常用于监测患者空腹,餐前及餐后血糖波动情况,是快速监测指标,但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静脉血浆血糖稳定可靠,可作为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
在分析血糖测定结果时,还需要注意的是 ——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不能以此时的血糖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
尿糖「U-GLU」
正常肾小管对葡萄糖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但肾脏的这种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其最大限度即为肾的葡萄糖阈值,当血糖浓度超过这一极限值时,一般就会出现糖尿。
正常人肾小管可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几乎 100% 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尿糖检测是阴性的。
肾糖阈正常「8.9 ~ 10.0 mmol/L」的情况下,尿糖阳性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肾糖阈正常,尿糖阳性对应的血糖水平
肾糖阈上升,即血糖高于 10 mmol/L 时,还不出现糖尿,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糖阈下降,即血糖正常,尿糖阳性,可见于肾性糖尿。
特别注意:尿糖结果阴性并不能区分低血糖、正常血糖及轻度高血糖。用尿糖来准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也不是真实的。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红蛋白 A 组分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可以反映近 8 ~ 12 周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的正常参考值:4% ~ 6%。
治疗初期建议每 3 月一次,治疗达标后可每 6 月一次。
特别注意:HbA1c 不能反应血糖波动,糖化正常不代表血糖没问题,且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糖化白蛋白「GA」
由血浆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糖化反应而形成。
反映检测前 2 ~ 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在评估短期内血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可用于糖尿病筛查及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
正常参考值 11% ~ 17%。
特别注意: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会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这类患者糖化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不可靠
尿酮体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碍,造成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并在血中堆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
尿酮体阳性(2 以上)为 DKA 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特别注意: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准确性不高,因为尿酮体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或呕吐造成的,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
胰岛自身抗体
常用胰岛素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人胰岛细胞抗原 2 抗体(IA-2Ab)、锌转运体 8 抗体(ZnT8A)。
单一的自身抗体的检测缺乏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多项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 T1DM 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通过检测机体对所摄入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临床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
嘱患者隔夜空腹 8 ~ 10 小时,在早晨 8 点之前抽取静脉血后,将无水葡萄糖粉 75 g(或者含 1 分子结晶水的葡萄糖 82.5 g)溶于 250 ~ 300 mL 温水,于 3 ~ 5 min 内喝下,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服糖后 30 min、60 min、2 h 及 3 h 时静脉取血送检,分别测定上述 5 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胰岛功能测定
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 30 分钟、60 分钟、120 分钟、180 分钟的胰岛素 / C 肽水平,来了解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功能,是判断糖尿病分型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标准。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 / C 肽水平也迅速上升。
正常人基础血浆胰岛素为 5~20 mU/L,口服葡萄糖 30~60 min 上升至峰值「可为基础值的 5~10 倍,多数为 50~100 mU/L」, 然后逐渐下降,3 小时后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
空腹血浆 C 肽为 0.3 ~ 1.3 nmol/L,口服葡萄糖后 0.5 ~ 1.0 h 分泌达到高峰,峰值约为空腹值的 5 ~ 6 倍,2 ~ 3 h 逐渐恢复到空腹水平。
特别注意: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血浆胰岛素测定受到外源性胰岛素影响,需测定 C 肽来反映内源性胰岛素的水平。
13岁就得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该如何科学防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殷舒月 楼晓彤)13岁女孩莫莫无明确诱因出现尿急、尿频不适伴腰酸乏力症状,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尿常规检查提示葡萄糖 ,酮体 ,查随机血糖26.3mmol/L,腹部超声检查:双肾积水。因血糖明显升高,转至内分泌科诊治。主任中医师谢绍锋查其糖化血红蛋白15.6%,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综合莫莫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合并电解质紊乱”谢绍锋主任说道。莫莫妈妈了解病情后非常担心,谢主任耐心地进行开导:“莫莫双肾积水主要是严重高血糖引起的,血糖控制正常后症状会改善,不会遗留后遗症。”治疗方案以胰岛素皮下注射,配合规范的饮食和运动治疗。经过积极治疗,10天后莫莫病情完全好转,血糖平稳出院。
初发糖尿病,明确糖尿病类型最关键
青少年糖尿病常见有3种类型:1型糖尿病占比约为90%,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约占10%。1型糖尿病多数起病较急,“三多一少”(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症状明显。多数1型糖尿病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所致,也有少部分具体病因尚未明确。除了1型糖尿病外,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过量摄入高热量食品,青少年肥胖率在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也在增加。肥胖可引发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莫莫体型中等,血糖平稳后查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均为阴性,C肽水平低下,结合她父亲有脂肪肝、血脂高,外公患有糖尿病,所以莫莫诊断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
青少年糖尿病该如何科学防治?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需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病情平稳后每3-6个月到糖尿病专科门诊复诊,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糖等检查。如合并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感染性疾病,及时专科诊治,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营养科陈杰主任提醒,1型糖尿病患儿应根据病情、饮食习惯等因素定制个性化食谱,在稳定血糖的同时,保证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同时,在病情平稳状态下进行强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2型糖尿病多由于超重及肥胖引起,应严格控制饮食,少吃高脂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加强运动、减轻体重,以及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治疗。此外,对糖尿病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