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控糖太严格(糖尿病控制什么意思)

舞阳张尚 0
文章目录:

停止极端控糖的自我惩罚:这种做法可能让你的糖尿病更严重!

你是否为了控制血糖,把主食和水果从餐桌上彻底清除?

你是否每天,都在计算碳水化合物的克数呢?而且害怕,哪怕仅仅多吃一口,就会“血糖飙升”?

如果你正陷入这种控糖焦虑,这样的话,你或许正在做一件“貌似恰当、实际上有害”的事情!

在糖尿病管理中,控糖当然重要。不过极端控糖,不仅无益,甚至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风险——加重胰岛素抵抗。有临床数据显示,那些完全戒断主食和水果的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的概率,比适度控糖者,高出47%!

控糖真的越严格越好吗?

为什么极端控糖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何科学控糖而不是陷入“糖分恐惧”?

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误区,帮助糖尿病患者走出控糖“死胡同”。


【误区解析】极端控糖为何适得其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立刻对主食水果敬而远之,认为“只要不吃碳水,就能控住血糖”。这种想法乍一听,很合理实际上却隐含着,严重的代谢危机。

1.生理需求不能忽视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130克碳水化合物,这是大脑、红细胞以及肌肉正常运转的基本能量来源。如果说长期摄入不足,机体反而不得不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以维持血糖水平,进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2.胰岛素抵抗反而加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长期极端地控糖,会致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反而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其实因为机体在碳水化合物摄入极低的状况下,反而会越发依赖脂肪代谢,脂肪氧化的量增多,从而引发了胰岛素信号传导被阻碍。

数据显示:极端控糖的患者,其胰岛素抵抗加重的概率比科学控糖者高出47%,而血糖波动性也明显增加,直接影响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智能择糖】如何科学控糖这样面对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控糖呢?关键在于智能择糖,而不是盲目戒糖!

1.坚持每日最低碳水摄入量:130克

首先得确保摄入基本的碳水化合物,这么做呢,不但可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还能减少低血糖引发的风险。

案例分享:一位中年糖尿病患者,起初完全戒糖,结果出现频繁低血糖和代谢紊乱。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为每日摄入130克碳水,选择低GI食物,不仅血糖波动减小60%以上而且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2.学会分餐管理,稳定血糖波动

控制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将其合理地分配到三餐以及加餐当中,这样的话,能够有效地减少血糖的波动。

实用技巧: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饮食组合:糙米 鸡胸肉 炒杂豆 清炒蔬菜,一份营养均衡的低GI餐。

3.用运动“消化”碳水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适度运动,而且确实有助于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降低血糖的水平。

运动推荐:饭后30分钟快步走30分钟,有助于减少餐后血糖峰值。

数据支持:实践证明,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使糖耐量提高20%-30%。

【结尾呼吁】拥抱智能控糖的新生活

控糖并非对“糖”全然否定,而是予以科学挑选与合理管控。与其一味地加以抗拒,倒不如机智地去应对,使碳水化合物能成为健康的同伴。

要是你还因为“吃糖”这事犯愁呢,那就试试“智能择糖”这种办法吧。得记着控糖可不是说就得把糖全禁了,而且如果说控糖管得太严了,居然有可能给健康招来更大的危害。科学均衡且理智地去管理血糖,这才是糖尿病患者走向健康生活的正道。

过度控糖要不得 或导致情绪焦虑与脑死亡

血糖值并不是越低越好。

而血糖控得过于严格,

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甚至诱发脑死亡。

糖尿病病人该如何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今天小康妹儿特意邀请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梁斌为糖友们解答疑惑。

01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以随机血糖检测为主。

梁斌医生提醒说,若是糖尿病病人的随机血糖低于3.9 mmol/L,可能会导致他产生嗜睡、乏力、冷汗、心慌,更低的血糖得不到纠正甚至可能会导致昏迷,死亡等。

若是大脑缺氧超过8分钟可能会导致脑细胞死亡,而脑细胞死亡是不可逆的!

这就是说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脑细胞供氧及供能不足,从而引起脑细胞死亡的原因!

02

为什么要防低血糖?

