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胸肉糖尿病吃法(鸡胸肉对糖尿病患者的做法)
适宜糖友的鸡肉做法
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种类多、消化率高,可增加体力,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补益功效。每天宜食100克
1.蘑菇炖鸡
原料:干蘑菇100克,鸡1只(约重1500~2500克),精盐、酱油、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用温水将蘑菇泡开,用冷水洗净,去杂质,撕开备用;将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切块备用;将鸡块、蘑菇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入料酒、酱油、精盐,炖至熟烂即可。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添髓,降血糖。
本菜若用鸭代替鸡也可以。
2.黄芪猴头鸡
原料: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葱白、盐、胡椒面少许,绍酒10毫升,小白菜心100克,清汤750毫升,花生油15毫升。
做法:猴头菌温水泡发30分钟,发胀后切片,黄芪切片。锅热后倒入花生油,投放黄芪、葱、姜、鸡块煸炒,再入盐、胡椒面、绍酒、清汤,炖半小时,放入猴头菌装盘。用汤焯小白菜心,连汤浇盘即可。
功效:补气,益脑强身。用于气亏虚、头晕等症,也适合有类似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3.苦瓜鸡片
食材:苦瓜50克,鸡脯肉60克,葱少许,植物油3克,盐1克
做法:
1、苦瓜去蒂、瓤,切成厚片,放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
2、鸡胸脯肉洗净,切片。
3、炒锅放中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温热,放葱花炒香,加入鸡片,炒散至变色,下苦瓜片略炒,加盐,炒匀后即可出锅装盘。
服法:
每日1~2次,作辅食用。
适用人群:
各型糖尿病患者,尢适于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多、大便干结者食用。
医师评说:
糖尿病患者总的病机为阴虚燥热,用苦寒之苦瓜配伍鸡肉,可制约鸡肉的温性,使其更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营养师提示:
鸡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少,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是糖尿病、高血脂及减肥者比较适宜的蛋白质来源。
糖友糖尿病问题交流可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少量名额加满为止。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鸡肉控糖功效最大?
鸡肉鲜嫩,比猪肉、牛肉等畜类肉口感细、鲜味足,是人们经常吃的肉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很多限制,那么他们平时能吃鸡肉吗?哪些鸡肉菜肴更适合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呢?
鸡肉的营养:
超赞功效:
鸡肉能调解血糖浓度。鸡肉中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可增强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调解血糖水平。
鸡肉能避免并发微血管病变和肾病。鸡肉中的B族维生素可以避免并发微血管病变和肾病,且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最佳食用量:50克/天
最佳搭配:
1.豌豆 鸡肉:二者同食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蛋白质。
2.鸡肉 竹笋:竹笋性微寒,可以清热消痰,健脾胃。鸡肉具有低脂肪、低糖的特点,与竹笋搭配,可以暖胃益气,尤其适合胖人食用。
抗糖美食:
怪味鸡
材料:鸡腿(去皮)100克、熟白芝麻3克、芝麻酱3克、橄榄油2克、盐2克、花椒2克
做法:
1.鸡腿洗净去皮;花椒炸香,制成花椒油。
2.鸡腿放凉水中煮,水开后改小火20分钟后捞出,过凉,洗净切块
3.芝麻酱用凉开水调开,加盐、橄榄油调匀,淋在鸡肉上,撒熟白芝麻即可。
总热量:233千卡
蛋白质:16.5克
脂肪:14.2克
糖类:0.9克
美食亮点:做这道菜时,需要将鸡皮处理掉,因为鸡皮中含脂肪太多,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糖友厨房,微信公众号:chufang2016
糖尿病人吃肉:两种肉坚决不吃,另一种肉要多吃,血糖好享受美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俗话说"一口肉,一口血",这话在老百姓嘴里流传已久,尤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句话似乎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就像一个精密的天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选择总是在恐惧与美味之间摇摆。但实际上,肉类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绝对禁区,关键在于——吃什么肉、怎么吃。
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肆虐的"甜蜜杀手",正像一个不速之客,悄无声息地潜入千家万户。它不像感冒那样来势汹汹,却比感冒顽固得多。
简单说,就是体内的胰岛素出了岔子,导致血糖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杂乱无章,忽高忽低。这种代谢紊乱不仅影响血糖,更潜藏着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危险。
李大爷今年62岁,退休前是位中学老师。两年前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后,他变得谨小慎微,特别是在饮食上,尤其对肉类敬而远之。家庭聚餐时,他只吃青菜,看着家人享用香喷喷的红烧肉,眼里满是羡慕。
