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能饿吗(孕期糖尿病饿的头晕)
妊娠糖尿病要注意饮食 总感觉饿怎么办?
妊娠糖尿病在这几年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大多数孕妇在怀孕期间因为自己不断的生活以及饮食方式让自己患上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会给孕妇以及胎儿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孕妇在发现自己患上妊娠糖尿病后就要及时控制饮食,从而帮助控制自己的血糖,还有一些孕妇反映自己在控制饮食期间总是容易感觉到肚子饿,又怕自己进食过多而影响到自己的血糖,因此他们特别的烦心,其实妊娠糖尿病孕妇在控制饮食期间,如果经常感觉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式。
妊娠糖尿病孕妇控制饮食期间总是感觉饿怎么办?
一、要摄取足够的总热量
妊娠糖尿病孕妇首先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自己一天的总热量摄取足够,由于孕妇需要供应给胎儿一定的热量,如果摄取不够的热量就会让自己因为能量不足而生产出现饥饿,还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出现。
二、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取
糖尿病人在控制总热量摄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摄取,膳食纤维对于血糖有极大的帮助,它不仅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防止孕妇发生便秘,还能够帮助孕妇调节餐后血糖,防止餐后血糖上升过快。
三、少食多餐
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来说,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来应对自己经常饥饿的现象,将自己每天所进食的餐次增加,这样就能够避免自己经常会出现饥饿感,而在每次摄取食物的时候不能够进食过多,一般只吃半饱即可,这样就不会让自己因为进食过多的食物让血糖上升,也不会因为自己摄取食物不够而容易出现饥饿感。
四、改变自己的吃饭顺序
大多数人在吃饭的时候首先会吃主食再吃菜肴,但是这样容易让孕妇在吃完后让餐后血糖发生波动,因此孕妇可以改变自己的吃饭顺序,在吃饭前可以喝一碗蔬菜汤,提高自己的饱腹感,然后再吃菜肴,最后再吃主食,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有饱腹感,还能够防止自己摄取过多的主食让血糖发生波动。
温馨提示,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发生妊娠糖尿病是要格外的注意,由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会给胎儿以及孕妇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孕妇在发现自己血糖失去控制的时候要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在血糖如果长期得不到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对胎儿是没有影响的。
甜蜜的负担——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守护母婴健康
“孕24周产检时,医生递给我一张写着‘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单,我的手不住发抖——我明明不胖,也不爱吃甜食啊!”这是29岁白领小林的真实经历。据统计,我国每6位准妈妈中就有1位面临这种“甜蜜危机”。本文将为您揭开妊娠期糖尿病的神秘面纱,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治方案。
一、妊娠期糖尿病:甜蜜背后的危机
1.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特指孕期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现象,多在孕24-28周出现。其本质是:
- 胎盘激素对抗胰岛素: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削弱胰岛素作用
- 胰岛素需求激增:孕中期起胰岛素需求量是孕前的2-3倍
- 胰腺代偿不足:约5%孕妇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导致血糖失控
2. 双重威胁——母婴健康警报
母亲风险
胎儿风险
短期
难产、感染、子痫前期
巨大儿、早产、低血糖
长期
未来患Ⅱ型糖尿病风险增7倍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风险升3倍
二、三级防御体系:从备孕到分娩的科学防线
第一关:孕前预防(孕前3-6个月)
- 体重管理:BMI≥23的备孕女性需减重5%-7%(中国妇产科协会建议)
- 代谢筛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营养储备:补充叶酸 维生素D,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
第二关:孕期管控(孕早期-分娩)
1. 诊断标准
- OGTT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
- 任意一项超标即诊断(需隔日复查确认)
2. 饮食管理黄金法则
- 分餐制:每日5-6餐,3主餐 2-3加餐
- 碳水优选:选择低GI食物(燕麦、荞麦、杂豆),每餐主食≤拳头大小
- 蛋白质保障:每天1个鸡蛋 200ml牛奶 150g瘦肉/鱼虾
- 控油技巧:用橄榄油凉拌,避免煎炸,每日食用油≤25g
3. 运动处方
- 安全时段:餐后30分钟开始(避免低血糖)
- 推荐项目:孕妇瑜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水中漫步(减轻关节压力)
- 强度监控:运动时能完整说话,心率≤140次/分钟
4. 血糖监测要点
- 四段法:空腹 三餐后2小时血糖
- 控制目标: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 记录工具:推荐动态血糖仪(捕捉隐形高血糖)
5. 药物干预时机
当饮食运动控制1周后,空腹血糖仍>5.6mmol/L或餐后血糖>7.0mmol/L时:
- 首选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速效)、地特胰岛素(长效)
- 禁用口服药:二甲双胍等可能穿透胎盘屏障
三、分娩后管理:打破「卸货即痊愈」的误区
- 产后筛查:分娩后6-12周需复查OGTT(约1/3患者持续糖代谢异常)
- 哺乳保护:母乳喂养可使母亲糖尿病风险降低15%-30%
- 长期追踪:每3年检测1次血糖,保持BMI<24
四、认知升级:破除三大迷思
- 「瘦子不会得GDM?」
错!约20%患者BMI<23,可能与基因(如TCF7L2基因突变)相关。
