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自主神经病变

案例:近日,在小区广场溜达的王大爷突然晕倒,被路过的人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醒来后的王大爷对医生说,自己散步散得好好的,一点征兆都没有,眼前就突然一黑,人昏过去了。医生告诉王大爷,他那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DCAN)引起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得这种疾病的患者常常不会感知到心肌缺血,因此也没有预防和休息的意识,容易突发心脏骤停,如果不是及时送到医院,恐怕生命不保。

在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由于内脏反射通常不能随意控制,因此它也被称为植物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当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易受到影响。

日常生活中,像上文王大爷那样因糖尿病而得自主神经疾病的患者,其实不在少数。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和其他糖尿病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等共存。糖尿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肥胖、高龄、高胰岛素血症等。

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该如何应对

研究显示,38.3%~85.7%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有无痛性心肌缺血,患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比未患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梗死的几率要高。

那么面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只能听天由命吗?其实不然,虽然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常会导致无痛性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识别。如果心血管系统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运动后心率增幅较正常人减低,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头昏甚至晕厥),夜间高血压,日间低血压等。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就需要注意和警惕起来,不要轻易忽视,以免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造成突发心脏骤停或猝死。

除了留心上述表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严格控制血糖,也能降低CAN的发生风险。一项研究显示,血糖的稳定性及变异性与自主神经病变存在一定联系,在新诊断且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血糖波动幅度增加与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减弱相关。血糖的良好控制在CAN的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控制不仅在于合理降糖,也在于减少血糖波动。

另外,建议喜欢抽烟的糖友开始慢慢尝试戒烟。吸烟不仅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也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吸烟对自主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吸烟后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明显降低,代表迷走神经(脑神经之一)功能的心率变异程度会减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由于吸烟而遭破坏,是吸烟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因此戒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主神经病变在其他系统的症状

自主神经病常常发病隐匿、缓慢,且累及多个系统,大家如发现以下表现,还需要警惕其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能。

消化系统症状

食管蠕动减慢和胃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导致的上腹饱胀感,胃酸减少、胆囊功能障碍导致的胃部不适、呃逆、恶心、呕吐等;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当掌控汗腺的自主神经受到影响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体温异常主要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泌汗障碍主要表现为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因上述原因,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

特别要注意,糖尿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因低血糖自主神经预警信号(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减弱或消失,患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没有不适,患者可能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最终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8类症状,糖尿病人对照看看

案 例

潘大妈今年60岁,糖尿病史10年,平时血糖控制尚可,无高血压病史,但近日反复出现头晕眼花,每次都发生在晨起起床时,一过性,也就几秒钟就缓解了,所以她没在意,直到有一次在家门口坐着和邻居聊天,孙女喊她接电话,她急忙站起来要进屋,却突然晕倒在地,被家人急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后,病情缓解。

醒来后的潘大妈对医生说,自己坐着聊天好好的,咋一站起来就突然眼前一黑,人昏过去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医生告诉潘大妈:你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DAN)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得这种疾病的患者常常会体位突然变动时出现血压降低,如果没有预防意识,或者身边没有人照顾,很容易出现意外跌倒,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神经病发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50%的糖尿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DSPN)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由于前者临床上患者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患者和医生都比较重视,而后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复杂,患者可能没什么感觉,也可能虽然有一些表现,但特异性又不高,所以其重要性未得到重视,就像潘大妈这样,目前的表现也仅仅是体位性低血压,但事实上DAN同样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所以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笔者就参考文献,就其病因和临床上常见的可疑临床症状做一总结,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一、DAN病因及发病机制

在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由于内脏反射通常不能随意控制,因此它也被称为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AN一般首先累及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人体75%的副交感活性来自于迷走神经,因此即使是早期的DPN其影响也是广泛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易受到影响。

DA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增多使神经内膜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而致神经功能异常。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AN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上常见的可疑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常发病隐匿、缓慢,且累及多个系统,如发现以下表现,要警惕自主神经病变可能。

