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2岁二型糖尿病(22岁二型糖尿病严重吗)

医者老陈科普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能停降糖药吗?能!但要满足4项条件,还得看1项指标!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甩不掉的“老朋友”,一旦缠上,很难彻底摆脱。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希望有一天能停掉降糖药,不再受药物的束缚。

但这真的有可能吗?答案是: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并且有一个关键指标需要密切关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血糖,更涉及到身体的整体代谢状况。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安全地停掉降糖药,并且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一、2型糖尿病到底能治愈吗?还是只能控制?

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确诊就再无逆转的可能。2型糖尿病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进入“缓解期”甚至停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治愈。

科学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本质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衰退,如果能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体重管理,甚至特定的治疗手段,让胰岛功能得到恢复,血糖水平回归正常,并持续维持良好状态,确实可以做到停药。

但这并不是“治愈”,而是让糖尿病进入“缓解状态”,只要生活方式保持得当,血糖可以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哪些人有机会停药呢?要满足哪些条件?又要关注哪个关键指标?

二、2型糖尿病停药的4大必要条件1. 体重必须达到健康范围,BMI控制在标准值内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之一。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无法正常利用。

想要停药,体重必须达到健康范围

具体标准如下:

亚洲人的BMI(体重指数)标准:

18.5-23.9:正常

≥24:超重

≥28:肥胖

如果患者的BMI高于24,尤其是超过28,就很难摆脱降糖药。

要想停药,BMI至少要降到24以下,最好接近22,这样胰岛素抵抗才能明显改善。

案例: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时体重85kg,身高1.70m,BMI高达29.4(肥胖)。在医生指导下,他通过低碳水饮食 运动减重,一年内体重降到70kg,BMI降到24.2,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最终成功停药。

2. 胰岛功能仍然良好,C肽水平正常

C肽是衡量胰岛功能的关键指标,它能够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能力。如果C肽水平太低,说明胰岛功能已经受损严重,即使血糖短暂达到正常,也难以长期维持。

一般来说,C肽检测的参考值如下:

空腹C肽:0.8-3.1 ng/mL

餐后2小时C肽:1.2-4.4 ng/mL

想要停药,C肽水平至少要在正常范围内,最好空腹C肽大于1 ng/mL,餐后C肽大于2 ng/mL。如果C肽过低,说明胰岛功能已经严重退化,即使血糖暂时控制住了,停药后也容易反弹。

案例: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体重正常,但空腹C肽只有0.5 ng/mL,餐后C肽0.9 ng/mL。虽然她的血糖控制得不错,但由于胰岛功能已经明显下降,即便生活方式再健康,也难以彻底停药。

3. 血糖已经稳定达标,且长期保持正常

血糖达标是停药的前提,至少要满足以下标准:

空腹血糖(FPG):<6.1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PPG):<7.8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最好<6.0%)

如果血糖波动较大,或者偶尔会超标,就不能贸然停药。停药的前提是至少3-6个月内血糖一直稳定达标。

4. 生活方式彻底改善,形成长期健康习惯

糖尿病的核心管理手段是“管住嘴、迈开腿”,如果只是靠药物降糖,而生活方式没有改善,即使短暂停药,也很快会复发。想要成功停药,必须形成长期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三、停药前必须关注的关键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判断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为什么HbA1c如此重要?

它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比单次血糖检测更可靠。

HbA1c <6.0%,说明血糖控制非常稳定,可以考虑停药。

HbA1c 6.0%-6.5%,需谨慎评估,如其他条件都满足,可尝试停药。

HbA1c >6.5%,则不建议停药,否则血糖可能迅速反弹。

四、如何正确停药?避免血糖反弹!

如果满足了所有条件,可以尝试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药,而不是一下子完全停掉。通常推荐以下步骤:

先减少剂量,例如将药物减半,观察1-2个月。

如果血糖仍稳定,再减少到最小剂量,继续观察。

确保HbA1c持续达标后,考虑完全停药。

停药后仍需定期监测血糖,每3-6个月复查HbA1c,一旦发现血糖异常,立即调整策略。

五、总结:哪些人能安全停药?

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才有可能成功停药:
BMI低于24,体重保持正常
C肽水平正常,胰岛功能良好
血糖长期稳定,HbA1c低于6.5%
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贸然停药可能导致血糖失控,甚至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研究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锻炼时间很重要!

编译:公子欣

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2021年已达5.37亿,

2030年和2045年的预测值

也被迫分别调至史无前例的6.43亿和7.83亿……

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

已严重危害民众健康

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世界上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预,

如健康饮食和定期身体活动计划,

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布莱根妇女医院和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使用了随机对照试验“Look AHEAD”(糖尿病健康行动)研究的数据,对诊断为2型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与糖尿病支持和教育,以跟踪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发展。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组评估了一天中某些时间的体育锻炼是否与血糖控制的更大改善有关。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午运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最大。研究结果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在下午最活跃的时候血糖控制的改善最大,”来自布莱根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部门的共同通讯作者Jingyi Qian博士说,“已知体育活动是有益的,但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一种新的认识,即活动的时间也很重要。”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参加体育活动,作为控制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血糖水平升高会使2型糖尿病患者有患心脏病、视力受损和肾病的风险。

研究小组分析了“Look AHEAD”研究中2400多名参与者第一年和第四年的身体活动数据。在研究期间,参与者佩戴腰部加速度计记录设备来测量身体活动。

当回顾第一年的数据时,研究小组确定,在下午进行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的人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通过对比第四年的数据,下午组的血糖水平持续下降。此外,下午组停止降糖药物的机率也最高。

研究团队指出,该调查存在局限性,例如研究是观察性的,没有测量睡眠和饮食摄入等混杂因素。在未来,研究小组将通过实验来检验他们的发现,以研究为什么一天中活动的时间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的潜在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具体的身体活动建议。

数据图及参考来源:

https://diabetesjournals.org/care/article-abstract/doi/10.2337/dc22-2413/148938/Association-of-Timing-of-Moderate-to-Vigorous?redirectedFrom=fulltext

24岁就确诊了糖尿病,我的未来怎么办?

