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桃酥饼干(桃酥饼干含糖)

营养师广喆 0
文章目录:

泓森一五九:糖尿病人吃饼干,该怎么选择饼干?看完这一篇就懂了

常见饼干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搅拌均匀调制成浆(一般还会添加糖类、油脂、食盐、蛋类、乳品等辅料,还有的还会添加奶油、可可粉、巧克力、果酱、果脯、干果等),然后倒入专门的模具经过定型、烘烤或煎烤而成的。

饼干的升糖指数因原料原粮种类选择不同(纯小麦或混合其它谷物,比如燕麦)、原料加工粗细程度不同(粗粉还是细粉,或者是谷类糁子)、添加程度不同、烤制时间长度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区别。

具体升糖指数参考数据为:燕麦粗粉制作的饼干55,油酥脆饼干64、高纤维黑麦薄脆饼干65、纯小麦粉制作的饼干70、苏打饼干72、膨化薄脆饼干81。

糖尿病人要不要吃饼干,是经常吃或者偶尔吃,或者少量控制还是从不考虑,看完以下关于饼干这种食物的一些主要特点就明白了:

1、热量、含糖量、脂肪含量都很高

每百克饼干的热量一般都在400千卡以上,即使只吃25克饼干,摄入的热量也高达100大卡,与2两白米饭的热量相差无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

即便有些宣称“零添加、零蔗糖”的饼干食物,也并不等于不含糖,小麦粉原料中的含糖量本就高达75%左右,这些碳水并不会因为宣称的“零添加、零蔗糖”口号而消失,糖友们要警惕食物原料中本身就有的糖类物质含量。

另外,为了增加口感、酥化以及便于烤制,添加的油脂和刷上去的油脂都会进一步增加食物的热量以及胆固醇,尤其是放入奶油、起酥油的饼干。每百克饼干的脂肪含量高达12.7克,有的甚至更高(威化饼中的奶油脂肪含量十分高),吃多容易导致脂肪蓄积,既不利于体重控制,也不利于血糖控制(代谢过程中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也可能出现延迟)。

2、水分含量很低

由于饼干制作要经过烘烤或煎烤这一工序,导致最终制成的食物火气大、水分含量很低,糖尿病人吃完这样的食物后,容易上火,会加重患者烦渴和多饮的症状,不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3、升糖指数并不低

除了燕麦粗粉饼干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常见的大部分饼干都是小麦粉为原料,做出来的饼干升糖指数都比较高,属于高升糖淀粉食物,升糖能力甚至超过白米饭和白面馒头。

4、饼干钠含量较高

为了增加口感以及延长保质期,很多饼干中的钠含量过高,尤其是一些咸味饼干,一些糖友可能忽略了饼干的钠含量而导致血压异常,还有的加重了自身的肾脏负担。

前面说了很多,目的是让糖友们明确认知饼干这种食物,不忽略一些小的细节,知识经验的分享要尽可能地做到有理有据,让糖友们看得明明白白。归纳起来:关于饼干的建议,糖友们要尽量少吃,吃的时候注意看营养标签,控制好各时段的热量平衡,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一些饼干,便于及时应对缓解可能发生的低血糖事件,本就口渴多饮症状明显的糖友最好不吃饼干,最好不要吃桃酥这样甜度较高的饼干以及果酱夹心、奶油夹心的饼干,血压异常和并发肾病的糖友要拒绝咸味饼干。

桃酥糕点伤胃?医生提醒:这些糕点老年人要少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口香酥,还是一口隐患?

冬日午后,老张坐在阳台上,端起茶杯,咬了一口桌上的桃酥。酥脆的口感让他眯起了眼睛,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

可没过多久,一阵隐隐的胃痛让他皱起了眉头。他揉了揉肚子,心里嘀咕:“怎么每次吃了桃酥,胃就不太舒服?”

桃酥、蛋黄酥、千层酥……这些糕点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看似平凡的小点心,真的适合老年人长期食用吗?

从美味到负担——桃酥的“甜蜜陷阱”

回到半年前,老张的胃病还没这么严重。那时,他每天早晨都会搭配几块桃酥,配上一杯热茶,觉得既省事又美味。

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开始出现胃胀、反酸、烧心的情况,甚至有时候夜里都会被胃痛惊醒。

他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2023年《中华消化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多,会显著增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人群

桃酥等酥性糕点,因其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特点,成为了许多老年人胃部不适的“幕后黑手”。

这些糕点到底是如何影响胃部健康的呢?

