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之痛(糖尿病足痛和痛风足痛的区别)
顽固性糖尿病足疼痛有了“新疗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范晓苹
日前,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团队,为两名饱受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顺利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这在全省开创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为饱受顽固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案。
患者于先生73岁,双足发黑坏死5个月余,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足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于先生的脚部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疼痛导致他彻夜难眠。虽然遭遇截肢,但于先生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孔军对他的症状做了一系列评估,认为目前最适合的疗法是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该疗法也是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
为于先生手术过程中,孔军先选择好手术部位,然后将电极放置在脊柱特定节段硬膜外。因为脊髓质地脆嫩,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必须以极其轻柔、精准的技术操作,避免脊髓损伤。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医生将程控参数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1小时后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双足的疼痛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于先生事后感激地说:“当晚我便睡了个好觉,终于不用每天被疼痛折磨了。”疼痛缓解的同时,于先生双腿皮温也迅速提升,这说明他的双下肢血液循环得到迅速改善。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至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2%至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2%。面对如此“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友甚至到了“谈足色变”的地步。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截肢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更大程度降低截肢风险。
据孔军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微创局麻手术,该疗法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导线,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传至脊髓,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这在有效缓解由糖尿病足导致的疼痛的同时,可帮助舒张下肢血管,改善肢端微循环,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坏疽和溃疡的产生或恶化,并促进其愈合和修复,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第一期手术是“体验治疗”,如果患者对止疼效果满意,肢端微循环改善明确。第二期手术会将脉冲发射器植入皮下,来持续发射电脉冲,改善患者肢端微循环,降低疼痛。
植入脊髓刺激器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和综合管理是关键。患者植入电极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也将开设程控门诊,为复诊患者进行术后的程控,确保参数设置,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专家简介
孔军,海慈医疗集团脑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痛、癫痫以及帕金森等神经外科手术。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委员、浙江省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者:范晓苹
来源: 青岛日报
糖尿病患者应警惕“糖尿病足”早期症状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昆明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龚会军呼吁,广大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需要了解“糖尿病足”早期症状,警惕“糖尿病足”病变。
龚会军介绍,“糖尿病足”,指的是患者关节以远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出现溃烂、感染的症状。患者罹患糖尿病足时,足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溃烂,脚上会感觉像蚂蚁爬一样痒痒的,行走时有脚踩棉花感,严重者甚至会有刺痛或电击痛的感觉。
造成糖尿病足的病因有多种,其中其中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末端保护性感觉的丧失或丧失,这使得脚缺乏对有害刺激的保护,从而容易造成机械或热损伤;糖分会为入侵的病原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使伤口不易愈合,细菌在感染发生时会迅速繁殖,如果感染扩散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将面临截肢的风险。
据了解,“糖尿病足疼痛”在疼痛领域又被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通常表现为无法描述的静息痛,且夜间疼痛尤为剧烈,严重形象睡眠及生活质量。患者前期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对症的药物治疗;随着溃疡、疼痛的加剧,一种疼痛治疗微创外科治疗手段——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能够在帮助糖尿病足患者缓解疼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足部症状的恶化,为保住肢体带来积极的作用。
脊髓电刺激疗法俗称“镇痛起搏器”,是微创可逆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段。通过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电极,采用电刺激方式,将产生的电流传至脊髓,从而中断疼痛信号发送至大脑,缓解疼痛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肢端血供、溃疡或坏疽,从而达到保肢的目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在疼痛治疗领域一直努力不断创新和发现,力争为患者提供最优诊断和科学方案。龚会军提醒,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早干预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拥抱美好人生。(记者 黄榆)
来源: 工人日报
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及日常护理
糖尿病足是现在危害我们下肢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对该病的了解,当疾病出现后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从而导致严重危害的产生。糖尿病足初期症状相对轻微,很多人不正确的治疗随意用药容易加重病情,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1、隐形期阶段:这个时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肢端供血不足,同时患者的局部皮肤浮肿,患者的足部出现麻木、迟钝的感觉,同时伴随有疼痛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疼痛会更加明显。
2、初期阶段:处于初期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足底以及足背开始出现水泡以及血泡,经常会出现烫伤、冻伤、鸡眼等症状,同时足部可能常发生浅表损伤以及溃疡。
3、中期阶段:中期阶段的糖尿病足就会出现反复的感染,同时感染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时候已经损伤到患者的皮下组织,同时形成组织炎症,如果不及时的控制,这种感染就会沿着患者的肌间隙蔓延,导致伤口感染的加重。
4、重度阶段:这个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表现主要是深部感染,同时脓性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增多,最后导致深层次的直至炎症形成大脓腔,周围出现大面积的损坏组织,骨与关节受到破坏,足趾和脚指出现坏死。
我们要想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科学的治疗以外平时的预防也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患者对这方面不了解,从而导致患处总是不经意发作,引起严重症状出现。糖尿病足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第一、预防感染
糖尿病足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足部感染,而且,洗脚时先用手试好水温,水温应与体温相近每天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足部,趾间要洗干净洗净后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清洁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干燥者应使用少量的润滑乳液或营养霜涂于足部皮肤(趾间除外),但不可常用,防止皮肤过度浸软。
第二、合适的鞋袜
糖尿病足患者的注意事项还包括选择合适的鞋袜,这对病情康复有很大帮助,选择鞋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比如应该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鞋尖宽大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不挤压脚趾,大小合适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买鞋时间应选择在下午或黄昏。袜子应选择吸水性强、透气、松软、浅色的棉毛质地为佳。袜腰要松,袜子要每天清洗,保持清洁。
第三、避免烟酒
烟酒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相信大家也了解,而且,远离烟酒也是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注意的,因为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从而影响治疗。
温馨提示:糖尿病足是现在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多重视自身健康,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患病也不要过分担心,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积极科学的进行治疗就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您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拨打电话0531—86972999或添加微信15552521881进行咨询。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