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原发糖尿病分(原发性糖尿病分为哪两种类型)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原来这样分类,你真了解吗?

长期以来,糖尿病的分型分类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更新。过去的分类法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较为合理的方法还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的分型法。

按病因分类

1、原发性糖尿病

原发性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其中2型糖尿病就占95%以上,可以说凡找不到具体病因的都称为原发性糖尿病。这一类型包括成年型糖尿病,也包括幼年型糖尿病。

2、继发性糖尿病

所谓继发性糖尿病,都有病因可循,就是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糖尿病,如肢端肥大症,因脑垂体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拮抗了胰岛素,据统计肢端肥大症病人中有40%的人可继发糖尿病。

按体重分型

1、肥胖型糖尿病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者称为肥胖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病人中肥胖者占70%~80%。

2、体重正常型糖尿病

这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在糖尿病病人中约占10%~15%,临床症状较轻,血糖一般容易控制。

3、消瘦型糖尿病

凡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的人称为消瘦型糖尿病,多数为幼年发病,成年人中大约也有10%~20%属消瘦型。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肺热津伤型: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胃热炽盛型: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肾阴亏虚型:尿频量多、浑浊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阴阳两虚型:小便频数、浑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软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

国际通用分型法

1、1型糖尿病

幼年型糖尿病基本上都属此型。据文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40%在15岁以前发病,30%在15~34岁发病,30%在35岁以后发病。因为成年人中也有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不管是幼年起病还是成年起病,只要胰岛β细胞受免疫损伤,统称为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成年型糖尿病大多属此型,因为幼年中也有少数发病者,所以不管是成年病还是幼年起病,只要口服降糖药有效,统称为2型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过去并无糖尿病史,怀孕后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分娩后可消失,再次怀孕后又可出现高血糖和尿糖。有一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可演变为永久糖尿病。

4、糖耐量低减

即糖耐量受损,为糖尿病前期。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

心肌病的分类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室的结构功能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

心肌病病理改变具有多样性,除了体格检查外还需彻底而准确地了解其家族史。虽然某些体格检查的发现、家族病史或暴露史可以提供很强针对性的特定病因的线索。然而,大多数人都属于特发性心肌病。

对于心肌病的诊断,主要将心肌病分为两类:原发性心肌病,是由内在的心肌疾病引起,或继发性心肌病,这是由外在条件引起的。到目前为止,缺血性心肌病是继发性心肌病的最常见的形式。

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没有找到发病原因的心肌病。这些心肌病包括各种状态,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病因。

1.肥厚性心肌病(HCM)& 扩张型心肌病(DCM)

2.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

是另一种形式基因突变介导的心肌病。是右心室心肌细胞桥粒的突变导致心肌的过度纤维化和脂肪组织增多,并替代正常心肌。它通常始于右心室,导致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并可延伸到左心室。

这种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早期表现可能是来源右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VT)。心肌受累程度的增加通常是增加VT的风险,ICD治疗通常是唯一可用的减轻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措施。

3. 限制性心肌病(RCM)

是一种以心肌僵硬度升高导致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的心肌病;由心内膜心肌和(或) 心肌病变导致心室充盈受限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和心房扩大, 而心室大小、室壁厚度和心室收缩功能大致正常的一类心肌病。

RCM起病常较隐匿,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和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于体征。心脏彩超及心电图为其常见的检查方法。限制性心脏病的预后一般较差,晚期主要通过外科心内膜剥脱术治疗,但手术死亡率较高(有报道为20%)。

继发性心肌病

到目前为止,继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类型是缺血性心肌病(ICM)。在新诊断的心肌病中排除冠状动脉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此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糖尿病并发小冠状动脉硬化,结果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使心肌损害导致心肌病。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主要治疗糖尿病,改善心肌供血及心肌代谢,减轻心脏负荷。

(2)心脏毒性药物

通常会导致心肌病,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与曲妥珠单抗等抗肿瘤药物与心肌病发生相关。蒽环类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常引起心肌细胞破坏。

当接受累计剂量为700 mg/m²的这种药物时有20%的风险发展为心肌病,但大多数人接受<400 mg/m²的药物治疗时发病风险较低。

(3)酒精性心肌病

多发生于大量饮酒者,一般每天饮烈性酒达1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酒精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能合并有其他营养缺乏。一旦诊断为心肌病,继续饮酒3~6年内将有50%死亡率,但禁酒可以改善心肌病。

(4)心脏淀粉样变

是一种较少见的代谢性疾病,是指多种不可溶性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心肌组织导致心脏功能减低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家族性、老年性、继发性及透析相关性五种类型。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和遗传性者,多死于心力衰竭或猝死。

(5)脚气性心脏病

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使红细胞的转酮酶作用明显受阻,从而使戊糖的积聚量比正常高三倍以上,导致丙酮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使周围小动脉扩张,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脏负荷加重,心脏代谢异常,因此发生高排量性心力衰竭,目前此病不常见。

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以右心室扩大明显,心肌损害,心力衰竭等。有的患者心力衰竭突然发生,病情较急也较重。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对心脏病变对症处理

(6)心动过速

患者的心率控制不佳,长期处在>110次/分,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房颤、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治疗心律失常可能逆转心室功能障碍,所以明确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为好医术心学院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

糖尿病竟然可以分4种类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看完您就明白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糖尿病的分型,我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糖尿病,采用 WHO(1999 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除了朋友们比较熟悉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之外,还包括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同时1型糖尿病还包括免疫介导型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我们先来聊一下朋友们最为陌生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如下几类:

1. 胰岛 β 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

2.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

3.胰源性糖尿病:胰腺炎、 创伤/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都会导致这种糖尿病。

4.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胰高糖素瘤、甲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糖皮质激素、某些抗肿瘤药、他汀类药物 、α‐干扰素等都会引发糖尿病。

6. 感染:像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僵人综合征、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受体抗体等。

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Down 综合征 、Huntington 舞蹈病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卟啉病、Turner综合征等。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糖尿病,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聊完了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我们再来聊一下其他的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哪些区别?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显著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乃至消失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胰岛β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β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的产量就会减少,就会引发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就是咱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同时伴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减少可能是相对减少

说的直白一点,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是真的减少了,而2型的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真不一定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只是这些胰岛素没那么好用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分清楚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是有一定难度的。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依据血糖水平进行糖尿病的分型。 即使是被视为T1DM典型特征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T2DM中也会出现。

在糖尿病患病初期进行分型有时很困难。 如果一时不能确定分型,医生会先做一个临时性分型, 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患者对治疗的初始反应,以及追踪观察其临床表现再重新评估、分型。 目前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

1型糖尿病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1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点:

  • 年龄通常小于30岁;
  • “三多一 少”症状明显;
  • 常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
  • 非肥胖体型;
  •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 C 肽浓度明显降低;
  • 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标记物。

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人会完全按照教科书去得病,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往往五花八门,充满迷惑性,因此在诊断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再来看2种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是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东亚人多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起病急、高血糖症状出现时间非常短,通常不到 1 周,诊断时几乎没有 C 肽分泌、同时,诊断时存在酮症酸中毒、大多数胰岛相关自身抗体阴性、血清胰酶水平升高、疾病发作前有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

在1型糖尿病中,还有一种缓慢进展的亚型,即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病程早期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类似,需要依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或随访才能明确诊断。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合理用药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