高脂、高糖、高热量——胃的“三重考验”

1.高脂肪:削弱胃动力,诱发反流

桃酥的“酥”,源自于其中大量的猪油、黄油或植物起酥油。这些脂肪含量极高的成分,会让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胃排空减慢。

《胃肠病学年鉴》曾刊登一项研究表明,高脂饮食会导致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和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本就胃动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频繁摄入高脂糕点,就像给胃部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让原本的消化功能更加吃力。

2.高糖分: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

糕点的甜味,主要来自于蔗糖、果葡糖浆等精制糖分。这些糖分不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还会降低胃黏膜的保护能力

长期以往,胃黏膜可能受损,甚至诱发慢性胃炎或胃溃疡。

高糖饮食还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而幽门螺杆菌正是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3.高热量:增加代谢负担,引发多种疾病

别看一块小小的桃酥,它的热量可一点都不低。一块普通桃酥(约50克)的热量可达250千卡,相当于一碗米饭

对于老年人来说,若长期摄入这类高热量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血糖波动,还可能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除了桃酥,这些糕点也要少吃!

除了桃酥,生活中还有不少糕点同样不太适合老年人食用:

1.蛋黄酥

蛋黄酥的外皮是多层酥皮,由大量黄油或猪油制成,内馅则是糖分极高的豆沙和咸蛋黄。

高脂高糖的双重叠加,极易导致血糖波动,并加重胃肠负担

2.千层酥

千层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黄油进行“折叠”,每一层都充满了高脂肪成分。

食用过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胃酸过多。

3.奶油泡芙

泡芙的外壳虽然轻盈,但内部填充的奶油馅料,往往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不仅不易消化,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如何健康吃点心?

难道老年人就不能吃糕点了吗?并不是!关键是要学会选择更健康的替代品

1.选择低脂、低糖糕点

可以选择全麦面包、燕麦饼干、杂粮发糕等相对健康的点心。

这些食品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仅能促进肠道健康,还能减少血糖波动。

2.自己动手做健康糕点

如果觉得市售糕点不够健康,可以尝试自制低糖低脂糕点,比如用全麦粉、低糖水果、坚果等食材制作燕麦饼干或南瓜糕。

3.控制食用频率和量

即便是健康的糕点,也不能无节制地吃。

建议老年人每周控制在2~3次,每次不超过50克,避免对胃部造成过多负担。

结语:健康饮食,从“少吃一口”开始

回到现在,老张的茶杯已经凉了。他望着桌上的桃酥,叹了口气,默默地把它推到了一旁。

他想起医生的叮嘱,也想起自己夜里因胃痛而辗转反侧的日子,决定从今天开始,减少高脂高糖糕点的摄入。

有时候,健康并不是靠吃什么来获得,而是靠“少吃一点”来守护。老年人的胃,经历了岁月的磨砺,更需要温柔的呵护。

少吃一块桃酥,多给胃一点轻松,或许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你的家中是否也有喜欢吃这些糕点的长辈呢?不妨提醒他们,选择更健康的方式,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健康的助力,而不是隐形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3卷,第6期:《高脂饮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 《胃肠病学年鉴》,2022年,第14期:《高脂高糖饮食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29卷,第4期:《老年人健康饮食指南》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友吃东西最易犯5个错

检查出来糖尿病很多人都恐慌,千万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不好会血糖高。那么糖尿病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呢?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维持体重,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是饥饿疗法,饿肚子可能会更加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很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现在有很多的食品都打着无糖的幌子来进行贩卖,但是其实这些商品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不少此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益。因此,食用量应与普通食品相当,不可“肆无忌惮”。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

很多的人认为吃很多的主食会升高血糖,所以吃很多的副食,但是这样也会使血糖升高,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5~6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只吃素,不吃肉

糖尿病患者为了降低血糖只吃素不吃肉,这样很容易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

不敢吃水果

因为水果当中含有的糖分比较多,所以糖友们都不敢吃水果,但是其实适量的吃一些合适的水果也是可以的,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糖尿病食疗:

1.糯米桑根茶治糖尿病

配方:糯米(炒黄)、桑根(白皮)各等份。

制用法:每用30至50克,水1大碗,煮至半碗,渴则饮。

功效:用治糖尿病。

2.独参汤治糖尿病

配方:生晒参、红参、西洋参(任选其中一味)。

制用法:每日用2至6克,加开水100毫升,隔水炖2小时。温6服,药渣可同时嚼碎服下。

功效:用治气阴两虚、尿糖、血糖明显异常之糖尿病。

3.冬瓜皮西瓜皮汤治消渴型糖尿病

配方:冬瓜皮、西瓜皮各50克,天花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消渴型糖尿病。

糖尿病出现之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糖尿病平时的护理非常重要,如果让疾病变得严重,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这样就会导致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希望上面的内容各位都可以认真的了解,避免饮食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