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不口渴是糖尿病吗(糖尿病不口渴是怎么回事)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怎么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4个方面判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都不知道,因为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导致他们忽略而没有发现,而糖尿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控制是能够避免血糖带来的伤害,因此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自己患上糖尿病?

一、容易饥饿

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由于高血糖的出现,这样患者身体多余的糖分被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就会让身体缺乏能量而容易出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食欲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容易饥饿,并且在补充食物后一段时间又突然感觉饥饿,就要特别的注意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

二、经常感觉到口渴

在早期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而在出现口干舌燥的时候身体第一反应会出现口渴,就需要不停的喝水,而不停的摄取水量就会让尿液的数量增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就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脱水的现象,从而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

三、视力莫名的变差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眼睛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也就容易让眼睛的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要过于小觑,也不要以为是近视发生了,要及时进行眼睛检查,并且监测血糖。

四、手脚发麻抽筋

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反映自己突然间出现手发麻脚抽筋的现象,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多数的患者认为这是缺钙的症状,也就会进行补钙。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可能和糖尿病有关系,要注意在进行补钙后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看是不是高血糖导致的。

温馨提示,大家要知道的是,平时对于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要有所了解,并且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其他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也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糖尿病发生自己不知道,而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不痛不痒,却得了糖尿病?原来身体这些症状早没察觉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狗狗身边朋友就有三个患病的。

这糖尿病一旦确诊,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超出了正常范围。

听着仿佛没什么,但在专业医生眼中,糖尿病就是慢性癌症。

可想它的危害有多大!

而想要良好的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上,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但狗狗问过身边的朋友,他们被确诊时,可都没有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有些反而出现了一些跟糖尿病看似无关的症状。

你以为他们是特例?其实现如今糖尿病患病的早期症状很多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了。

不过,糖尿病也不是一点痕迹不可寻,就是需要大家有意识的去注意身体,察觉它发出的警报了。

接下来你将看到:

1.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2.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高危期

这里所说的高危期主要针对的是2型糖尿病。因为1型糖尿病具有发展过程快,发病突然的特点。

而2型糖尿病的发展会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般可达数年。

所谓的高危期,其实也是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耐量受损。一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患病者往往对此毫不知情。

但如果这段时间不进行干预,每4个糖尿病前期人中就有1~3个会在10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有大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近36%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皮肤干燥、瘙痒

这里所说的皮肤干燥,不是秋冬干燥那般,而是涂抹身体乳也没办法缓解的皮肤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发痒部位多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女性则会经常出现外阴瘙痒。

2.视力变化

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变化,导致视力不稳定。

这种变化可能是变好甚至不需要佩戴眼镜,但大多视力会下降或眼前出现黑影。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形,会认为可能是年老眼花,或者是老年白内障,殊不知很可能就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3.伤口久不愈合

伤口不易愈合可以算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之一。

由于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所以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会受到影响。

加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差,高血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使尿路、下肢皮肤、阴道等反复发生感染,久难痊愈。

4.睡眠障碍

很大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轻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乱,且多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

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觉鼾声过大的人最好检测一些血糖水平。

5.餐前饥饿

糖尿病初期,有些病患会出现餐前低血糖、饥饿难忍的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的变化不同步,导致餐后血糖达到高峰时,胰岛素还没来得及大量分泌;

而等到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时,又正好出现在下一餐前,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和饥饿状态。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症状外,像性欲减退,性功能出现障碍、肢体有麻木感、针刺感等都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如果大家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不要猜疑,可选择化验血糖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但如果血糖比常人高,但还未达到诊断标准的话,则是糖耐量减低。这类人群一定不能小觑病情。

因为这类人群10年后有半数可发展为糖尿病。

当然,除了确诊的或者出现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外,其实下面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也需多加注意和预防。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就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当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一位有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

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可达一般人群的6倍。

2.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体重指数BMI≥24都属于超重,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这类肥胖者一般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胰腺的负担重。

另外,如果你体重并未超重,但四肢肉比较松软,看起来也比同样体重的人显得胖的话,同样也需要注意预防。

3.年龄40 岁人群

人过中年之后,胰岛素的受体会开始老化,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有数据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4.饮食习惯不当

主食比菜吃的多,而且以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这类精细面食为主,又从不吃杂粮。

烧菜喜欢放多油,日常还喜欢吃甜食、饮料等。

如果你日常是这样的饮食习惯,也得多注意血糖问题。

5.饭后易疲倦

很多人饭后有疲倦感,但一般都不会特别严重。如果发现自己饭后特别容易犯困,要小心了。

另外,容易低血糖,偶尔进食不及时就特别感觉饿的朋友也需注意。

6.久坐不运动

日常不喜欢运动,活动量小,体能比较差,上楼梯都会觉得费力人群。

7.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上面这几点中,只要占了其中两条,你就要注意了。你极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另外,狗狗还没有把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加上。因为三高都属于心血管慢性疾病,病原上都有相通的地方。