航线穿越1100公里,我们从长沙抵达福建漳州,林艳红和她的男友在麦当劳等候我们。为拍摄《亲爱的糖友》第4期,我们翻阅了她所有的社交账号内容,也加了微信偶尔聊聊天。所幸,现实中的林燕红和网络上一样,爽朗率直,很快就和我们熟络了起来,丝毫不像一个糖尿病人。


一、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豆乳盒子

从今年8月起,林燕红每周都必须要扎手指测血糖,记录下每次的数值,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和所有糖尿病患者一样,血糖仪可能将要成为陪伴她一生的“好伙伴”。有些不一样的是,她确诊时才24岁。

林燕红抽血时偶然查出2型糖尿病

4个月前,林燕红因为肠胃炎前往医院,为排查病因,医生建议林燕红抽血。“我上次抽血,还是在初中得阑尾炎的时候。阑尾炎治好之后,就再也没有体检过了。”她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林燕红手里捧着一盒豆乳蛋糕,和男友一起坐在医院走廊上,讨论着待会去哪搓麻将。刚拆开勺子的塑料包装,护士急促的呼喊声就从远处传来:“林燕红!林燕红在哪里啊?你那个血糖怎么高达26.1啊!不要再吃了,收起来!” 那是她第一次买豆乳盒子,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损伤而造成的疾病,与遗传、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多见于成人,4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隐蔽缓和,容易被忽视,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一典型症状,林燕红亦是。正常人的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当时林燕红的血糖值已经超标4倍。

世界卫生组织糖代谢诊断标准

过往,林燕红对“糖尿病”这个词毫无概念,她只知道自己家里的老人基本都有这毛病,要按时吃药。林燕红男友说:“确诊那天晚上她被吓哭了,医生说这个病是会死人的,必须马上住院,饮料她肯定是不敢喝了。”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林燕红喜欢喝可乐和奶茶,每天至少一杯,熬夜也是家常便饭。不规律的饮食、扰乱生物钟的睡眠……这样的生活至少持续了5年,最终诱发糖尿病。

林燕红嗜可乐如命

拍摄的第2天,我们一起在城中心散步,林燕红兴奋地为我们介绍每一家奶茶店里她最常点的饮品,自己则点了一杯冰美式。


二、原来这么多人和我一样

2023年10月,为了蹭上“脆皮大学生”的热度,林燕红在抖音上分享了自己的确诊经历,出乎意料的是,1天不到播放量破了百万。截至目前为止,点赞达18.3万,涨了约3000个粉丝。

林燕红抖音账号的爆款视频

林燕红曾干过6年的后期剪辑,也有试图在运营自己的抖音账号。在此之前,账号多是发一些生活日常和自拍照,数据并没有太大起色。视频爆火后,她自己也很诧异:“我真没想到反响力这么大,就这么火了,可能这么年轻得这个病太夸张了吧。”更让林燕红出乎意料的是,很多20多岁的网友给她发私信和留言,说自己也确诊了2型糖尿病,感到很自卑,不敢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坦白。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升高,糖尿病平均患病年龄在10年间提前了约6岁。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认知中的“老年病”已经越来越向年轻人逼近,这也正是林燕红的视频诱发热议的原因。

让林燕红印象最深刻的私信,来自一位22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位网友已经确诊5年了。她给林燕红分享了一些饮食、运动方面的经验,希望林燕红不再走她的弯路。两人到现在还经常联络。

很多网友都在鼓励林燕红

视频爆火的第2天,为了回复评论区的热门问题,林燕红又发了一条视频。在视频开头,她顶着抖音的搞怪滤镜,对着镜头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健康生活,定期检查身体,不要觉得糖尿病离我们很远,我当时也这么想,没想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三、赚大钱!一切都会好!

这次拍摄正好碰上林燕红的复查日,医生说她最近血糖控制得不错,给她减药了,复查频次也从1月1次降低到了2月1次。在回家的路上,她开心地对男友撒娇:“那我上次没吃的小蛋糕是不是可以吃上了?”

关于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到现在医生也没有给林燕红一个确切的答案。刚出院的时候,林燕红就怀疑是误诊,确诊后的1个月她的空腹血糖也一直没有超过5,让她更觉得是误诊了,一直说要去医院复查。

直到10月去云南旅游时带了个动态血糖仪,才发现血糖早就已经飙过标准值了。“那我就是糖尿病,是我自己安慰自己。”林燕红无奈地说。

林燕红的心态慢慢在调整

这几天林燕红的男友小石一直陪在她身边。单独访问的时候,林燕红和我们说:“他是很自律的人,我想放肆他不让我放肆,没有他管着,我的血糖可能都没这么好。”家人的支持、男友的关爱,让林燕红放松了许多。比起4个月前捧着豆乳盒子一脸懵圈的她,现在的她更舒展生动了。

拍摄的最后一天,导演提议去东山岛看日落。驱车路上,林燕红告诉我们她已经很久没去海边了,上次来是因为工作。

车辆刚抵达东山岛的海滩,林燕红就迫不及待往岸边跑去,对着大海大声喊道:“赚大钱!一切都会好!”柔和的日落余晖撒在她藏青色的宽松卫衣上,卫衣背后印着白色的英文单词“Birth”,寓意为“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