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烂苹果味图片(糖尿病烂苹果味是严重)

张之瀛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出现烂苹果味,应该怎么办?告诉你真相!

在医学上讲,有时候某些味道可能提示疾病,就像标签一样,提示着某些疾病。比如说伤寒病患者有刚出炉的烤面包味道,黄热病患者有肉铺的味道,而严重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身上有烂苹果的味道。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烂苹果的味道。

1、哪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烂苹果味道?

这种烂苹果味道常常发生在那些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比如说那些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患者,也可以说就是那些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时或2型糖尿病急症期的患者容易发生。普通糖尿病患者身上没有这种味道,大家这个可以放心。

2、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

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恰当引起。比较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使用不足或意外中断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者合并有感染、外伤、手术、严重疾病所导致的应激状态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烂苹果味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身上如果出现烂苹果味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体病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严重缺乏,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只能用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提供能量,当脂肪提供能量时,如果没有被完全氧化,就会产生丙酮酸。这种丙酮酸扩散到血液中,会让患者的分泌物,如汗液、尿液等等,甚至呼吸中弥漫出一种烂苹果味。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烂苹果味的病理机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烂苹果味,不要耽误,尽快去有救治能力的大医院治疗,以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警惕嘴里“烂苹果”臭味,这是肝病或糖尿病人的危险信号!

不仅是空腔疾病,胃肠道疾病、肝病、糖尿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的症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障碍,口腔中的致病菌增多,因此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会产生难闻的口气。消化道疾病患者多是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引起食物反流到食管会引起口臭,一般是酸臭味儿。心脏疾病的患者主要是因为服用的治疗心脏的药物会抑制唾液分泌,致使口腔细菌增多而导致口臭,一般是轻度的腐烂臭味儿。

口腔中出现“烂苹果”的臭味儿,一般会怀疑糖尿病或肝病较严重的情况。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下,发生烂苹果臭味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血糖调节人体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出现分泌异常,从而引起糖、脂肪代谢紊乱症。一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有精神萎靡,嗜睡,严重的情况会出现昏迷,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检查判断标准:

①血糖>13.9mmol/L;

②动脉血气 pH<7.3,HCO3¯<18 mmol/L;

③血酮 ≥3.0 mmol/L;

④尿酮阳性( 以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之所以会出现口中有烂苹果气味是与人体内的酮体有关,当人体血糖调节激素分泌出现异常时,人体内的脂肪会被超量分解,继而产生大量的酮体,由于这些酮体无法被及时分解,在人体内大量堆积,就会使患者的口腔中出现烂苹果气味,尤其是早晨口臭会比较明显。

二、严重肝病患者会出现“肝臭味”,类似烂苹果味儿

肝病患者如果出现肝臭味儿,说明肝脏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多见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或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呼吸或者尿液中会出现这种特殊性的臭味,主要是由于肠道里的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脏代谢,在体内聚集而挥发出的特殊烂苹果味儿。 

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这是因为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中的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而氨经过呼吸从口鼻排出一部分。肝病患者出现明显的口臭往往是肝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诊治。一旦因肝病出现肝昏迷,同时伴有口腔出血和明显的口臭,说明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三、肝病或者糖尿病患者出现“烂苹果”臭味,及时就医

如果是肝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只要出现烂苹果臭味儿,一般就是肝脏损伤严重的情况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是警示生命处于危急的情况,要尽快到医院就医,以免危及生命,避免残疾或死亡的后果。

最后,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作息、口腔卫生、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整,来防治口臭的发生。对于口有异味的肝病或糖尿病患者如果是特殊的烂苹果味(肝臭)就第一时间去医院诊治。#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头条健康#

呼出烂苹果味,当心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的危重症

近日,一名UP主(网络流行词,上传视频音频的人)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上了热搜。医生表示,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危重症,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如果耽误太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酮症酸中毒很多症状与消化系统疾病类似,很多患者发病后会选择到消化科就诊。

【案例】

恶心腹痛以为吃坏肚子

查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中生小甄(化名)近期一直忙于期末考试,受凉后出现恶心、乏力症状,卧床休息一天仍未好转,还出现腹痛。小甄的父母以为他吃坏了肚子,带他到消化内科就诊。没想到医生在给小甄做腹部体检后竟让他去测血糖。一脸疑惑的父母在拿到检查报告时大吃一惊:小甄的血糖竟然达到36.5mmol/L。

消化科医生看过报告后,让小甄父母赶紧找内分泌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在给小甄进行血酮体、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后,确诊小甄得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甄紧急入院,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

53岁曾琳(化名)有十多年糖尿病史,自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了,近7年多没有定期监测血糖。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有10年,最近2个月口干、多饮、多尿加重,并瘦了十多公斤,一直没有在意。就在入院前两天,突然呼吸加快、乏力、吃不下,曾琳这才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就诊。内科医生马冰芬靠近她时,明显闻到一股“烂苹果”的味道,结合病史怀疑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测量血糖、抽血检测,确认为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目前,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验指标都在好转中。

【分析】

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是血糖控制得不好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分泌科林寰东主任解释,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血糖控制得不好。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胰岛素绝对缺乏时会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从而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属于酸性物质,大量蓄积就会出现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酸中毒的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其他诱因包括降糖药物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以及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

马冰芬告诉记者,有研究报告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概率更高,发生率超过20%。已确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动脉血气提示PH值在7.1以下即为严重酸中毒。比如患者曾琳,动脉血气的PH值已低至6.8,如果就医时间再拖延两天,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症状】

因为出现乏力呕吐

患者常错跑消化科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林寰东主任说,“酮症酸中毒早期常会出现小便多、明显口渴、饮水量增多、体重下降等,随着病情逐渐恶化,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酮体的臭味)、嗜睡等不适,后期严重失水,会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四肢发冷,严重者会出现昏迷。若延误诊断、缺乏合理的治疗,可造成死亡。

由于恶心、乏力等不适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症状。患者常因此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急诊科,这是容易误诊的原因之一。不过随着消化内科、急诊科医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通常都会及时检测血糖,误诊概率已大大降低。”

马冰芬医生解释,严重酸中毒会影响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因为水分的丢失,人体处于失水状态,还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等。电解质紊乱如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可以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还是糖尿病的危重症。”

【提醒】

需要住院治疗

勿信民间偏方

林寰东提醒,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危急重症,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而且是一个持续治疗的过程,往往需要数天的时间。因此,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能因为症状有所改善而随意中断治疗。

林寰东主任强调,“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能轻易停药或自行减量。切勿试图利用保健品、民间偏方等来改善血糖。在临床中就遇见这样的患者,病情加重让我们内分泌科医生十分痛心。”

不控制好血糖

会有复发风险

马冰芬医生说,对于酮症酸中毒,要早发现早治疗。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已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及时就医很重要。通常来就诊的患者严重缺乏胰岛素,血糖水平高,甚至已出现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液、补胰岛素,只有在医院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治疗后仍然要控制好血糖,否则还是会有复发的危险。”

两类人最容易

得酮症酸中毒

“对于酮症酸中毒,最危险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和那些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却不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分泌科林寰东主任说,“因为这两类人,往往忽视对血糖的监控。了解自己的血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林寰东主任说,糖尿病患者也不用过于紧张,在规律用药且血糖控制理想的前提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几率不高。已查出糖尿病的患者要规律监测自己的血糖。

厦门晚报 记者 匡惟

通讯员 陈嘉俊 唐熟能

漫画/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