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烧肺部感染(糖尿病肺部感染发烧)

呼吸界 0
文章目录:

牙痛、胸痛、发热,两肺结节影,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如何有效控制

引言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大多较为低下,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容易引起多部位感染。本病例详细描述了一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后的诊治过程,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出现颈深部脓肿……整个过程旨在探讨hvkp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感染特点及其临床诊治策略。

牙痛、胸痛、发热,两肺多发斑片、结节状高密度影,血糖指标过高……初步诊断: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肺部感染,肿瘤性疾病待排

患者是一名68岁的男性,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就诊,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和遗传病史。

自诉1周前在家中出现牙痛,左侧下磨牙肿痛,伴左侧下颌部肿胀,伴胸痛不适,伴胸闷,伴阵发性咳嗽,少许黄脓痰,纳差,至私人口腔诊所就诊,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液治疗2天及口服消炎药后牙痛稍好转,但左侧下颌部肿胀及胸痛仍明显,且伴口干不适,自测血糖21mmol/L。遂至内分泌科就诊。

测体温37.9℃,胸部CT示(图1):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待排。诊断: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2.左侧颈淋巴结炎;3.肺部感染。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补液、补钠对症,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呼吸科。

图1:胸部CT

患者转入呼吸科查体示:左侧下颌部团块,质硬,约鸽蛋大小,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稍红,无破溃,呼吸稍急促,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两侧胸腔少量积液,气管内斑片影,考虑分泌物。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16.1*10^9/L,白细胞计数19.6*10^9/L。C反应蛋白(CRP)190.2mg/L。结合患者血糖结果、胸部CT和血常规,初步诊断患者为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考虑感染性病变,予抗感染及降糖等对症治疗。

急性起病,两肺斑片、结节影:感染性疾病or肿瘤?抽丝剥茧,一查究竟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在细菌感染中,如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两肺的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通常表现为肺实质内的不规则实变。这些区域可能伴随支气管充气征,即在实变影中可见到充气的支气管分支。结节状影可能伴有空气支气管征,表现为肺实质内的结节中有空气充填的支气管。细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还包括胸腔积液和肺脓肿形成等。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通常在CT上呈现为双侧、对称的磨玻璃影。这些磨玻璃影可能融合成片状,形成斑片状影。结节状高密度影在病毒性肺炎中较少见,但如果存在,通常边缘模糊,大小不一。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还包括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肺泡间隔增厚。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如侵袭性肺曲霉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CT上表现为两肺的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结节可能伴有“晕征”,即结节周围环绕着环形的磨玻璃影。此外,曲霉球可能在空洞内形成,表现为带有空气新月征的结节。念珠菌感染则可能表现为多发性小结节,伴有树芽征。

肺结核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通常在上肺野出现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结核结节通常边缘清楚,可融合成片状实变。活动性肺结核可能伴有空洞形成,表现为薄壁或厚壁的空洞,内部可能有干酪性物质。此外,结核感染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肿瘤

原发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孤立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可能不规则,伴有分叶和毛刺征。腺癌可能表现为肺外围的磨玻璃结节,而鳞状细胞癌则可能引起支气管壁的增厚和狭窄。小细胞肺癌通常表现为肺门旁的肿块,伴有广泛的肺实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

转移性肺癌

转移性肺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多发性、大小相对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这些结节广泛分布于双肺。结节的边缘通常清晰,可能伴有钙化。转移性肺癌较少引起空洞,除非原发肿瘤具有侵袭性或坏死倾向。此外,转移性肺癌可能伴有胸膜结节和胸腔积液。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社区起病,以牙痛和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伴阵发性咳嗽,少许黄脓痰,纳差。血常规、CRP等感染性或炎症指标均远超出正常范围,且胸部CT检查发现两肺斑片、结节影,故排除肿瘤,考虑诊断为: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2.左侧颈淋巴结炎;3.肺部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多西环素 替考拉宁]联合广谱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采取降糖、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

完善检查后调整治疗策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带药出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五官CT示(图2)左侧颌下腺肿大,伴周围多发低密度灶及轻度肿大淋巴结,左侧鼻咽壁偏厚,诊断为:颈深部脓肿,于口腔科进行脓液引流和穿刺抽吸并送培养。结合痰液、灌洗液、血液、脓肿穿刺液病原学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类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且检出较高比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考虑肺炎克雷伯菌对替考拉宁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遂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停用[替考拉宁 多西环素],加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抗炎治疗。出院带药予口服[头孢克肟]和[莫西沙星]维持治疗。

