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半夜饿想吐(糖尿病夜里饿为什么)

首医杨金奎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出现恶心、欲吐,血糖很高,需尽快到医院看急诊!

撰文 杨金奎/北京同仁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微信公众号:杨金奎教授

患者李力(化名,保护患者隐私)的病情:

  • 我今年55岁,北京人。

  • 10年前开始出现感觉,口干,喝水多、起夜次数多,体重在几个月内降了十几斤。

  • 周围的朋友说可能是糖尿病,我就去医院测了下空腹的血糖,大约是8mmol/l。

  • 大夫给我开了二甲双胍,每天吃三次,还嘱咐我多运动、控制饮食。

  • 可那时我对这个病不重视,没有好好吃药,也没控制饮食。


  • 前几年情况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偶尔测几次血糖,空腹一般在8—9mmol/l。

  • 近5年来就觉得平常大家所说的“三多一少”的感觉加重了。

  • 尿里还可以看到泡沫,看东西也觉得有点模糊,有时出现腿肿,累的时候明显,休息后就能缓解。

  • 我这才觉得病情严重了,就急忙到医院检查,结果一测空腹血糖到了13mmo/l,尿中还查出了尿蛋白。大夫说我以前血糖控制比较差,现在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加上血糖水平高,建议我用胰岛素。


  • 自那时起我就一直坚持用胰岛素治疗。

  • 血糖控制的还不错,空腹血糖一般在6—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mmol/l。


我这几天太过劳累、饮食不规律,然后出现恶心、呕吐,浑身酸软无力。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检查,血糖27.16mmol/l,尿酮体阳性。大夫说必须急诊留院,抢救!

大夫:这是出现酮症酸中毒了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引起的。

  • 一般常见于1型糖尿病,但在2型糖尿病中应急情况下也可以出现。

  •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甚至会出现昏迷,威胁患者的生命。

  • 像这位患者,饮食不规律等就容易出现。其他的常见诱因还有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刺激、各种感染、酗酒、妊娠分娩、外伤、手术等应急情况。

  •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抢救生命

每个病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轻重程度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只出现尿酮体阳性而无其他不适

但有酮症酸中毒的病友表现比较严重,会出现:

  1. 糖尿病症状加重

  2. 食欲差、恶心、欲吐、头晕、头痛、极度乏力,

  3. 甚至出现昏迷。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如下图所示:

  • 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 呼吸急促;脉搏增快

  • 昏睡;呼出苹果味

  • 极度口干;面色潮红


如果你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在家多喝水,最好是盐水,继续使用胰岛素,及时到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

(【内分泌医生杨金奎教授】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原创首发。)

原来胃也会“瘫痪”!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恶心呕吐要当心

2018-05-15 16:3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波 通讯员 谢美君 林海君

提起"瘫痪",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肢体无法动弹。事实上,除了身体以外,我们的胃也会"瘫痪"。

39岁的俞先生年纪不大,却已经是个老"糖友"了,早在10几年前,他就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来,因为这个毛病,俞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高血压、贫血等一系列问题相继找上门,今年年初又查出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终末肾病"。从那时起,他每周都得雷打不动地到医院做3次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如此,俞先生近半年来还总觉得胃很不舒服,吃一点东西就会有饱胀感,而且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糜烂性胃炎",但是经过护胃、促进胃肠动力及营养植物神经等一系列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却仍未见明显缓解。

不久前,俞先生找到鄞州二院消化内科林琪主任求助。林琪详细询问和评估了患者病情,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最终诊断俞先生得的是"糖尿病胃轻瘫"。

林琪介绍,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进、搅拌、研磨食物等,其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成。而胃轻瘫患者,往往因为神经系统受损而无法正常蠕动,导致胃内食物很难消化、排空。所以,患者常常会不觉得饿,吃一点就觉得有饱胀感、腹胀、恶心和呕吐。

"这种毛病比较容易发生在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以及一些做过近端胃部手术的患者身上。" 林琪说,俞先生的情况就是属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主要是迷走神经受损引起的。迷走神经主要负责胃部消化过程,告诉胃何时开始清除食物,并引导进入下消化道。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高血糖,会改变消化系统的化学平衡,并因此阻碍血液循环和迷走神经健康。一旦迷走神经明显受损,就会诱发消化延迟。

日前,林琪和团队成员为俞先生行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通过内镜隧道新技术,成功打通了胃与十二指肠间的通道。术后禁食2天后,俞先生逐渐开始恢复进食,从刚开始的米汤,慢慢过渡为白粥、米饭,而且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完全消失。

"终于又能顺畅地吃饭了!" 在经过近十天的住院治疗和调养后,5月14日,俞先生顺利从鄞州二院康复出院。

糖友饿肚子,后果很严重!降糖记住两个字,就能睡个安稳觉!