  • 1.休息时心慌、心悸,运动耐力下降
  • 2.体位变动时(特别是卧位、坐位变直立位)头晕眼花,甚至黑蒙、晕厥(为直立性低血压即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无痛性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手术过程中心血管不稳定。

如果有这些症状表现,可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其与心源性猝死、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与无痛性心肌缺血显著相关,而恰恰危害也最大,容易延误心血管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疲劳、意识紊乱、水肿、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律失常、咳嗽或呼吸困难的均应想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可能。

  • 3.食管蠕动障碍表现为胃部灼热感和吞咽固体食物困难;
  • 4.胃轻瘫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张力降低、胃酸减少、早饱、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胀气,持续数天或数月,反复发作
  • 5.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

胃轻瘫可能影响机体对食物的吸收,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和餐后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对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应考虑到胃轻瘫的可能性。这些症状可能属于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

  • 6.膀胱功能障碍: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 7.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出现性欲减退、阳痿,阴茎无射精;女性性功能障碍(阴道干涩、分泌物减少)、月经紊乱等。可能是泌尿生殖自主神经病变。
  • 8.其他症状:泌汗障碍表现为汗液分泌异常,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因上述原因,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为主管汗液分泌及血舒缩功能管的自主神经出现了病变。

特别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会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使低血糖自主神经预警信号(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减弱或消失,患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没有不适,患者可能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最终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

总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隐匿性强,症状复杂多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定要多向患者宣教,告诫患者如果有上述症状表现及时去专科门诊就医,早诊断,早干预防止自主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聂发传.石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年1期

[2]李庆玲,何晓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 2016.3.20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28-31.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787-788.

[5]许樟荣.2017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立场声明》的解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3):206-208.

[6]衡先培 朱志章 郑健 实用糖尿病中西医治疗[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385-388.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本文作者丨驻马店市第六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自主神经病变很危险

案例:近日,在小区广场溜达的王大爷突然晕倒,被路过的人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醒来后的王大爷对医生说,自己散步散得好好的,一点征兆都没有,眼前就突然一黑,人昏过去了。医生告诉王大爷,他那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DCAN)引起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得这种疾病的患者常常不会感知到心肌缺血,因此也没有预防和休息的意识,容易突发心脏骤停,如果不是及时送到医院,恐怕生命不保。

在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由于内脏反射通常不能随意控制,因此它也被称为植物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当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易受到影响。

日常生活中,像上文王大爷那样因糖尿病而得自主神经疾病的患者,其实不在少数。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和其他糖尿病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等共存。糖尿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肥胖、高龄、高胰岛素血症等。

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该如何应对

研究显示,38.3%~85.7%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有无痛性心肌缺血,患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比未患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梗死的几率要高。

那么面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只能听天由命吗?其实不然,虽然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常会导致无痛性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识别。如果心血管系统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运动后心率增幅较正常人减低,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头昏甚至晕厥),夜间高血压,日间低血压等。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就需要注意和警惕起来,不要轻易忽视,以免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造成突发心脏骤停或猝死。

除了留心上述表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严格控制血糖,也能降低CAN的发生风险。一项研究显示,血糖的稳定性及变异性与自主神经病变存在一定联系,在新诊断且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血糖波动幅度增加与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减弱相关。血糖的良好控制在CAN的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控制不仅在于合理降糖,也在于减少血糖波动。

另外,建议喜欢抽烟的糖友开始慢慢尝试戒烟。吸烟不仅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也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吸烟对自主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吸烟后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明显降低,代表迷走神经(脑神经之一)功能的心率变异程度会减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由于吸烟而遭破坏,是吸烟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因此戒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主神经病变在其他系统的症状

自主神经病常常发病隐匿、缓慢,且累及多个系统,大家如发现以下表现,还需要警惕其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能。

消化系统症状

食管蠕动减慢和胃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导致的上腹饱胀感,胃酸减少、胆囊功能障碍导致的胃部不适、呃逆、恶心、呕吐等;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当掌控汗腺的自主神经受到影响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体温异常主要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泌汗障碍主要表现为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因上述原因,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

特别要注意,糖尿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因低血糖自主神经预警信号(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减弱或消失,患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没有不适,患者可能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最终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