图2:五官CT

患者无诉不适入院复查:两肺多发结节,部分空洞形成。更换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好转后带药出院

2024年2月7日,门诊随访,患者无诉不适再次入院。复查显示患者CRP 57.9mg/L,仍高于正常水平,胸部CT示(图3)肺部多发结节,有部分空洞形成,考虑感染性病变,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化痰、降糖、补液等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到mNGS检测出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葡萄球菌属细菌可在喹诺酮类药物延长治疗期间发展为耐药,故停用[莫西沙星],加用[替考拉宁]。患者出院后使用[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维持治疗。

图3. 胸部CT 2024-02-07(左)VS 2024-01-09(右)

患者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入院,根据病程发展逐步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回顾病例,总结经验

病例回顾

第一阶段 诊断为肺部感染后的初始治疗: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体健,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入院,血糖结果显示为糖尿病患者,血常规、CRP及胸部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多西环素 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

第二阶段 确认为hvkp感染时调整抗生素使用:mNGS检出较高比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考虑病原菌耐药率,遂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停用[替考拉宁 多西环素],改用[依替米星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感染、抗炎治疗。

第三阶段 复查时发现疾病进展后调整治疗:患者复查时显示CRP异常增高,胸部多发结节且有部分空洞形成,先后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和[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CRP水平下降,出院后使用[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维持治疗。

经验总结

病原菌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本病例的治疗过程体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hvkp感染的临床治疗挑战。早期识别hvkp是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1,2]。初始治疗时采用头孢类药物治疗但症状未得到控制,可能与hvKP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相关[3],故在明确病原菌后应及时调整用药。

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CRP等炎症指标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本病例治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初期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也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控制不佳的迹象。

多学科协作优势:在面对复杂感染时,应结合影像学、病原学、临床症状等多方面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hvkp感染,特别是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及时的感染控制和合理的抗生素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医护人员加强疾病认知:针对此类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加强对hvkp感染的认识,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对于以本病例为代表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细菌感染产生的颈深部脓肿[4],还需关注局部感染的引流和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必要时使用激素短程治疗[5],避免出现Lemierre综合征等并发症[6,7]。

专家简介

戴新建

主任医师,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呼吸危重症学组成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治疗康复专委会委员;温州市多个协会及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及常务理事。

陈新新

温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Han X,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sights into the threat of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24: 107275.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11):1164-1172.

[3] 蒋玉婷, 等.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5):473-480.

[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外科学组. 颈深部脓肿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04):405-412.

[5] O'Brien K J, et a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length of stay in patients with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J]. The laryngoscope, 2020, 130(9): 2133-2137.

[6] Walkty A, Embil J. Lemierre’s syndrom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12): e16.

[7] Teh B M, et al. Intravascular abscess in Lemierre's syndrome due to met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 18(11): 1287.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糖尿病患者为何更容易感染流感?长沙一老人中招后,医生分析其中原因

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成为流感侵袭的重点对象。

医生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变差,更容易患上流感,应加强防范。

75岁的唐奶奶(化名)是一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周日上午,家人发现她精神萎靡、不愿进食,测量体温39.3℃,立刻将她送往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接受住院治疗。经检查,老人肺部CT提示双下肺感染,甲流抗原阳性,急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17.42mmol/L(参考值3.9—6.1mmol/L),β羟丁酸2.87mmol/L(参考值0.03—0.3mmol/L),这表示患者已出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经过抗病毒、抗感染、降血糖、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一系列的治疗,唐慧的炎症指标稳步下降,糖尿病酮症消失,病情逐渐好转。

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杨非柯介绍,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代指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且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甲流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为剧烈,患者会突然遭受高热侵袭,体温迅速攀升至38℃以上并伴有寒战,同时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持续性咳嗽、喉咙疼痛、干燥或吞咽困难,以及鼻塞、流涕等不适感。此外,甲流还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疲乏、肌肉或身体疼痛、头痛。更为严峻的是,甲流还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甲流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更加显著。