渐渐地,他变得消瘦,精神不振,血糖却并未见明显改善。后来在社区医院营养师的指导下,他开始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适量食用某些肉类,不仅血糖稳定了,体力也恢复了不少。
糖尿病患者对肉类的态度,常常如临深渊,小心翼翼。但肉类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稳定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甚至能够减少饥饿感,避免过度进食。关键在于,哪些肉类对糖尿病患者友好,哪些则需要敬而远之。
首当其冲需要避免的是高脂肪的红肉,特别是五花肉、肥牛等脂肪含量极高的部位。这类肉类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本就不太灵光的胰岛素更加"迟钝"
正如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肥肉生痰助湿,积热生疾。"古人的智慧在现代医学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还记得前几年轰动一时的"培根致癌"研究吗?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培根等,不仅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还富含钠和各种添加剂。
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与吸烟、酒精并列。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类食品简直是"雪上加霜",不仅增加血糖波动风险,长期食用还可能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北欧的一项长达12年的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51%。这一数字令人警醒,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警钟。
那么,糖尿病患者难道就只能望肉兴叹?非也!鱼肉,这种被古今中外众多养生典籍推崇的美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的良伴。尤其是三文鱼、鲭鱼、沙丁鱼等深海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症反应,稳定血糖。
在日本冲绳,当地居民以鱼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冲绳老人不仅长寿,而且健康指数高,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冲绳饮食中大量的鱼类,特别是未经深度加工的新鲜鱼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和有益脂肪酸。
鱼肉的烹饪方式也很关键。清蒸、煮汤都是不错的选择,既保留了营养,又避免了额外油脂的摄入。一位资深营养学家曾形象地比喻:"选择鱼肉而非红肉,就像选择了一位温和友善的邻居,而非一个脾气暴躁的室友。"
除了鱼肉外,去皮的禽肉(如鸡胸肉)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优质选择。它们脂肪含量低,蛋白质丰富,更不会像红肉那样刺激胰岛素分泌。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以禽肉和鱼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普遍优于以红肉为主的患者。
在享用肉类的同时,合理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能进一步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想象一下,一份煎三文鱼配西兰花,不仅美味,而且对血糖的冲击远小于红烧肉配米饭。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减速带,让血糖不至于"超速行驶"。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让食物成为你的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适当的肉类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一种治疗手段。食物的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中,而明智的选择则来自于科学的认知。
回想李大爷的故事,他从完全拒绝肉类到科学选择肉类,血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这启示我们,糖尿病管理不在于极端禁忌,而在于平衡与智慧。避开高脂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适量食用鱼肉和禽肉,配合合理的烹饪方式,糖尿病患者一样能享受美食的乐趣。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不妨尝试每周安排2-3次鱼餐,选择清蒸或煮汤的方式;鸡胸肉可以切丝炒菜或做成沙拉;牛羊肉虽不必完全禁绝,但最好选择瘦肉部位,且控制在每周1-2次。记住,适量才是关键,过犹不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被各种"绝对禁忌"的说法所困扰。但真正的健康管理,不在于教条的遵循,而在于理性的选择与个体化的调整。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选对肉、吃好肉,血糖稳定,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资料: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 王培玉, 杨文英. 鱼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9, 27(3): 187-191.
- 李光建, 陈伟, 等. 不同蛋白质来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2):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