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孕期糖尿病意大利面(孕期糖尿病患者)

封面新闻 0
文章目录:

妈妈怀孕时面食吃太多 孩子患1型糖尿病风险会翻倍?

据《每日邮报》,一项针对635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摄入的谷蛋白越多,孩子在16岁时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就越高。

来自丹麦、冰岛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强调,他们还没有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如果得到证实,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医生对1型糖尿病的看法。

孕妇多吃富含谷蛋白的食物,比如意大利面,她们的孩子更有可能患有1型糖尿病。

与2型糖尿病不同,1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无关,而且是不可逆转的。通常首先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1型糖尿病影响了英国40万人,包括现任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疾病,它与基因的关系比任何环境因素都要大。因此,母亲的行为可能影响其发育的观点是有争议的。科学家们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他们的发现是暂时的。

麸质存在于小麦、黑麦和大麦中,在烘烤过程中赋予食物一种耐嚼的质地和弹性。

由哥本哈根的Statens血清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说:“用含谷蛋白的食物代替其他食物和营养物质的安全性应该被研究,并且通过坚持食用完全不含谷蛋白的饮食可以获得更大的效果。”

麸质存在于小麦、黑麦和大麦中,在烘烤过程中赋予食物一种耐嚼的质地和弹性。科学家们不确定为什么这会引发1型糖尿病,但他们相信谷蛋白粘胶质可能会引发新陈代谢系统的炎症。

来自丹麦、冰岛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强调,他们还没有证实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他们强调,包括丹麦所有女性在内的研究结果都很温和。

10%食用谷蛋白含量最高的女性——每天约20克,相当于13片面包——生下1型糖尿病孩子的可能性是吃得最少的女性(约7克)的两倍。

然而,绝对风险仍然很小,食用最高的女性中只有0.52%的人有1型糖尿病的孩子。

10%食用谷蛋白含量最高的女性——每天约20克,相当于13片面包——生下1型糖尿病孩子的可能性是吃得最少的女性(约7克)的两倍。

英国糖尿病研究交流官Lucy Trelfa说:“在怀孕期间吃更多的麸质和婴儿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之间找到联系很有趣,但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显示麸质会导致1型糖尿病。”

她补充说:“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我们基因和环境中的一系列因素,比如谷蛋白,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但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的,以及它们各自的重要性,目前尚不清楚。在这个阶段,孕妇不需要根据这项研究改变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编辑路过蜻蜓 综合编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注意事项

很多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都很纳闷,明明孕前血糖正常,为什么怀孕后就成了“糖妈妈”?都说是饮食惹的祸,但孕前也这样吃,为什么没问题?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妇产医生邓沁表示,怀孕后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生长发育的激素,如雌激素、孕酮、胎盘催乳素、糖皮质激素等,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增大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怀孕后 “糖妈妈”该怎么吃

多高纤维食物

纤维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高纤维食物包括:全谷物、麸皮、水果(尤其是西梅)和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

增加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提供大量维生素B,预防胎儿出生缺陷。鸡肉等瘦肉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深绿叶蔬菜如西兰花、菠菜是蛋白质和铁的良好来源。

避免“白色”食物

例如糖、面粉、淀粉土豆和意大利面这样的食物,可能会使血糖升高,所以最好少量食用。

注意何时吃、吃多少

每天分三正餐三加餐,每餐七分饱,加餐不加量。

适量食用新鲜水果

水果品种可多样,但要控制摄入量,每日200g左右,选择低GI水果更健康。

邓沁提醒,除了以上几点建议外,在控糖饮食的选择上,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具体的膳食搭配也会有所不同。(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孕期患糖尿病,这4个餐盘盲区别进!准妈妈要注意

妊娠期糖尿病越来越常见,孕期血糖的控制除了要毅力,更需要一些知识与技巧。

不少糖妈妈在被测出孕期血糖高之后,心情沉重,回家乖乖遵照医生开的营养指南进行饮食,然而自测血糖的结果却不能达标。为啥?这次就来识破升血糖的几个盲区。

看甜度,不看GI指数

很多糖妈妈认为,血糖高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其实血糖的高低与甜度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吃进去食物的GI指数关系较为密切。

GI指数,即“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GI高的食物进入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易导致高血糖。而GI低的食物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可防止高血糖。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GI低的食物。

对策:糖妈妈在饮食中要避免吃GI高的食物,如蛋糕、饼干、甜点、薯类、精细食物、精加工且含糖量高的即食食品等;多吃GI低的食物,主要有粗粮、豆类、乳类、含果酸较多的水果、全麦或高纤食品等。

粗粮里掺细粮

很多糖妈妈以为只要多吃荞麦面、意大利面、全麦面包,少吃白面包、精粉制成的面条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现在一些商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加大了一些意大利面、全麦面包中的精粉含量,导致糖妈妈在食用这类伪劣食品后,血糖依然居高不下。

对策:建议购买这类食品时,在选择大品牌的基础上,学会看食品配料表,如“大麦、全麦”需排在前,而“面粉”此类需排在后,这表明粗粮含量多。

对水果拒而远之,对蔬菜一往情深

有些准妈妈以为血糖高不能吃水果,对水果避而远之。这是不对的。每天吃少量的水果可以补充自己和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不要一棒子把水果“打死”。有些糖妈妈却相反,以为只要多吃蔬菜就不会升血糖,却不知有些蔬菜的GI值很高,如南瓜、土豆、芋头、红薯、糯玉米等根茎类蔬菜,甚至有些菜根多一点的菜心、大白菜都会升血糖。因此吃蔬菜也要多留心,小心吃到升血糖的积极分子。

对策:根据GI表,可根据季节选择食用一些GI值低的水果,这些包括苹果、梨、李、杨桃、樱桃等,每天控制在1~2个以内;GI值低的蔬菜,如空心菜、山药、甜玉米、菠菜等。避免吃GI值高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葡萄、芒果等;避免吃薯类食物、淀粉类含量高的糯玉米等。

豆制品里掺米饭

别以为豆腐、腐竹、豆腐皮这些豆制品是糖妈妈的好选择。尽管豆制品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然而最近有新闻爆出,一些商家为降低成本,在黄豆中添加米粉,甚至是剩饭,这样可以增加豆制品的保水性,口感也会变好。以豆腐皮为例,如果是全黄豆制作的白豆干,价格会贵一点,而掺了大米或米粉的,价格就会便宜些。比如水豆腐,其市场价格本身很低,如果全部用黄豆制作,根本没有利润可图,所以不排除掺进成本较低的原料。

对策:购买豆制品,不要贪图便宜,尽量不要买水豆腐等次品。实在想吃,还不如买豆浆机在家自制豆浆,既干净卫生,又不会升血糖。

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有时吃同一种食物,可能糖妈妈甲血糖升高不明显,而糖妈妈乙血糖却狂飙。因此,不要人云亦云,最好依据个人体质,做好饮食摄入和血糖监测记录,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和胎儿的控血糖安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