在众多的糖尿病病人中,其中有一部分的人群血糖控制不达标。

另外还有一些极端的人群按克去控制主食及肉类的摄入,严苛到旁人都不忍直视的地步,最终导致了更多营养素的缺乏。而不吃主食,最终会导致营养不良,机体细胞供能不足。

另人体情绪的波动也可能会导致内分泌激素的波动,从而引起血糖的波动。

对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更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应学会控制稳定的情绪!

03

发生低血糖该怎么办?

关于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治疗包括两方面:一是解除低血糖症状,二是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因素。

或进食糖果、饼干、巧克力、碳水化合物等即可缓解,若是恰好在家,可以由家人调制葡萄糖粉。

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病人可以在外出时,随身带一些糖果与巧克力。

关于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梁斌医生提示说,若是这个月已经出现3次以上体虚、乏力,这个频率已经非常高了,病人与家属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糖友们的日常生活,医生还有哪些专业的建议呢?

合理饮食

建议大家每天合理的饮食,同时注意控制全天摄入总量,并保持良好的膳食结构。若是这天淀粉类的食物摄入,就需要适度减少主食的量。

坚持监控血糖

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配合调整饮食,并遵从医嘱合理的调整药量,防止血糖的波动。

每天按时服药

即使外出,也要把药随身带。此外,伴有高血压的糖友一定应避免情绪的波动。

伴有心血管病的糖友则要随身携带急救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你还有哪些控糖小绝招?

欢迎在留言区

与小康妹儿进行互动哦!

主编说了

会给妹儿加鸡腿的哦!

记者/编辑:杨乔 图片来源:123RF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每日获取更多健康内容。

糖尿病人注意了!专家教你用“吃”来控糖

指导专家

唐建东

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毫不夸张的说,日常饮食生活对于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手段。 如何正确、健康的饮食呢?

关于主食

首选:燕麦、荞麦、糙米、玉米、红薯等粗粮;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首选红豆和黑豆。

谨慎选择:精米、精面,以及各种粥类,消化快,容易转化成糖。

每日主食摄入量,女性一般为4-5两,男性为6-7两。主食一定要少吃多餐。

关于蔬菜

首选:苦瓜、魔芋、紫菜、洋葱、黑木耳、南瓜、藕、山药(淮山),以及各种叶类蔬菜。

不宜多吃的蔬菜:胡萝卜、豆芽、西葫芦。

关于肉类

首选:鱼肉、鸡肉、瘦猪肉、鸭肉、兔肉、驴肉。这些肉类虽然适合食用,但还是建议是要控制摄入量。

不适宜吃: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等。

关于烹饪方式

最好清炖 、水煮 凉拌;尽量少放盐,放酱油就不放盐,以淡为主。

忌辛辣、忌咸食。

关于水果

请优先选择:桃子、李子、杏、枇杷、橙子、柚子、柠檬、菠萝、草莓。

谨慎选择: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

禁止食用:红枣、红果(山楂)、桂圆、西瓜、柿子、哈密瓜、葡萄、冬枣、干枣、蜜枣、黄桃。

这些零食也尽量少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柿饼、葡萄干、杏干等果脯。

每日水果的数量不超过250克即可。吃水果的时间尽量放在饭后一个小时(两餐之间)。

正确饮食原则

1、适量进食

糖尿病人的饮食不能一味减少,而是以“适量”为宜。长期进食过少,糖尿病人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差,抵抗力低下,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进食量应该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劳动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如果血糖增高,可以加用抗糖尿病药物来控制血糖。

进食规定饮食量后仍觉饥饿,可食南瓜、荞麦片、玉米粉、新鲜蔬菜、豆制品等充饥,不可擅自增加米、面等主食。

2、多吃粗粮

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细粮均可。忌食芋头、甜薯、藕、马铃薯等含淀粉量多的食物。

3、吃水果请适量

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用为宜,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如果进食水果量较大,则应从总的饮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换而言之,就是要减少主食。

4、限制盐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样,要避免进盐过多,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目前我国居民包括糖尿病患者大多进盐过多(平均每日10g左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合并高血压者应严格限制盐量。

5、忌辛辣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 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6、戒酒

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7、戒烟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烟碱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诱使血糖升高;吸烟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在血液中的运行和吸收。吸烟能诱发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壁,而糖尿病又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微信公众号:妙手健康;微信号:Drmiaoshou

(编辑:香蕉姐)