所以更得多注意了。

聊到这,狗狗想说糖尿病除了有一定的遗传性,其实大多还是不良的后天饮食习惯导致的。

所以,只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还是其他疾病最为有效的良药。

总结

1.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皮肤干燥、瘙痒

视力变化

餐前饥饿

睡眠障碍

伤口久不愈合

2.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年龄40 岁人群

饮食习惯不当

饭后易疲倦

久坐不运动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

参考文献

[1]小周, 糖尿病早期症状勿轻视 [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37

糖尿病悄然来袭,未必口渴!医生提示:出现3个征兆,或已中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连吃饭都顾不上好好嚼,更别提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殊不知,就在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里,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可能已经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蓄势待发!

大家可能会说:"糖尿病?那不就是口渴得厉害,整天喝水如牛饮吗?"可别被这个印象给骗了!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甚至连口渴这个"标志性"症状都不一定出现。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察觉这个隐形敌人的存在呢?

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是如何"暗度陈仓"的。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糖尿病是个什么"妖怪"。简单来说,糖尿病就像是身体里的"糖工厂"出了故障。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就像是工厂里的"搬运工",负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各个细胞里。

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些"搬运工"要么数量不够,要么偷懒不干活,结果就是葡萄糖堆积在血液中,造成血糖升高。

说到这儿,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那我平时吃得甜

一点,是不是就容易得糖尿病啊?"这个问题问得好!虽然高糖饮食确实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帮凶"。

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这个悄悄潜伏的"甜蜜杀手"呢?医生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征兆:
  1. 疲劳乏力,整天蔫蔫的
    你是不是觉得最近总是提不起劲儿,干啥都没力气,好像被人抽走了灵魂?别以为这只是工作太累了,可能是糖尿病在搞鬼哦!因为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供能,就像手机没电一样,当然会觉得浑身无力啦。

有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疲劳症状。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精力不济,即使睡够了也无法缓解,那可得小心了,说不定是糖尿病在给你"使绊子"。

  1. 皮肤问题,痒得想"原地起飞"
    皮肤突然变得干燥、瘙痒,特别是在手脚、腹部等部位,这可能是糖尿病在"敲门"哦。高血糖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还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让皮肤变得又干又痒,简直比蚊子叮还难受。

有意思的是,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约有63%的患者在确诊前就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老是想挠痒痒,别光顾着挠,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吧!

  1. 视力模糊,看啥都跟戴了"哈哈镜"似的
    如果你发现最近看东西总是有点儿模糊,别急着怪罪手机,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高血糖会影响眼睛晶状体的代谢,导致视力出现波动。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那不是老花眼吗?"可别把这两个搞混了!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模糊通常是双眼都受影响,而且症状可能会忽好忽坏。

据统计,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变得不稳定,别光顾着换眼镜,记得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哦。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这些症状听起来也不是很严重啊,干嘛大惊小怪的?"别掉以轻心!糖尿病就像是一个"慢性杀手",它不会立刻要你的命,但会慢慢侵蚀你的身体。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肾病、神经变等,到时候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糖尿病呢?别急,医生给我们开了一份"防糖尿病"的"秘方":
  1. 健康饮食:别把自己当成"垃圾食品处理器"
    咱们得学会"精打细算",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高糖高脂食品。记住,你不是"垃圾食品处理器",别老是往肚子里塞垃圾食品。
  1. 规律运动:别当"沙发土豆"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别整天跟沙发谈恋爱,赶紧动起来!
  2. 控制体重:别让自己变成"气球人"
    保持健康的体重很重要。如果你已经有点儿"圆润"了,那就要努力减肥啦。别让自己变成"气球人",那可是糖尿病的最爱。
  3. 定期体检:别等"病来找你"
    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糖检查。别等到"病来找你",要主动出击,提前发现问题。
  4. 压力管理:别让自己成为"压力cooker"
    学会放松自己,别把自己变成"压力cooker"。可以尝试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记住,压力也是糖尿病的"好朋友"哦。
  1. 戒烟限酒:别让自己变成"烟酒玩家"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别再当"烟酒玩家"啦,为了健康,咱们得学会说"不"。
  2. 充足睡眠:别把自己当成"熬夜冠军"
    保证每天7-8小时的优质睡眠。别老想着当"熬夜冠军",那样只会让你离糖尿病越来越近。

最后,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预防胜于治疗。虽然糖尿病看起来挺吓人,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就像古人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做的,就是堵住那些可能引发糖尿病的"蚁穴"。

记住,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别等到身体亮起"红灯"才开始重视,那时候可就有点晚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糖尿病,拥抱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