为什么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得流感?杨非柯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变差,就像是一个防御力较弱的城堡,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就攻进来了。再加上高血糖就像是病毒和细菌的温床,让它们繁殖得更快。这样一来,感染就会加重糖尿病,而高血糖又会加重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流感?杨非柯提出八点建议:

1.勤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30秒,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记得漱口和洗鼻子。

2.讲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掩住口鼻,然后立即洗手。不要随地吐痰,用过的纸巾要及时扔掉。

3.多通风:家里要定期清洁,门窗要常开,让空气流通。多晒晒被子,阳光能杀死病毒。

4.吃好睡好:均衡饮食,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劳累。

5.少去人多的地方: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外出,尤其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

6.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能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记得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7.打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前接种。

8.控制好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记得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杨非柯提醒,有老年人的家庭,家属一定要警惕,一旦老年人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变差、血糖骤然升高等情况,不要犹豫,立刻带其来医院就诊。流感的治疗除了缓解症状外,还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在出现发热症状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好,但抗病毒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彭依 秦璐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糖尿病免疫力低?一旦感染肺炎,易形成肺脓肿,原因和应对

**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炎后易形成肺脓肿:原因与应对**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血糖控制,还会削弱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其中,肺炎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这类患者一旦感染肺炎,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发展为肺脓肿(肺部脓液积聚)。本文将从机制、风险、症状及预防等方面展开科普。

55岁糖尿病合并肺脓肿24小时脓血痰约500毫升有分层

---

### **一、糖尿病与肺炎:为何风险更高?**

1. **免疫力低下**

-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白细胞功能(如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下降),削弱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 糖尿病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病原体更易入侵肺部。

2. **高血糖的“培养基”作用**

- 血糖升高可为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营养,促进其繁殖。

- 部分病原体在高糖环境中毒力增强,例如克雷伯菌的荚膜多糖合成增加,使其更易逃避免疫系统攻击。

3. **合并症增加感染风险**

-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的病变,导致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排出困难,病原体滞留肺部。

- 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进一步降低身体抵抗力。

---

### **二、肺炎发展为肺脓肿的机制**

肺脓肿是肺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脓腔,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炎后更易进展至此阶段,原因如下:

1. **病原体特点**:

- 糖尿病患者感染的肺炎病原体多为毒力较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厌氧菌等,这些细菌易引发组织坏死。

- 部分细菌(如克雷伯菌)可分泌破坏肺组织的酶类,加速脓肿形成。

2. **延迟诊断与治疗**:

-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神经病变或免疫功能异常,肺炎症状(如发热、胸痛)不典型,导致就诊延误。

- 高血糖状态下抗生素疗效可能降低,需调整剂量或选择特定药物。

3. **局部缺血与坏死**:

-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微血管病变,肺部感染区域血供不足,组织修复能力差,坏死物质难以清除,形成脓腔。

---

### **三、肺脓肿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肺炎进展为肺脓肿:

- **咳嗽加重**:咳大量脓痰(可能带血或恶臭)。

-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以上,伴寒战、乏力。

- **胸痛与呼吸困难**:深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剧。

- **体重下降**:因长期感染消耗导致。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可见肺部空洞伴液平面。

肺脓肿患者的痰液

---

### **四、治疗与预防:关键在“早”**

1. **积极控制血糖**

- 感染期间血糖波动大,需密切监测并调整降糖方案(如胰岛素强化治疗)。

- 目标血糖:空腹4.4–7.2 mmol/L,餐后<10 mmol/L。

2. **抗感染治疗**

- **早期足量抗生素**: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见选择包括β-内酰胺类(如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覆盖厌氧菌)或万古霉素(针对耐药菌)。

- **疗程充足**:通常需8-12周,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

3. **支持治疗**

- 体位引流:帮助排出脓痰。

-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纠正负氮平衡,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 手术治疗:若脓肿直径>6cm、保守治疗无效或并发大咯血,需手术切除或引流。

4. **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 **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至1年进行胸部X线或肺功能筛查。

- **戒烟与控糖**:吸烟者肺部防御功能更差,需严格戒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议控制在7%以下。

---

### **五、总结**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环境及并发症影响,感染肺炎后易进展为肺脓肿,威胁生命。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症状、严格控糖、规范抗感染治疗,并通过疫苗接种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咳脓痰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循临床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