金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每天都要服药来控制血糖。一天中午,她原本计划去吃饭,但是最近她因为工作原因,忘记将药物带回家,就没吃饭。直到下午,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开始感到恶心,身体疲劳。

金女士去医院立刻进行了紧急检查,发现她的血糖水平开始下降,身体开始产生酮体,这会导致她的身体出现严重的代谢问题。

医生判断是金女士中午忘记吃饭导致的酮症。由于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身体会开始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分解之后会产生身体代谢比较缓慢的酮,导致酮体在体内堆积。

糖尿病患者虽然需要控制饮食,但是日常生活中依旧需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支持身体活动,以及控糖药物的消耗。

控制血糖水平不仅仅是将血糖水平降下来,更应该稳下来。记住“稳定”两个字,定时定量饮食,并随身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料。如果有任何变化,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一、糖友饿肚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1. 血糖下降

当不进食或减少食物摄入量时,血糖水平会下降,的一种生理反应。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它会从饮食中获取,但如果饮食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尤其是在降血糖药物的作用下,血糖水平会更加不受控,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导致糖友出现低血糖反应,手抖、大汗、甚至昏厥,威胁生命安全。

2. 营养不良

碳水化合物缺乏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使得血糖水平更容易上升。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影响细胞修复和代谢功能,进一步恶化血糖水平。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的程度,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3. 视网膜病变

如果饮食不合理或缺乏营养,可能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4. 肾脏病变

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肾脏过滤,并通过肾脏过滤血液来清除废物。糖尿病患者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肾脏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致使废物无法被清除,就会导致肾脏损伤。

5. 肠胃问题

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吃饭,身体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可能导致肠胃问题,例如腹泻、腹痛和恶心等。糖尿病患者不吃饭可能导致身体对养分的需求过度,进而导致身体器官的负担加重,也可能导致肠胃问题。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可能遵守饮食计划,并避免饮食不规律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计划应该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糖分和其他营养素,以及比例,并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盐和糖。

二、降糖需要讲究适度

适度饮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升高或骤降给身体造成危害,使血糖水平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1. 控制总摄入能量

糖尿病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其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但是如果饮食量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体重也可能随之增加,造成心脏的负担,以及血液内脂质的增加,或能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如果饮食量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还会导致导致营养不良和能量亏损。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饮食中的重要成分。但是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而适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并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对于糖尿病控制也很重要。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鱼、豆类、鸡蛋等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增加饱腹感。健康蛋白质来源中的蛋白质通常不需要大量的水来消化,还有助于减少肾脏负担。

4.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也是糖尿病饮食中的重要成分。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类型,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全脂脂肪等。这些脂肪可能会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风险。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选择多种食物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确保饮食计划适应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除了量上面的要求,糖尿病病人进食也应该在同类的食物中选择更优质的。

三、食物的选择

1. 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选择低GI的碳水化合物,GI值可以衡量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高GI值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的快速上升,而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则会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如燕麦、玉米、全麦面包、糙米等。

同时,这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能吸附油脂,减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进一步减缓血糖水平的升高速度,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 蛋白质

蛋白质对身体的修复和维持健康非常重要。蛋白质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因为蛋白质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以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如鱼、豆类、鸡蛋、瘦肉等,其中富含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维持体内健康稳定的环境,对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以及血糖的稳定非常有利。

3. 脂肪

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并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鳄梨和坚果。Omega-3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心脑血管正常功能的维持都非常有帮助,能够减少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减缓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以及并发症的产生。

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向医生反映,适当调整饮食计划以及用药,保证血糖水平能够在安全范围内稳定下来。

参考资料

[1]项琦.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食品与健康.2012(06):20-21

[2]陶翠翠.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中国生殖健康.2018(02):58-60

[3]吴群励.糖尿病饮食误区,犯了错后悔莫及.祝您健康. 2022(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