- 「血糖高就要饿肚子?」
过度节食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危害胎儿神经发育。
- 「生完孩子就好了?」
《柳叶刀》研究显示,GDM女性2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6%。
妊娠期糖尿病就像孕期的“压力测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科学管理,90%的准妈妈能实现血糖达标,平安诞下健康宝宝。记住:每一次血糖监测、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步合理运动,都在为母婴未来编织保护网。#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
怀孕时注意这两点 远离妊娠糖尿病
在怀孕的时候,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生完孩子的宝妈觉得挺快的,生完孩子之后总想塞回去。但是对于正在孕期的人来说,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从刚怀孕到生孩子,每个月都要去做检查,还总是担心宝宝不健康。其实在怀孕的时候,很多的妈妈也容易不健康。在孕期24~28周的时候,孕妈们都要去医院查查血糖,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孕妈容易血糖偏高,有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对准妈妈的影响:
1.诱发其他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心脏病等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为其他孕妇的2-4倍。
2.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很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引起乏力、嗜睡、恍惚、脱水等不适症状。
3.伤害孕妇的神经系统。
4.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变高。
5.怀孕期间还可能会加重本身患有的糖尿病。
对胎儿的影响:
1.胎儿的死亡率变高。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流产的可能性将增加到三成左右。
2.可能造成胚胎过度发育形成巨大儿。怀上巨大儿意味着妈妈们不能够选择顺产生子,而巨大儿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孕妇的血糖过高。
3.可能导致胚胎畸形。怀孕期间,女性血糖过高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发育,致畸率是一般孕妇的7~10倍,可能出现脑积水、脊柱裂、肛门闭锁等畸形现象。
4.早产的可能性变大,为二到四成左右。
对新生儿的影响:
1.糖尿病孕妇生下的早产儿容易患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宝宝呼吸衰弱,死亡率也会变高。
2.新生儿容易患上低血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通常来说,孕妈如果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提前做出反应,做出信号的。首先会口渴,总是找水喝;然后整天四肢无力,总感觉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再就是去厕所比较频繁,一会就要去好几次;其实前面这三点在怀孕的时候就算血糖不高的时候也会经常发生,最后关键的就是总饿,吃的也很多,但是就是不长胖。一般来说,孕前期的时候会不想吃东西,也会变瘦,但是三个月最多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想吃东西,然后发胖了。
不过孕妈血糖高的时候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在孕期血糖高的情况还比较多,所以在发现血糖高的时候就要及时应对,控制血糖。
1、食物治疗。
因为人体血糖高,都是从食物中吸取过来的,重要的就是通过调节饮食,从饮食中改变。首先就是少吃糖类。像甘蔗、糖果、巧克力、葡萄糖等都是含有糖分较多的食物,平时的时候就不要摄取,如果实在想吃的话,就要少吃一点点,可以喝一些牛奶,或者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摄取,还能减少饥饿感。
然后少吃肉。虽然在孕期的时候要补充各种营养,肉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已经血糖高的情况下,就要减少肉类的食用了,可以多吃蔬菜。比如胡萝卜、芹菜等等,但是也不是说不能吃水果,虽然水果中糖分比较高,但是挑选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还是可以的。
最后就是多食用粗粮食物。平时生活中不要只吃细粮,粗粮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出杂粮中含有膳食纤维,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它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对血糖高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少食多餐,想吃东西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吃得很饱了,可以把一顿饭的量,增加几次来吃,还可以增加饱腹感。
2、多运动。
不管是孕期还是平时的时候,都要注意增加运动,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在孕期的时候,孕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最好的时间是在饭后的一个小时左右,这时候正是身体吸收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运动了,能够减少身体对糖分的摄取量。另外经常运动,能够调节孕期的情绪,还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哪些人孕期血糖容易走高
1.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年纪越大,怀孕期间血糖高的可能性越大。
2.直系血亲中有人曾得过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患过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3.在以前的怀孕经历中有出现过糖尿病的症状,或者有过原因不明的流产、胎停或者胎儿死亡的女性。
4.曾经有过生产巨大儿经历的妇女。
5.怀孕前体重指数就超标的准妈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